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老子与自然:改变中的意识

2014-04-16 13:19沙伦斯诺伊思陈伟功译
江苏社会科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老子马克思意识

〔美〕沙伦·斯诺伊思/ 陈伟功译

马克思、老子与自然:改变中的意识

〔美〕沙伦·斯诺伊思/ 陈伟功译

对自然的认识和态度关系到我们的生存方式与命运,因此,改变我们对自然的认识,培养生态意识是至关重要的。虽然马克思基于当时的科学成果提出了唯物主义,将自然看作是死的、惰性物质,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无止境欲望的批判则是深刻的,这与中国老子的思想深度契合。老子对自然的理解接近当代科学的最新发展,他强调去领会和拥有关于气的意识的实践的必要性,他对肆无忌惮的欲望提出了警告。当代科学的发展改变了我们对自然的理解,虽然自然仍旧存在着秩序,但要认识到线性秩序可能转变为混沌秩序。大量科学实验证明,人的心脏与精神和谐有着重要关系。从自然是活的(而不是死的)这一有机哲学的立场出发,使马克思与爱因斯坦以及当代科学的最新发展与时共进,将有助于我们走向生态文明。

马克思 唯物主义 科学 老子 道 气 生态意义

本次会议的主题非常重要,应邀参会并做报告,我感到很荣幸。我的问题是,为了子孙后代,我们怎样生态地思考?要对具有相互联结、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关系的自然有一种全新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如何教育自己以及子孙?在这篇论文中我打算讨论以下四点:1.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源于其科学和唯物主义基础。2.上一世纪科学的发展及其对我们理解自然的影响。3.基于老子关于自然的观念,对令人诧异的当代视野进行反省。4.关于自然在理论与实践、经验与意识之间的关系。

一、为什么是马克思?

萨特曾经提到,马克思主义已成为当代世界的地平线。这不是说我们已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而是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批判和启发立场,它使我们专注于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政治合法性经常与经济稳定性密切相关。其次,马克思提供了一种方法,即选择物质经验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我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反映并决定我们的意识。

马克思敏锐地观察到一个正在兴起的工业社会。他不是对此持批判态度的唯一的人;狄更斯、欧文、傅立叶、杰瑞和其他许多人了都记述过早期工业制度的残酷性。马克思清楚地阐述了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批判。在许多问题上,他关注的是控制人们生活和关系的货币纽带,工作、产品和种族而导致了个人之间的隔阂。“是什么使动物变成人,又是什么使人变成动物”[1]Marx Engles Reader,Tucker,ed.“Economic and Philosophic Manuscripts of 1844”,p.74,p.76,p.76,p. 175,p.107.他认识到这个社会是没有限制的,这个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马克思反对宗教,认为它是“人民的鸦片”,不过同时他也认识到,无止境的欲望对人类意识、存在和创造具有破坏性[2]Marx Engles Reader,Tucker,ed.“Economic and Philosophic Manuscripts of 1844”,p.74,p.76,p.76,p. 175,p.107.。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或者说,正因为人是类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也就是说,他自己的生活对他是对象。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异化劳动把这种关系颠倒过来。”[3]Marx Engles Reader,Tucker,ed.“Economic and Philosophic Manuscripts of 1844”,p.74,p.76,p.76,p. 175,p.107.

显然,不受限制的欲望问题是我们时代的一个难题。在美国,肥胖已经被宣布为一种流行病。“大号之我”饮料和汉堡(以及其他食物)已导致庞大人群患有多种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中风等患者的人数正在上升。而且,人们不是把饮食限制为健康食物和较少食量,而是以处方药物如他汀类来对抗他们暴饮暴食行为的影响。我听到有人说,吃了一顿特高胆固醇的饭后,他们只会增加其药物的剂量。现在,制药厂和医生声称,即使胆固醇问题和危险水平较低,但购买这种药物以求活命的人数正以由数百万的数量在增长。

