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囊疣状黄瘤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14-04-15 07:58姚欣欣杨宁江徐雯霞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吉林吉林3203吉林市人民医院外科门诊吉林吉林3200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角化阴囊乳头状

姚欣欣,吴 巍,杨宁江,徐雯霞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吉林 吉林 3203;2.吉林市人民医院外科门诊,吉林,吉林 3200)

疣状黄瘤(verruciform xanthoma)又称组织细胞增生症Y(histiocytosis Y),是较少见的病因不清的一种皮肤黏膜病变,较常见于口腔黏膜。本文报道2例发生在阴囊的疣状黄瘤,其中1例为巨大疣状黄瘤,1例为多发疣状黄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和了解。

1 病例报告

病例1,男,79岁,2011年9月5日以阴囊左侧不明原因肿物20年、近半月出现阴囊明显坠涨不适入院。病人自诉20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阴囊左侧皮肤出现米粒大肿物,无任何症状,未经过任何治疗,十多年前开始长大,约3.0 cm×2.5 cm,有时表面可见黄褐色油脂样物,无疼痛、瘙痒等症状。近半月出现阴囊明显坠涨感。无局部外伤史,无家族史。既往有冠心病史,但血脂正常。全身体格检查未见类似疾病。专科检查:阴茎发育正常,包皮不长,尿道外口无红肿及分泌物。阴囊发育正常,阴囊左侧皮肤表面可见一4.5 cm×4.0 cm×2.0 cm的半球状高出皮肤的肿物,呈乳头状,界限清楚,表面凹凸不平,呈正常皮肤颜色,似有蒂,无明显触痛及瘙痒。双侧睾丸、附睾大小正常,无触痛,精索静脉无曲张。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糖、乙肝3项、凝血均未见明显异常。临床初步诊断:1.乳头状瘤;2.尖锐湿疣。于2001年9月8日行肿物单纯切除术,标本送病理。

病例2,男,54岁,2013年10月10日以阴囊不明原因肿物2年,近2天出现阴囊明显红肿、疼痛入院。病人自诉于2年前发现皮肤不明原因肿物2处,生长缓慢,无红肿及分泌物,未诊治。近2日出现肿物红肿,伴有疼痛,无破溃及瘙痒,无流血,患者自患病以来精神状态良好,无明显不适,为进一步检查来我院诊治,高血压病史1年,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10 mg 1次/d治疗,血压控制稳定,血脂正常。无局部外伤史,无过敏手术史,无家族史。全身体格检查未见类似疾病。专科检查:阴茎发育正常,包皮不长,尿道外口无红肿及分泌物。阴囊发育正常,阴囊皮肤可见两个大小分别为2.0 cm×1.5 cm和1.0 cm×0.8 cm肿物,疣状,表面红肿,有触痛,无分泌物。双侧睾丸附睾大小正常,无触痛,精索静脉无曲张。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肝功、肾功、凝血均未见明显异常,血压150/80 mmHg(1 mmHg=0.133 kPa),谷氨酰转移酶52.3 U/L。临床初步诊断:1.乳头状瘤;2.尖锐湿疣。于2013年10月12日行肿物单纯切除术,标本送病理。

组织病理学检查:病例1,病变上皮呈乳头状增生,表面被覆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的复层鳞状上皮,个别上皮乳头间角化不良的上皮部分呈“谷粒细胞”样细胞。上皮脚延长,上皮各层存在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真皮乳头层内上皮脚间可见大量的泡沫细胞,其间夹杂少量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以及扩张的毛细血管,其下真皮浅层有一条炎细胞浸润带。病例2,鳞状上皮呈疣状增生,伴棘层增生,表层角化过度,个别上皮乳头间角化不良的上皮部分呈“谷粒细胞”样细胞。上皮表层呈反复深陷折叠,构成裂隙样间隙,内可见角化物,钉突向结缔组织延长,但无上皮异常增生,钉突之间的结缔组织乳头内可见充满胞浆丰富的泡沫状细胞,胞体呈圆形或多边形,界限清晰,核小而固缩,位于细胞中央,真皮浅层炎细胞浸润及毛细血管扩张。2例PAS染色淀粉酶消化前后泡沫细胞皆成弱阳性。组织病理学诊断均为阴囊疣状黄瘤。

2 讨 论

疣状黄瘤是较少见的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不明,常见于口腔黏膜,临床上表现高于皮肤的单个孤立样肿物,为白色或红色的颗粒至乳头状病变,一般无蒂,表面呈斑块状、颗粒状、疣状或乳头状,颜色为灰白或红色,一般界限清楚,直径在0.1~2.0 cm之间,大于4.0 cm的比较罕见,多发性也比较少见,镜下表现为固有层乳头中泡沫细胞的聚集。本病男性稍多,年龄在2.5~89岁之间,平均50岁。病变多发生在口腔黏膜,以牙龈、牙槽黏膜最多见,约占全部病例的65%。其他部位如颊、舌、唇、口底各处黏膜也可见。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病程几个月到几年,最长可达30年,多为短期内迅速增大或明显不适就诊。多不伴全身性脂质代谢异常。口腔外黏膜比较少见,目前报道的仅见于鼻、女阴、阴茎及阴囊[1-3]。

