学风建设中微博客的创新应用*

2014-04-14 11:20王殿文杨敬东陈志伦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学风博客校园文化

王殿文 杨敬东 陈志伦

(1:吉林建筑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长春 130118; 2:吉林建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长春 130118)

0 引言

学风是一所大学内在精神的灵魂和气质,同时也是一所大学参与校际竞争的重要法宝.学风建设不仅关乎高校治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关乎高校的立足之本和长远发展.

1 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

关于学风建设的内涵,笔者认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内容:按字面理解,首先应该深刻认识“学”.“学”即学习,“学”的主体自然是学生,内涵应包括学习理念、学习规律、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风气、学习机制、学习评价等多种要素.如果将主体考虑到学习过程中,还应包括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简而言之,学风建设中的“学”主要指学生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教育资源,积极主动地加强自主学习的一种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主客观条件,并在学习活动后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其次,应该准确定位“风”.“风”,即氛围效应,如果设置在高校学风建设的大背景下,更准确解释应为一种良性校园文化.这种文化相对于大学生个体而言,应该是刻苦学习、顽强拼搏和甘于奉献;相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应该是敢于担当、积极向上和健康乐观.这里的“风”具有集群、交互和潜移默化的特点.集群,指在校园内凝聚人数众多,并占领主流思潮;交互,指内部因素地位平等且交流频繁,感染性强;潜移默化,指其通常在润物无声的状态下实现对象的同化;

再次,应辩证理解“建设”.“建设”在《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充实新精神”.所谓学风“建设”也就是“建设”学风,即通过创新和改革形成新机制,以促进高校形成良性校园文化氛围.这里提到的“建设”,当然也要被赋予新精神,这种新精神就是统一与整合.如果我们考虑到“学”的主体性,将“学”作为内因,“风”便是一种外因,那么学风建设所打造的自然就是一种内因与外因的辩证统一.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大力激发大学生主体的学习动力,加强“学”的自主性;另一方面,也要调动诸方面因素,积极创设“风”的氛围,归根结底,学风建设要将“学”放在第一位,因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同时更要注重“风”的创建,毕竟外因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条件,“学”“风”结合,辩证统一,方为“建设”的真正内涵.

2 加强学风建设的思路

基于以上学风建设内涵的分析,学风建设的系统性和复杂性一目了然.既然学风建设是“学”“风”二者的辩证统一,我们不妨沿着“学”、“风”、“建设”的思路加以研究.

(1) “学”字当头. 创建优良学风,加强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关键.学风是高校治学精神和治学态度的集中体现,大学生不仅是高校学风建设的受益对象,更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只有校园中大学生的学习风气得到显著改善,高校学风建设才算有所作为.正所谓外因影响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故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是影响学风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如何培养大学生独立、主动、创造性地学习,自觉发掘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理应成为高校学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

(2) “风”字为辅. 创建优良学风,离不开校园文化建设的强力支撑.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制度建设、文化活动建设和环境建设.制度建设的使命是紧密结合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文化活动建设的使命是积极按照学生兴趣、爱好创建校园文化活动平台,通过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弘扬科学精神,培养成功素养;环境建设的使命是积极打造清新高雅、大方直观的物质载体,使学生在文明、整洁、优美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2].每项建设所取得的进展都关乎学风建设的成效,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理应成为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3) 重在“建设”. 创建优良学风,应加强“学”“风”共建,促进二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优良的学风应是内因与外因的有机整合,即大学生主体的学习自主性和良性校园文化的相互统一与相互浸润.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最终成效有赖于学校各部门的齐抓共管及学校领导、职工、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同样适用于学风建设,只有各方面因素都被充分调动起来,学风建设才会有质的飞跃.

3 微博客在学风建设中的创新应用

沿着学风建设的思路,探求破解学风建设问题的路径.学风建设,追本溯源其主要矛盾应是如何进一步激发大学生主体的自主学习性.学风建设的对象是学生,学生们在哪里,学风建设工作的重点就应引向哪里.联系当前大学生实际,随着网络虚拟空间的兴起,大学生们作为新生事物的推崇者往往更热衷于驻足网络,于是如何架构一条连接网络媒体与学风建设的通畅之路,着实成为当前最亟需破解的难题.微博客的兴起,令这种困境迎来了转机.

微博客,也称微博,是一种基于WEB2.0的新型博客,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登录,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客具有以下3个特点:内容的微型化与简明性、操作方式的多样化与便捷性、人际交流的个性化与平等性[3].在现代网络传媒中,微博以其短、平、快的优势名噪一时.“短”,要求信息文本必须限定在140字以内,交流主体必须精炼表达,微博作为一种即时性表述更加符合现代人尤其是大学生的生活节奏和习惯.“快”,要求整和各类媒体资讯一定要迅速,微博“零时差”的信息发布特点,让大学生们充分享受到了高科技带来的新鲜和方便;“平”,指草根化更加明显,无论贫富贵贱,都可以平等交流[4],借助微博,大学生们充分体验了作为舆论领袖的成就感.微博客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我们解决学风建设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

3.1 充分发挥微博“短”的优势,以“博”促“学”,提升大学生学习自主性

大学生自主学习主要涉及师、生、教育资源三方面.有了微博,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发布预习方案,课后给出案列分析和练习题,还可以上传教案、课件和教学反思;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同时,各方面教育资源借助师生微博互动,得到了最大化利用.一言以蔽之,无论课前的内容预告、或是课后的讨论交流,微博这种方式都会最大程度地契合大学生的认知,使得整个教学过程过渡自然,伸缩有度.

3.2 充分利用微博“快”的特点,营造氛围,为学风建设提供外部支持

微博是一个网络社交平台,更是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学校可以利用微博便捷、快速、辐射面广的优势,扩大学风建设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首先,借助微博,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到学术论坛、文化艺术节、读书节、学术成果发布等活动中,激发大学生学习热情;其次,借助微博,积极弘扬专业文化、竞争文化、社团文化,增强校园文化的人文内涵,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第三,学生寝室、班级和图书馆作为现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元,常常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重要场所,以往苦于空间的封闭性和教师自身能力的局限只能事与愿违,如今有了微博便可以攻克难题,网络虚拟空间无处不在,借助微博互动教师可随时掌握学生动态,并及时作出引导.

3.3 充分利用微博“平”的优势,加强学风建设中“学”与“风”的有机整合

学风建设有了微博这个平台之后,校园内无论是领导、教师、学生,校园外无论身份高低、距离远近、背景强弱的人都可以平等地参与其中,借助于微博这一平台,学校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得以充分体现.此外,微博为教师、家长及社会大众提供了一个共同关注大学生成长的平台,通过信息链接学生、家庭、学校与社会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多方整合的力量,从而共同推动学风建设不断跨越新的高度.

4 结语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微博”这一网络技术平台在大学生群体中集聚了越来越多的人气,学风建设工作面对主体的大规模迁移,必然要做出策略调整,与其被动顺应,不如主动出击,一定意义上讲,学风建设中加入微博客的创新应用,不失为高校与时俱进的明智之举.

参 考 文 献

[1] 黄牡丹.学习自主性:高校加强学风建设的着力点[J].职教论坛,2011(32):77-78.

[2] 张 禧.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策略[J].教育探索,2011(3):101-102.

[3] 孙宜山.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85-87.

[4] 喻 洁,张九海.微博客——思想政治教育博客去仪式化的新契机[J].思想教育研究,2011(2):53-56.

猜你喜欢
学风博客校园文化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博客天下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