消费主义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切都变为或是有用或是消费。消费起来没有个限度。为了一个目的而无止境地使用有用的东西;或者说,东西被完全消费,决不给具有内在限度的恢复补充留下可能性。此外,现代性世界带来的这种生存方式的变化受到了很多批判。这种生存方式要求:所有的事物和所有的人要满足我的欲望。在这样的世界里,自然只不过是满足这些欲望的手段。这种生态危机是社会各界的一种意识和行为的后果。

第二,马克思认为他所理解十九世纪工业化危机的方法,即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这建立在分析对立的历史力量活动的基础上。马克思批判黑格尔和英国自由主义理论家(洛克和亚当·斯密),后者从观念领域开始而推导物质现实。黑格尔理解观念和物质之间力量的辩证关系,他开始于错误的出发点——抽象观念[4]Marx Engles Reader,Tucker,ed.“Economic and Philosophic Manuscripts of 1844”,p.74,p.76,p.76,p. 175,p.107.。英国自由主义理论家开始于一个预设的“原初状态”[5]Marx Engles Reader,Tucker,ed.“Economic and Philosophic Manuscripts of 1844”,p.74,p.76,p.76,p. 175,p.107.而非现实力量。马克思认为他开始于物质世界和物质实体之间的关系:人、动物、自然,每一种都与其他事物具有共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恩格斯称赞这种观点,如“手是自然的器官,也是自然的产物”[6]Engels,Dialectics of Nature,p.281.这个例子,人用手劳动,同时他的行动(在社会中)影响手的进化结构。

回顾一下历史,马克思认为他处在一个特定时期,那些解释过去的历史规律是可察觉和可认识的,并对未来提出一种简短的展望。马克思的理论,不像黑格尔以宗教“基督复临”即上帝理念实现的预言为结束,而是开启了一个持续的唯物主义相互作用的无限进行的辩证过程。作为“劳动的动物”,人将永远与自身之外的物质世界相互作用。因此,马克思的立场比黑格尔的更先进,但同时也受到他那个时代历史力量的限制。马克思不断地告诫说,他不像社会主义空想家所做的那样,以谈论什么“应该”或什么将会发生来为未来开处方;相反,他将自己的研究和工作建立在他的科学唯物主义基础上。

他认为,意识反映的是某一特定时间的物质力量,体现为解释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哲学。他无法预测未来的关系将是什么。他只能看到在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冲突极限结束后出现的可能性。马克思生活在十九世纪中期到末期。我们生活在二十一世纪。同时,马克思要载入历史的那些大规模的变化往往需要几百年才能完全实现,重要的是应当注意,仍然要将马克思在历史上的观点限定于其特定的时代。

二、科学与自然

马克思认为他的著作是科学的。他的科学是在他那个时代的流行科学。当时的自然观念也是马克思所接受的那一种。在人创造自我与社会中,自然被看作是死的、惰性物质。“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人“对且在”自然操作、控制自然、“主宰着死的自然”、按照自己的观念塑造自然。只有当人把自然归入他的身体时,这样它才能成为活的一部分。在马克思看来,人类和自然是历史的。人的意识以指导行动的形式来改变自然,那些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人与社会的物质结构。

已经多次指出,我们所知道的科学已经发生了变化。爱因斯坦已取代了牛顿的引力理论。绝对知识的不确定性已经取代笛卡尔关于阿基米德点的假设,非线性关系已经取代线性的(混沌理论),非定域行为消解了按照物质存在进行认识的有限性;宏观和微观世界被视为彼此效仿(全息图)。这些都是上个世纪物理学和生物学提供给我们的一些新现象。