Oliveira等[4]认为上皮细胞在炎症的作用下,细胞膜脂质被破坏后,进入真皮层而被吞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并认为炎症是原发病变。也有人认为该病与病毒或真菌感染有关。本文报告的2例组织病理学检查皮肤各层均见不同程度炎细胞浸润,PAS染色未见真菌菌丝。作者认为仅凭借炎症反应的存在来判定病变的原发性或继发性,尚缺乏可靠的实验室证据和科学的理论依据。

本病确诊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病变呈乳头状增生,真皮乳头层上皮脚间存在大量的泡沫细胞,其下基底部可见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带。应注意与以下疾病鉴别。1.乳头状瘤:比较常见,肿物较小,最大者直径可达2 cm。偶见多发。较大者可呈菜花状外观。皮肤乳头状瘤呈黏膜外突性上皮过度增生,男性稍多见,良性病变,单纯切除不复发,鳞状上皮多突起向黏膜表面生长,上皮厚度可正常或增厚,每个增生的乳头中可见血管、淋巴管的纤维组织轴心,无泡沫细胞,并可有几次分支,但结构整齐,层次分明,最外层通常可见过度角化,增生上皮基底可见核分裂,但无上皮异常增生。2.尖锐湿疣:好发于外生殖器及肛门周围,呈疣状结节或菜花状,基底常有蒂,表面潮湿,有恶臭,自觉瘙痒。镜下极明显的棘层肥厚,呈乳头瘤状增生,表皮突增宽,延长,并可有不规则的分支,向真皮内延伸,有时呈假癌状增生。在表皮的上部有极明显的空泡变性。真皮内明显水肿,血管扩张充血,其周围有中度慢性炎细胞浸润。3.疣状癌:较为罕见,分化成熟和生长缓慢并逐渐侵犯局部组织为其特点,转移发生较晚或不发生。外观象堆积在一起的小石块,肿瘤表面粗糙不平,呈疣状或乳头状,其大小直径平均约3 cm,但可小于1 cm或大于6 cm。特征为高分化角化上皮外生性生长肿物,形成许多乳头状突起,突起之间为不全角化物所充填,常见于下唇,也见于舌、腭、颊、牙龈。是鳞状细胞癌的一种疣状变异型,细胞不典型性轻微,与下层结缔组织交界处有局部破坏性推进缘。炎症反应明显,可浸润至癌组织中。4.颗粒细胞瘤:该病来源于神经膜的施万细胞。全身各处均可发生,最常见于舌和皮肤,无明显性别和年龄分布差别,以30~60岁稍多见,通常较小,直径0.5~3 cm,质较硬,生长缓慢,界限较清晰。肿瘤周围的覆盖黏膜特别粗糙,和肿瘤组织紧密结合,但不溃烂成溃疡。切面灰白,无包膜。为良性病变,单纯切除不复发,偶见恶变。镜下由片状排列的较大细胞构成。胞浆丰富,含PAS阳性嗜伊红颗粒,颗粒大小不一。细胞核小而深染,界限清楚。肿物界限不清,与横纹肌有过度关系。 表面被覆的鳞状上皮常呈假上皮瘤样增生。5.其他黄色瘤:由吞噬脂质的泡沫细胞聚集而形成的黄色斑块,常无症状。

疣状黄瘤属于良性病变,一般复发率及恶变率均比较低,目前文献报道的病例仅2例复发[5],因此治疗上采取单纯局部切除,术后患者情况大多良好。

参考文献:

[1] Leong F J,Meredith D J.Verruciform xanthoma of the vulva.A case report[J].Pathol Res Pract,1998,194(9):661-665.

[2] Than T,Brich P J,Dawes P J.Verruciform xanthoma of the nose[J].J Laryngol Otol,1999,113(1):79-81.

[3] Mohsin S K,Lee M W,Amin M B,et al.Cutaneous verruciform xanthoma:a report of five cases investigating the etiology and nature of xanthomatous cells[J].An J Surg Pathol,1998,22(4):479-487.

[4] Oliveira P T,Jaeger R C,Cabral L A,et al.Verruciform xanthoma of the oral mucosa.Report of four cases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Oral Oncol,2001,37(3):326-331.

[5] 廖松林.肿瘤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4.

猜你喜欢
角化阴囊乳头状
阴囊湿疹的尴尬,用蜂房粉解决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探究
超声诊断阴囊珠1例
巨大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状细胞癌1例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urvivin、VEGF、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
实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的探讨
阴囊超声显像在诊断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探讨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日光性角化病的诊治进展
中医治疗老年阴囊湿疹中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