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热疗联合腹腔内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水的疗效观察

2014-04-15 07:58李文广张改琴徐州市肿瘤医院化疗科江苏徐州221005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热疗腹水腹部

厉 锋,李文广,张改琴,杨 欢,王 雪 (徐州市肿瘤医院化疗科,江苏 徐州 221005)

恶性腹水是指发生在全身或腹腔的恶性肿瘤或癌性病变引起腹腔脏壁层胸腹膜发生弥漫性病变而导致体腔液体异常增多的现象,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单纯抽放水、腔内注射化疗药物等治疗手段,虽可迅速缓解症状,但腹水又会重新聚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腹部热疗联合腹腔内灌注化疗方法是目前临床学者研究的治疗恶性腹水的新方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研究对31例恶性腹水患者采取腹部热疗联合腹腔内灌注化疗治疗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恶性腹水患者61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1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35~79岁,平均(49.3±4.8)岁,胃癌11例,胰腺癌1例,卵巢癌12例,宫颈癌2例,大肠癌4例;观察组男性9例,女性22例,年龄37~81岁,平均(50.2±4.2)岁,胃癌12例,胰腺癌2例,卵巢癌11例,宫颈癌3例,大肠癌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给予腹腔内灌注化疗治疗。观察组通过采取腹部热疗联合腹腔内灌注化疗治疗方法,具体为:所有患者均行腹腔穿刺,将腹腔内积液进行彻底引流,将1 L生理盐水+顺铂60 mg灌入腹腔,并嘱患者变换体位,以利于化疗药物在腹腔内均匀分布,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给予水化、止吐等药物。腹腔内灌注化疗治疗后,采用HY7000型射频肿瘤热疗机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腹部热疗,皮肤温度控制在41~42 ℃,热疗时间约为60 min,每周2次。

1.3 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完全缓解为经治疗后腹水消退,持续4周以上无复现;部分缓解为腹水消退超过50%,持续4周以上无复现;无效为治疗后腹水4周内无消退,或减少不足50%,或增多不超过25%;疾病进展为腹水增多超过25%。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

1.4 结 果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患者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7例,无效8例,疾病进展2例,总有效率为66.67%,与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恶性呕吐、腹痛、发热、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讨 论

恶性腹水的形成是腹腔内液体的产生和吸收失去动态平衡的结果,凡是出现恶性腹水的患者,均表明原发癌肿已有远处转移,可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严重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甚至出现肝肾衰竭及心肺功能障碍,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腹腔灌注化疗治疗与常规静脉用药相比,因其腹腔-血浆屏障作用,腹腔内灌注的化疗药物浓度明显增高,提高了抗肿瘤效果;辅以腹部热疗,可使腹腔肿瘤血管扩张,保证了腹腔内温度的恒定,根据热疗后癌细胞代谢障碍及遗传物质损伤等特点加入具有热增敏作用的化疗药物,促使癌细胞停止分裂,消除引发癌性积液的病灶,使浆膜得到快速修复,达到有效治疗恶性腹水的目的。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腹腔内灌注化疗治疗后辅以腹部热疗,控制局部皮肤温度在41~42 ℃,使化疗药物对细胞膜的破坏性增加,提高了顺铂渗透敏感性,同时减少了被破坏的肿瘤细胞的DNA修复,治疗有效率达到87.10%,而且恶性呕吐、腹痛、发热、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可见热疗与化疗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综上所述,腹部热疗联合腹腔内灌注化疗治疗可有效提高恶性腹水的治疗有效率,且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热疗腹水腹部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肉鸡腹水咋防治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进展期胃癌热疗联合其他治疗的进展
体外高频热疗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
泽芪汤联合腹水超滤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43例
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