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实现方式研究

2014-04-16 22:33宋爱林
江苏科技信息 2014年7期
关键词:馆员学科图书馆

宋爱林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46)

0 引言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IC)是一种能够促进用户学习、交流、教育、研究以及协作的新型服务模式[1],自20世纪90 年代出现以来,逐渐成为国内外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但实际上,并非每一个高校图书馆都具备建立信息共享空间的能力,也并非所有的信息共享空间都要用一种模式运行。本文围绕学科型信息共享空间和整合型信息共享空间2 种实体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展开研究,分析其规模和高校图书馆的适用性,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措施策略。

1 学科型信息共享空间

由于馆舍空间有限、专业人员不足、学科设置广泛、资金支撑不够等种种原因,建立综合性的大型信息共享空间不切实际,因此,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与重点学科服务相结合,构建学科型信息共享空间(Subject 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SIC)成为很多学者研究探讨的方向,也被一些高校图书馆付诸实践,比如宁夏大学图书馆建立了民族学专业信息共享空间[2]。

1.1 学科馆员专业化建设

1.1.1 把好选人用人关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高校图书馆,图书馆馆员往往具有多学科背景、科研经历,或者直接就是具备专业馆员资格和资深馆员资格证书的人[3]。早期国内高校图书馆多数没有独立人事权,但随着图书馆地位和作用的日益加强,局面得以改善,比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这其中需要注意的有3 点:首先,应杜绝规章制度因人而异、因人拟岗等现象;其次,重视学科多元化建设,如外语、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重点学科的专业人才;再次,除了重视引进人才的专业知识,还应考察服务意识、学习态度、动手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方面。

1.1.2 做好馆员类型区分

(1)首席学科馆员,全面组织SIC 的各项工作,通常由图书馆选拔综合素质能力和业务较强的馆员担任[4]。(2)学科专家,一般是由兼职的某学科带头人担任,可以采用预约、定期到馆或网络办公的方式指导读者。(3)学科秘书,最早是耶鲁大学1996 年提出的,学校为每个学生在入校时就指定一个学科馆员直到离校[5],不过这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量力而为。(4)虚拟学科馆员,他们通过网上社区、即时通讯、自媒体等多种方式建立起与用户的紧密服务关系。(5)兼职学生助理,一方面他们帮助壮大SIC 团队并能够解决大量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更利于掌握高校学生用户群对学科服务的需求。

1.1.3 做好馆员队伍培训

(1)图书馆情报专业人员参加信息技术、外语、学院重点学科等方面的培训和学习,扩充知识面,强化综合素养。(2)重点学科专业人才补习图书情报的基本技能,增加读者服务意识、服务能力等的教育培训。(3)兼职人员,尤其是学生兼职人员,进行图书馆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工作技能、工作态度等方面的教育。(4)所有的馆员,注意提升其对学科、专业的“敏感度”。例如:旁听院系核心课程,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参加各种专业数据库的使用培训;馆员加强与学科带头人的沟通与联系等。

1.2 信息资源特色化建设

SIC 是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规划与学科特色的实际,选择某一或某类学科或专业而建立的信息共享空间,其中最能体现SIC 专业特色的就是信息资源建设。在纸质文献资源建设中,可以围绕重点学科重点采购,同时可以采取专家荐书、教授选书的方式,有针对性的选一些学科核心文献,收集、整合具有代表性的学科著作、地方文献、核心期刊、专业报纸,以保证馆藏的学术质量,适应学科教学科研的需求。数字资源建设中,要从丰富的数据资源中抽取与学科相关的资源整合到同一平台,形成学科专业数据库,配有个性化的检索平台,以满足用户对资源检索的需要。同时,各种信息导航和系部资料室的建设都是有益的补充,前者使得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找到与自己研究学科相关的资源,后者能做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进而拓宽学科信息资源的服务面。

1.3 信息服务泛在化建设

SIC 对信息服务在专业性和深入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能够随时随地的满足用户需求,这其实与“泛在化”的理念相一致。SIC 的“泛在化”就是要跨越时空局限,推送无障碍的用户服务。一方面,SIC 的泛在化要求对图书馆原有的服务流程重新构建,整合流通、咨询、参考、查新、定制服务、技术服务、数据分析等,使读者不需要在各个部门来回奔波,而尽量使用一站式服务方式获得。另一方面,SIC 的泛在化要求充分利用虚拟服务平台,通过虚拟空间为用户创造一个服务无所不在的泛在环境,服务方式是动态的、无缝的、交互式的,体现泛在图书馆24x7 的服务特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为学科用户提供跨地区、跨学科领域的系统化、深层次的学科服务。另外,学科馆员服务的“泛在化”还要求学科馆员走出图书馆,把服务融入用户的学习、科研生活中[6]。

