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任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工作探讨

2014-04-16 23:32
江苏科技信息 2014年16期
关键词:全院干部队伍调研

翟 青

(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08)

0 引言

随着国家领导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加强与规范非领导职务干部的管理工作日显重要,如何正确认识非领导职务干部的重要作用,整合人力资源,发挥整体效能,使整个干部队伍建设走向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这是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与新的挑战。此调研报告,以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转任非领导职务干部的管理情况为实证研究,试图在更广范围内,更普遍意义上,探讨这一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思路,以期为省食药监管局的调研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1 对转任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工作的调查研究

加强和规范非领导职务干部的管理,是整个干部队伍建设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干部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这些干部人员,大多数因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等原因,卸任领导岗位,从事调研、巡视等工作,但多年从事组织领导工作所积累的经验,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处理矛盾时所体现出的成熟与稳重。因此,如能充分发挥这些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会有利于一个组织群体整体效能的发挥,有利于整个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实践探索,某省级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最近对转任非领导职务干部的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认为在管理工作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1 转变认识,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如何恰当定位非领导职务干部在整个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地位,以及认清其在日常工作中所起作用,这是整个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也是具有根本性的问题。虽然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但转换的是职务,持有的是能力和热情,如果能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并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他们就会发挥出积极的作用。院领导充分认识到2位调研员对全院工作的重要作用,在许多重大决策中,主动征求意见,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决策的调查论证工作,保证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其中一位同志长期从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转任后,仍积极为全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出谋划策,同时,利用自己丰富的电脑知识与摄影摄像技术,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使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扎实而生动;另一位同志在行风建设工作中积累了多年的工作经验,转任后,为全院思想政治工作投入了饱满热情,并且协助院领导管理办公室工作,使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稳步有序地得到开展。2位同志并不因为从领导岗位退下来而怀有消极情绪,而在看似无为的岗位上大有作为,因此,今天全院良好工作风貌的形成,离不开2位同志的积极努力。

1.2 团结协作,紧密联系,积极利用其丰富经验与卓越能力

只有领导集体做到团结奋进,相互合作,才能带领好一支队伍,使群体各项工作得到顺利开展,一个涣散的领导集体,遇责任相互推诿,遇成绩相互争夺,造成管理内耗,增加施政成本,将会使全局工作陷入被动境地。院领导充分认识到干部队伍团结协作的重要作用,不因为2位同志从领导岗位下来,而割裂班子成员之间的联系,而是积极做好2位同志的思想工作,打消他们工作顾虑,尊重他们工作意见,激发他们工作热情,为全院管理工作献计献策。事实上,2位同志在良好健康的工作氛围中,从来没有感到过被边缘化,被排挤,真正做到离开领导职位,但不放弃领导责任,积极参与全院的重大决策研究。吉连成同志协同省局和院领导,参加“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工作“两所一中心”重建项目的考察调研工作,利用自己多年的经验,与其他领导一起,共同研究新院的建设与未来发展工作,为全院未来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这既体现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的优良素质,同时,也体现了一个领导集体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这不仅仅是在发挥余热,更是在奉献自己的全部热情,相对于一些“赋闲”的非领导职务干部而言,他们的工作做到了尽心尽职。

1.3 规范管理,严格纪律,建立健全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体制

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非领导职务干部,都必须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道路,决不能因为个别非领导职务干部较高的思想觉悟,而放松对整个干部队伍管理的要求,造成管理体系的缺陷。作为在职现任的领导干部,无论是有职权,还是无职权,都应该接受制度的约束,以一名党员干部的身份严格要求,否则,不但不能发挥作用,反而造成消极影响。因此,2名调研员的日常工作,严格受到院内各项规章制度的制约,与其他领导干部一样,接受同样的考核与管理,这既是对他们工作的尊重,也是整个队伍建设的需要。2位同志也没有因为转任调研员岗位,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担任调研员期间,他们积极参加政治学习,主动完成本职工作,利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帮助其他工作人员解决遇到的困难,而他们谦逊负责的工作作风与为人态度,也赢得了院有工作人员的尊重与支持。

2 建立健全转任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工作的几点看法

应该说,某省级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非领导职务干部及其管理工作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但不能反映非领导职务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现状,此次调研工作,力图突破工作领域局限,结合前期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来看待这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应充分地认识到,在非领导职务干部队伍建设中,的确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管理松散混乱的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这一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认为干部一旦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就不应该进入决策的中心,甚至有些现任领导认为,只要他们不对单位日常工作形成阻碍,就是尽了责任;而一些原来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转任后,也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消极心理,认为巡视、调研不是实质性工作,无足重轻,对实际工作起不了关键作用,因此,缺少工作责任与热情;另外,也有人认为,过多地参与到决策与管理工作中,会妨碍现任领导的工作,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因此,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2)管理不严,要求不高,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这一方面浪费了重要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造成管理的混乱,致使整个队伍建设的滑坡,助长了个别人员的散漫风气,即出现管理中的“木桶效应”,使得原本一项干部管理改革的积极举措,结果与改革初衷背道而驰,走向它的反面。

(3)对非领导职务干部职位的设置,缺乏科学的考虑,整体的谋划。许多岗位因人而设,而不是因事设职,把非领导职务干部的提拔任用,作为一种交易与安抚,从而使非领导岗位设置过多,与现有领导岗位设置不成比例,造成队伍建设结构的不合理。

针对以上种种不合理现象,笔者认为,非领导职务干部的提拔、任用、管理和考核等一系列工作,是干部管理工作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与意见,当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值得人们深思。

(1)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现有干部队伍建设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要通过制度建设与创新,积极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的重要作用,从干部管理全局考虑其岗位的设置,人员的任用,做到岗位设置有必要,提拔任用有依据,不能因为干部队伍建设年轻化、专业化的硬性要求,而把一些确有工作能力,且年富力强的领导调整到非领导岗位;也不能因为照顾面子,而把思想觉悟不高,能力不强的领导,无原则地充斥到非领导职务干部岗位上中去,当然,改革就是阵痛的过程,但阵痛之后才能获得新生。

(2)切实加强非领导职务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化工作,尽快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当然,制度具有刚性的约束作用,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具体岗位,具体人员作出灵活的调整,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开展工作的多种途径,以便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全院干部队伍调研
全院病床统筹收治模式下的绩效核算方法初探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PDCA循环在全院复用器械基数管理中的应用
白衣天使穿上绿装拓展忙
践行“三严三实”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加强医院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