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

2014-04-17 02:24翟纯纯
江苏科技信息 2014年12期
关键词:贫困生困难家庭

翟纯纯

(江苏科技大学,江苏镇江 212003)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贫困生人数也逐渐增多。据教育部统计,高校贫困生一般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5%~25%,特困生占5%左右。经调查显示,高校贫困生在签约率、就业质量等方面与家庭状况较好的学生相比往往要低一个档次,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虽然还是家庭经济困难。但是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研究表明,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欠缺对其就业的影响更大[1]。高校贫困生就业的好与坏,不仅事关高等教育的成败与公平,还影响校园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因此,提高高校贫困生的就业能力已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就业能力的内涵

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就业能力体现了职业特性、个体的综合素质以及社会用人取向的有机统一。

就业能力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对于大学生来说,就业能力突出表现为及时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及时就业能力表现为专业能力和语言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现为综合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意志力。

3 我国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校贫困生面对就业,自身的缺点导致其就业困难加大,而我国就业的萎靡以及不断增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加上金融危机等的影响,使得高校贫困生的就业问题越发复杂。

3.1 经济困难仍然是导致贫困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高校贫困生一般来自边远贫困山区,或者父母是低收入人群,一般情况下,贫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极其不好,年收入多在万元以下。这样的经济状况对他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学习上,贫困生没有多余的钱来购买复习资料、参考资料,而他们在空余时间经常外出打工,勤工俭学,学习时间不够充足,导致综合水平弱;生活上,高校贫困生兴趣面窄,没有特长,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下,感到束手无策;思想上,由于家庭条件低于其他同学,高校贫困生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在交际等方面,他们时常感到力不从心。在这种近乎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择业时过高的就业成本又给高校贫困生们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2]。

3.2 家庭观念束缚

贫困家庭一般受家庭观念的影响,家长会给大学生灌输一些不合理的家庭观念,影响甚至阻碍高校贫困生择业时做出最正确的选择。部分贫困家庭存在“知识无用”“读书不如打工”等错误地看待教育和知识的思想观念,这导致该贫困生在学业上得不到如同普通家庭那样多的支持,最终影响学业及就业;贫困家庭淡薄的生命、健康、卫生思想意识导致贫困生在个人卫生及生活习惯方面存在不小的问题,然而这些因素也是招聘方比较在意的内容;“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等封建旧思想导致贫困生面临不小的压力[3]。

3.3 缺乏必要的心理调节知识

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由于自身的成长环境以及成长经历会导致自己对身边发生的一些不良现象产生过激的看法,甚至产生过激的行为。他们由于长期处于心理弱势,在自信方面比较欠缺,从而导致自己在社交、展现自我风采、培养兴趣爱好等方面面临不小的问题。由于一般情况下,贫困生很少关注有关舒缓心理压力方面的知识,使得他们难以处理生活中的种种矛盾,时常逃避问题,最终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形成心理贫困,影响就业时的种种表现。

3.4 自我期望不够合理,考虑太多因素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等思想是中国父母对子女的殷切期盼,在贫困家庭中其影响尤为深刻,然而这样的情况无形之中必然会给高校贫困生带来巨大的压力。高校贫困生无背景、无靠山、无资金,在社会上求生存会很难,再加上严峻的家庭现状迫切需要贫困生在短时间内有所改变,于是生存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一特殊群体身上显得异常明显,贫困生的思想压力可想而知。在巨大的压力下,贫困生在就业或创业时会思考更多的内容,有一些甚至是不切实际的,然而压力并没有带来动力,而是制约了贫困生的稳步发展,其表现在于,他们在做出各种选择时有些畏首畏尾。

3.5 就业能力欠缺

高校贫困生由于由于心理问题、经济问题、学习问题、生活问题等基础问题,无暇分身提高自身就业、创业类能力。这也导致了高校贫困生不仅缺乏招聘礼仪、招聘常识等基本知识,还欠缺说话技巧、就业技巧等,并不能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影响终生。