那么,科学上的这些变化如何影响我们对自然的理解?显然,仍旧存在着秩序,但要认识到线性秩序可能转变为混沌秩序,后者表现出一种自己的“神奇的”秩序。例如,如果一个人观察到水从水龙头滴下,它开始是一个接一个的不连续的水滴。但是,如果流量略有增加,它就进入混沌运动。然而,就像是在视频中看到的一样,以水滴形式记录的点形成了所谓的“若斯叻吸引子”,这是一种明显的秩序模式[1]Briggs,J and Peat,E.D.,The Turbulent Mirror,p.75.。这一原理应用于医学,解释了心脏手术后有时可能发生混沌心颤的现象。心脏跳动的正常节律进入混沌节律类似于若斯叻吸引子。如果无人照看可能导致死亡[2]Chaos Theory,PBS video.。这些例子说明了“自然的神奇秩序”的一个方面。如果不了解那些神奇的秩序,你就已经错过了自然的许多重要方面和力量。

还有另外一个例子。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学生考试时,在不断的压力下我们会发生什么?显然,在危急时刻,在或战或跑的意义上,压力对于生存有着关键的必要性。例如,一系列生理变化的发生,给了我们最大的能量来逃离狮子。然而,如果我们处在一个长期的压力状态下,这些生理上的变化对健康却具有破坏性。

Heart-Math公司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了人的心脏与精神和谐的重要关系。观察一下心率变化图,它们完全能够表现出愤怒、沮丧与和谐状态之间的差异性。有关研究表明[3]McCraty,Rollin,“The Appreciative Heart:The Psychophysiology of Positive Emotions and Optimal Functioning”, Institute of HeartMath,p.7.,只有呈现出和谐状态时,我们才能看到表现为“欣赏”的正弦曲线。需要注意的是,欣赏或关爱的情感对于心脏达到和谐状态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可以呼吸但没有欣赏,那样的话,这两种器官之间并不存在和谐。

为什么这很重要呢?心脏和精神之间的和谐状态令人更充分地觉察到什么将要发生;做出更好的决定;更好地与人交流。此外,一项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心率在和谐状态下,当他走近别人时,会影响对方的大脑模式。

因为参加社会保险能够使企业职工享受“二次分配”,但大部分中小企业只是给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办理保险,对于普通职工的保险关注不大。导致企业的内部矛盾也是比较的尖锐,由于保险覆盖率的偏低,也导致部分普通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很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也加重了收益分配的差异。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1],有两个人A与B,如果他们之间没有任何接触,那么,A的脑电波近乎一条直线,而B的心电图则表现为曲线,这表明两者之间没有关系。如果他们正手牵手,在这种情况下,你可看到,B的心率曲线出现在A的脑电波中,两者几乎一样。显然,一个人在影响另一个。而心脏则是建立这些关系的非常重要的器官。

所以,我们的情绪和情感状态影响着周围的人。我们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能动地与周围包括动物和植物在内的他者联系在一起。下面以一个男孩和一条狗的心率变化来做个说明[2]。当男孩与狗在不同的房间时,其心率完全不同;当男孩走进房间对狗表现出自己的喜爱之情时,看看会发生什么?他们的心率基本上一致!随后,当男孩离开房间时,狗很想让男孩留下来,它的心率起伏剧烈,而男孩的心率也表现出很大的变化。显然,当他们在一起时,其心率表现出一致性。

我们不断地与自然相互作用;自然也是不断与我们相互影响。自然既不是惰性的,也不是死的。它是活的、有联系的、有交往的、有意识的。苏珊·格里芬在其已成为生态女性主义的经典著作中说:“我们就是自然”[3]。

所以,如果我们与“活的”自然处于一种恒久的关系中,主宰惰性物质的观念不再具有什么意义。但是,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交往的观念仍然有所保留。我们的所思所行影响我们周围的自然世界,相应地我们也受到它的影响。这些影响可以从我们的饮食和健康状况的变化,或在更大的范围内,从我们的进化和我们的意识中表现出来。

因此,基于对自然是活的(而不是死的)和对马克思的分析基础的认识,使马克思与爱因斯坦以及更近的科学与时俱进,将走向生态社会。

三、为什么是老子?