2 整合型信息共享空间

2.1 合理规划功能结构布局

整合型IC 因为其功能繁多、学科种类多样等特点,因此需要在建设初期对功能结构布局做合理地规划。该工作主要在馆舍建设或者IC 的物理建设过程中完成。要充分考虑不同的读者类型、学习方式和信息需求,对空间合理划分,营造多个大小适宜、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舒适便捷的信息共享空间。首先,具备宏观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空间规划意识。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出版的一份21 世纪学习空间设计指南中提到:由于科技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大量使用,使得如何有效地运用及设计空间显得越来越重要[7]。因此,功能结构布局规划要始终围绕用户需求,符合读者学习、研究的习惯和方式,从而提高IC 的利用率。其次,在具体的规划中,要融合声学、美学、视觉艺术以及灯光等手段,以打造舒适的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不影响使用功能为前提,尽可能多的融合服务类型,以满足不同群体的读者对学习、科研、交流、协作等过程的要求。另外,还应当考虑残障辅助、消防和安全等设施配备情况。

2.2 突出“一站式”特色

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多采用分散服务的方式,而整合型IC 空间与之最大的区别就是“一站式”服务特色。第一,建设高校图书馆的IC 需要对图书馆的服务进行重组和整合,并且制定相应的服务策略。高校图书馆的IC 服务,包括能够使用户随时随地地获取网上资源、数据库资源以及多媒体信息,并提供纸质图书、工具书等信息资源的查找和获取渠道,同时还能为用户提供纸质图书和工具书等,能够支持小组学习,其信息资源体系要求内容丰富、存取自由、快捷便利、结构合理[8]。第二,要合理地安排IC 的服务人员,充分考虑各种类型、各种学科的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要求一支素质高、具备综合服务能力的服务团队,不仅要保证用户遇到的问题能够随时予以指导和解决,还要保障相应信息资源、工具资源、设备资源、咨询工作、培训工作等协调稳定。第三,要加强各类资源的整合。除了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等信息资源的整合外,还包括各种软硬件资源和辅助设施设备的整合,要为读者打造全方位的物质保障环境。

2.3 加强组织管理力度

第一,要选择合适的组织管理模式。首先是图书馆独立负责模式,空间、资源、设施都由图书馆提供,各类工作人员包括咨询馆员、技术专家等均为图书馆员。其次是合作管理模式,来自合作部门的工作人员由图书馆统一指挥协调,也可设置小组或委员会等共同管理IC。最后是图书馆与校园其他部门合并成立新部门模式,一起策划IC 的空间布局、设施和装备、资源购置和整合、人员配备与培训以及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的设计等。第二,要做好IC 的发展规划和组织协调工作。这主要是由IC 的领导机构完成,IC 的发展规划包括服务内容、服务项目、人员配备、结构调整、制度建立、工作组织、问题协调等工作。从整体上对IC 的管理进行把握,才能使其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遇到问题及时调整,随时满足用户的需求。第三,要完善各种运行与管理机制。IC 要求各部门制定明确的责任协议,以确保IC 管理正常、有效地运行;并且用人力和技术资源优化用户反馈渠道,以建立良好的沟通报告机制;还要加强评估制度,评价模式要适合IC 用户群的特点。另外,还要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3 结语

如今,互联网技术吸引了大量读者,尤其是学生读者。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图书馆泛在化发展,势必影响到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到馆率和节约率下降就是充分的证明。但是,从学术研究角度和文献可靠性角度考虑,图书馆泛在化就难以回避读者阅读的无序性和随意性,图书馆针对性服务仍然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任何一种单一的工作模式都无法满足现代读者逐步提升的服务需求,图书馆也无法提供无限完备的条件来构建充分满足读者的信息共享空间。那么,综合分析IC 的实现类型,依据实际条件优化组合,在合理范围内提高读者满意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1]宋廷旺.信息共享空间中用户知识利用行为实证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2):75-80.

[2]来晓玲.西北地区高校面向学科化服务构建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以宁夏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2):78-80.

[3]王云祥,吴劼.构建学科化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的几个问题探讨[J].图书与情报,2012(6):112-115.

[4]龙雪梅.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构想[J].图书馆建设,2009(4):30-33.

[5]何青芳,阳丹.美国著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5):111-115.

[6]初景利,吴冬曼.论图书馆服务的泛在化——以用户为中心重构图书馆服务模式[J].图书馆建设,2008(4):62-65.

[7]HEFCE.Designing Spaces for Effective Learning[EB/OL].(2008-03-20)[2014-03-25]http://www.jisc.ac.uk/uploaded_docu ments/JISClearningspaces.pdf.

[8]郭雷.Information Commons: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创新模式[J].图书馆学研究,2007(11):70-72.

猜你喜欢
馆员学科图书馆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去图书馆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