4 提高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对策探析

4.1 校方及社会多关注高校贫困生经济上的困难,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

高校贫困生工作的开展要更加贴合实际,多从贫困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切实地解决贫困生面临的各种困难。经济上的困难是贫困生面临的主要困难,也是最需要解决的困难,校方在处理这个问题上必须严肃认真、尽善尽美,除了切实推行生源地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在奖学金上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照顾,助学金的发放力度以及平时困难补助的发放也可适当增加。此外,在勤工助学问题上,校方也需要加大帮扶力度,可在学校开放一批工时少、工资稍高的适合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的工作,帮助贫困生实现勤工俭学常态化、可持续化,达到减轻其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的作用。同时,校方也可积极与社会各界广泛联系,寻找社会好心人士,提供一些符合大学生作息规律、适合大学生工作量度的工作,这样既可部分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又保证了大学生的外出务工安全,也减轻了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可谓一举三得。

4.2 引导高校贫困生思想建设,健全心理

面对高校贫困生的难言之隐对其造成的巨大心理包袱,以及他们较强的自尊心和鲜为人知的自卑心理和失落感等,高校应该通过开设心理课程等形式,疏解他们的压力,引导他们健全心理。在思想上,破除贫困生的思想包袱,帮助其树立自立自强、回报社会的思想观念,这样一破一立,标本兼治。同时,面对学校环境为贫困生带来的自闭心理和社会上产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加剧了贫困生对金钱的欲望,从而导致心理失衡等问题,高校应在贫困生心理辅导方面多下功夫,通过案例分析、树立榜样、教授缓解心理压力技巧等方式帮助贫困生摆脱思想压力,令其在自我压力疏导方面更加得心应手。

再者,高校应该开展心理咨询工作,通过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对心理问题严重的贫困生进行有效的疏导和帮助,及时消除其心理障碍[4]。

4.3 鼓励贫困生参与社团、志愿者活动等,完善社交技巧,塑造健全性格

高校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由于生活、学习带来的压力,自身的自卑心理,学校社会给其带来的心理失衡等问题,非常容易在社交上产生自闭现象,甚至出现主动缩小社交圈或不与人交往,这严重影响贫困生社交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其在诸多方面表现平平,甚至影响就业。所以这一问题十分严峻,需要严肃对待。高校应该在贫困生刚入学时,及时地给予其帮助,可通过出台贫困生入社团降低门槛、组织贫困生做志愿者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交际活动、培养贫困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切实地扩大贫困生的交际范围,提高贫困生的社交技巧。

4.4 开展就业培训,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大学时期是对人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最为关键的时期,这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人生发展方向和目标,而且影响他们就业时的竞争优势,而对于高校贫困生而言,这点尤为重要。所以高校更加应该关注。其一,高校可以通过引导贫困生客观认识自我,全面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最终达到帮助贫困生确定职业发展目标,促成自我实现的目的。其二,高校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大学生开展教育辅导和实践培训,帮助贫困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树立远大目标。其三,开设一套有效促进贫困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课程,更好地指导他们在大学期间成长成才。其四,邀请一批“出人头地”的优秀贫困毕业生,同贫困生交流经验,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充满希望。最后,高校应针对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积极开展职业咨询辅导,协助他们进行职业发展定位[5]。

5 结语

高校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需要社会各方面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他们就业的好与坏,不仅事关高等教育的成败与公平,还影响校园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面对这项复杂、长期、系统地工程,需要社会的支持、学校的重视、家庭的责任以及贫困生自身努力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只有将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互相结合起来,才能确保这项工作顺利完成。

[1]王俊伟.高校贫困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2]刘荣军.当今贫困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普通高等教育研究,2008(7).

[3]秦其文.农民落后思想观念致其家庭贫困的路径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4]彭时代.提升地方本科院校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云梦学刊,2010(4).

[5]邓红珍.高校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初探[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猜你喜欢
贫困生困难家庭
困难中遇见团队
家庭“煮”夫
选择困难症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有困难,找警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