老子生活在公元前500年的中国。他和孔子是同时代的人。他没有看到现代工业社会,也没有一种通过近代笛卡尔、牛顿科学而形成的视角。他没有提出一种类似“必然王国”的历史哲学,从而用来提供对历史规律与自然规律的理解。那么,他可能教给我们与今天有关的什么东西呢?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关于道和美德的经典,其中也的确有对自然的理解,包括人类和非人类的相互作用,这些都与当代科学的原理有着惊人的相似。其表述富有诗意,在我们对自然的理解中,《道德经》指向重要的关系,并提出一种稍微不同的重点和解释。在某些方面,关于那些相互作用,它更为具体,并给予我们一种也许是更为详细的理解方式。

小和大不过是彼此的模型。细胞内有整个有机体。手、耳或脚是身体的一个全息图。或者,也许如

伯姆认为,大脑是宇宙的一个全息图。

世界的结构分为两种,即阴和阳,这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不过,与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不同)。我们知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Lao Tzu,Bk 2,chpt.42,p.103;Bk 2,chpt.41,p.102;Bk 2 chpt.47(应为46章,译者注),p.107.或者,你可以说,道生气;气生阴阳;阴阳生能量、物质和信息从而生成现实。阴和阳之间的关系是物质或能量的互补对立。在极端的情况下,他们也彼此转化。两者持续无限:螺旋回转而不重复。太极符号,通常画成一个球体的两个维度,它无限大也无限小,阴和阳无限地在彼此之内分离。当你开始欣赏这些力量的平衡时,它很复杂且难以理解。

老子告诫读者,世界的方式是不同的。我们被告诫,不要作以操纵和行动进行控制的“聪明”人。我们被告诫,要反对腐败,他指的是当时的宫廷政治。我们被告诫,要去实践,且不因时代的“世故品味”而堕落: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2]Lao Tzu,Bk 2,chpt.42,p.103;Bk 2,chpt.41,p.102;Bk 2 chpt.47(应为46章,译者注),p.107.

为什么笑?该方法似乎很简单,且不与行动导向的时代合拍。

《道德经》也是一本关于美德的书。而且,虽然没有经历马克思批判的现代世界的“金钱关系”,老子反对出于无限的欲望而去无限地获取。“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3]Lao Tzu,Bk 2,chpt.42,p.103;Bk 2,chpt.41,p.102;Bk 2 chpt.47(应为46章,译者注),p.107.他评论道。如果人想要健康快乐,必须限制欲望。“超级”导致对个人和社会的灾难。

四、实践意识

我们如何教“生态意识”?儿童在摄取周围的一切。他们是对自然的认真观察者。他们从森林远足中学习;他们从对日常生活中身边的雨、动物、植物的观察中学习。他们从种植和食用蔬菜中学习。保罗·谢巴德认为,儿童7岁左右已形成他们对自然的印象。通常,每个孩子可以复述他与环境的情感联系中的重要经验。这些早期的经验对于开启对自然世界的欣赏是至关重要的。孩子们是敏锐的观察者,他们并对自已的经验进行反思。

开启对大自然的欣赏有许多方法。我关注的一点来自对老子著作的探讨。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观认为,经验塑造意识。他的辩证法广泛地涉及从物质到反思性的意识,然后返回到物质世界的行动中。老子也着眼于对自然的理解中所获得的经验的内在重要性。学习、阅读可以让人停留在一种抽象层面上。只有通过实践和经验,一个人的理解才能够加深。例如气功的实践让你产生对“气”的欣赏,并对宇宙非常神奇的能量开放。

有些人可能知道,匹泽学院1991年聘请少林韦驮派的第十代传人、气功大师司徒开设气功课。本课程包括学习八分钟练功法的基本形式和实践;理解对中国文化、传统医学、环境关系的意识。本课程从此每年都在开设。司徒大师2000年退休,我继续教这门课程。这是一个关于学生如何学习自然更为广泛的相互作用和理解的具体例子。

