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电力》投稿要求

2014-04-15 12:52
吉林电力 2014年6期

来稿务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文字精炼。综述一般不超过6 000字,其他文稿5 000字以内。文稿结构为:中文题目、(英文题目)、作者姓名、通讯地址、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括号内为作者自选项目)。正文5号宋体,通栏排。

1 文稿的题名

文章的标题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尽量不用非公知公会的缩略语。

2 作者姓名、通讯地址

用5号楷体标明作者姓名和通讯地址,将姓名与工作单位对应,多个作者单位在作者名字后右上角标序号“1,2”,在作者通讯地址前相应加序号,同一作者若有多个单位署名可采用数字编号分别指明,如李阳同时属于2个单位,可在其姓名右上角标出1,2。

例:李 阳1,2,张 语2

(1.四平供电公司,吉林 四平 136000;2.东北电力大学,吉林 吉林 132012)

用小5号宋体写出摘要。依据GB 6447—1986《文摘编写规则》,我刊要求在文章的前面有200字左右的指示性文摘,即摘要。摘要有四要素: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目的”即研究、调查等的前提;“方法”即所用原理、材料、工艺等;“结果”即试验、研究的结果、数据,得到的性能等;“结论”即通过分析、研究、比较试验、研究的结果、数据,得到评价、应用等,“结果”“结论”如有具体量值要求写出。摘要除应注意反映新内容、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合乎语法外,还应注意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必使用“本文”、“作者”作为主语,应采用“针对……,采用……方法,进行了……,效果……,结论是……”等方式,不要简单重复文章题目中已有内容。

用小5宋标引3~8个表现主题概念的关键词,关键词间用分号分隔。“关键词”冒号后接排内容。主要关键词一般在论文的题名、摘要、子标题、正文中。电力科技论文中常见“分析”“应用”“措施”等标志词,这些标志词缺乏对论文主题的专指性,只是泛指,起不到应有的标引和检索作用,所以要避免使用。欢迎作者将摘要、关键词译成英文,附于中文之后。

5 引言

引言(或称前言),作为一篇科技论文的开场白,一般以简单概括的语言,综述前人研究的历史与研究现状,以及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技术方案的选择等,特别要交代清楚本文的创新点。切忌与摘要相同,且不要详述教科书上或同行熟知的内容,避免自我评价性的语言,如“填补国内外空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首次”等。引言一般不分段。如果正文中采用比较专业的术语或缩写词,最好先在引言中定义说明。注意要言简意赅,实事求是,避免一事一议。

6 外文字母

外文字母的大小写必须分明,上下角标和外文符号的相对位置区别明显。按照科技期刊出版规定,向量、张量、矢量、矩阵必须用黑斜体。

7 表格与图

表应有位于表格上方的表序和表题(表序采用阿拉伯数字,如:表1、表2……)。表格结构宜简洁,尽量采用无斜线三线表,不设“备注”栏(可在表下面加注)。表内不写“同上”、“同左”字样,空白表示未测或无此项,“—”表示未发现,“0”代表数值为零。表格是用来证明结果的,所以不要把所有的数据都列上。如果文字叙述、表格和图重复,三者选其一,只要列出最准确、最有说服力的一种即可。

请用AUTOCAD 画图,要求有图序和图题,分图要有分图的小标题,按工程标准绘制。若用照片,要求图像清晰、层次分明。图应尽量简明,标注清晰,一般采用简化后的示意图、原理图。坐标图要标明横纵坐标的名称及其单位。

8 公式

只有被下文引用的公式才需要编序号。重要公式应按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号,用阿拉伯数字加圆括号写在行末顶格处。分式尽量写成横式或负数幂的形式,少用叠式。其中,在统计图表上出现的内容没有必要再用文字重复叙述。图、表格和公式中外文符号公众不知的要求逐一有中文解释,表示相同意义的变量全文应统一名称,大小写一致。

9 结论

结论是对全文快速简短的客观总结,以事实与数字为主,文字叙述简单、准确、明了,切忌以偏概全。主要包括: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性的东西;解决了什么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对前人有关本问题的看法做了哪些检验;哪些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哪些不一致;作者做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或否定,未来工作的展望。

10 参考文献(详见本期第44页)

11 投稿注意事项

来稿请注明联系人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电话(手机号码)及E-mail。若论文受基金项目资助请标明项目序号。文后请附第一署名者的作者简介,包括出生年份(写于小括号内)、性别,职称、现从事工作。通讯地址内容包括作者单位(具体到处室或院系全称)、所在城市、邮政编码。请作者自留底稿,对未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将在3个月内收到退稿通知(信或电话)。凡经本刊刊登的稿件,赠送当期本刊一本,并酌付稿酬。对于数人署名的稿件,稿酬付给第一署名者自行分配。稿件请勿一稿多投。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所属单位的作者,可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OA)发送到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信息应用技术研究所宋志卉信箱中,并电话告知。

电话:(0431)85794572,85794587或942124572,942124587;(0431)85794587(传真),942124587(传真)

E-mail:jldlzz@163.com

通讯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4433号,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吉林电力》编辑部1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