气功是允许学生有这样一种体验的实践事例。其他传统的医学系统,如阿育吠陀和美国土著的,它们将参与者以不同方式连结到这样的体验和欣赏中。当今的冥想或“正念”也认识到个体与他人以及自然的相互联系。但是,我将关注气功的例子。气,是宇宙中的一种主要力量,是不可见的,要通过一些物质的合成、能量和信息来界定。虽然针灸治疗的重点是,用气穿过身体的经络或穴位,对眼睛或者科学家来说,它一般是不可见的,而一些科学家可能想打开经络看看它们的结构。然而,中国几千年的实践也确认了这些连接的存在。最近的科学研究利用磁共振成像表明,当刺激脚上的肝经时,会激活与肝有关的大脑区域。

给学生们介绍气的概念和一系列动作,以帮助他们经验或感受气的运行。一旦他们确实已经经验了气的运行或它的压力,就对某种意识、某种不同的能量有一种清晰的认识。学生的进步是比较慢的。初学者学习引导气在自己的经络中运行。更多的中级程度的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能量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高级程度的学生进入沉思,经验了由老子描述为“神秘”的对宇宙的开放性。没有理解自然的神奇力量,人们就不可能有这样的经验。

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意识包括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如,食物可被视为医药。不同的味道和粮食在五种元素中是平衡的。与季节变化一致的食物(吃当地和应季的食物)和日常行为让人模仿地球的节律。关注衣服颜色、环境包括风水原理的关系,可以带来平衡和满足。对自然的开放会改变我们的意识和行动。人们认识到,铺张浪费、倾毒入河、尽伐树木、污染空气,反过来都会威胁到人们及其子女的生活。美国土著人“七世代理论”强调,必须意识到并为以后的七世代子孙负责。

五、生态意识

马克思以一种有趣的、也许是反直觉的方式,关注历史的、科学的方法论、物质/经验与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对资本主义带来无止境的欲望进行批判,这与老子的以下思想基本一致:令人称奇的是,无论对其物理表现,还是对其颇为神奇的能量基础,老子对自然的理解接近当代,他强调去领会和拥有关于气的意识的实践的必要性,他对肆无忌惮的欲望进行告诫。对于我们和地球的生存来说,改变我们对自然的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对宇宙万物相互联系的经验,使我们通向对自己以大大小小的方式与环境相关联的欣赏。正是这种变化,对生态教育是根本性的。回到古代的观念即对“气”的经验,使我们对宇宙保持开放。那些经验教给并引导我们在更深的理解中去发现。司徒说,“意识跟随着呼吸的产生”。如老子所言,上士“闻道”且然后“勤而行之”。我们必须成为一名上士。

〔责任编辑:曾逸文〕

Marx,Lao Tzu,and Nature:Consciousness in Change

Author:Sharon Snowiss(USA)Translator:Chen Weigong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question of education of future generations for an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It argues that Marx's critique of capitalism derived from his scientific and materialistic base provide important insights.However,the knowledge of science has changed in the 20th century to include chaos theory and an awareness of“subtle energies”that affect our daily lives.Marx's materialistic argument necessitates a reexamination of his concept of nature.Surprisingly,Lao Tzu's understanding of nature accords with these new scientific theories regarding natural forces.Both authors agree that consciousness emerges from experience or practice,not abstractions or ideal types.Changing consciousness then requires an appreciation of Nature as now understood by science and accessed through practice. QiGong is one possible practice that provides such access.

Marx;materialism;science;Lao Tzu;Tao;Qi;ecological civilization

〔美〕沙伦·斯诺伊思,美国培泽学院和克莱蒙研究生大学政治学教授 91711

陈伟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 100024

本文系斯诺伊思教授在美国克莱蒙第8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上的大会发言,征得作者授权,优先在本刊发表,特此向作者致谢。

猜你喜欢
老子马克思意识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马克思像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浅析老子之道:有与无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智者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