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2014-04-17 05:47郑玉书李天贺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工学理论课政治

郑玉书,李天贺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社科教学部,江苏南通 226010)

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郑玉书,李天贺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社科教学部,江苏南通 226010)

文章深入分析了工学结合模式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从树立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构建教育教学内容新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加强队伍建设等五方面提出对策。

工学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

0 引言

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这种模式既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只有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进行全面改革,才能提高高职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效果,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1 工学结合模式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带来的机遇

1.1 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1)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校教育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这必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从传统的以理论系统为本位转向以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为本位,要从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就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素质的提升,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2)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工学结合模式下,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也面临着课程设置的调整、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考核方式的创新等新的需求,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敬业精神、教学能力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1.2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在课堂和车间交替进行,学生所接受的教育不只是理论知识,还有实际工作中的体验和感悟。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关注自身未来发展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学生在竞争与合作的体验中,查找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足,进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接受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学生能通过自身的观察和体验,感受到企业纪律的严格和员工的敬业精神,明确自己未来职业发展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

(3)有利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提升。职业道德具有行业性特征,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要求侧重于诚信为本、不做假账;市场营销工作者的道德要求侧重于平等互惠、诚信无欺;旅游管理人员的道德要求侧重于真诚服务、游客至上;医务工作者的道德要求侧重于治病救人、不收红包等等。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这些职业道德操守除了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教育之外,在其实习岗位上也要遵守劳动纪律、行为规范、职责规定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敬业精神,最终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学生在进入企业后,会受到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从企业文化中吸取丰富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制定切合其自身实际的职业目标、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今后的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有利于构建理论与实践互动的教学模式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按照要求,高校必须将实践教学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当中,要规定学时、学分,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找到了一条具有可操作性的便捷之路。

工学结合模式下,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这使得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大大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参加专业实践的机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场所拓展到行业、企业和车间等活动场所,进行现场教学,利用实习单位这一有效平台,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的有机结合,构建“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对将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职业素质的整体提升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4 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既要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引导,也需要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这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拓展到学生的实习实训中,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接受企业规章制度的直接规范和企业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在真实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做人,学会做事,体验社会,感悟人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2 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面临的挑战

2.1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不同的专业对学生的道德修养、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等均有不同的要求。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使用统一的授课计划、教案为所有专业学生上课的教学模式已经过时,满足不了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1]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不分专业的通识教育模式,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的实践背景,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同学生的专业背景和未来的就业趋向结合起来。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2.2 对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教育,在学习期间,学生要在企业实习相当长的时间,企业除了要对学生培养技能之外,还应该成为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就目前状况看,学生的实习单位大多是中小型私营企业,这些企业由于自身起步较晚,企业文化发展历史还不长,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和完善,企业管理者对当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动态了解较少,制约了企业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再加上许多企业在接收学生顶岗实习时,更多关心的是学生能否为企业创造利润以及创造多少,很少考虑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为此,在工学结合模式下,一方面要求企业要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要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意识。另一方面,要求企业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

2.3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

(1)道德素质的培养要体现职业性。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征决定了道德素质教育必须以职业道德为核心。因为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行业、企业和单位的自身形象,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也影响他们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理念,提高对职业的忠诚度,努力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用人单位欢迎的、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法制教育要体现职业性。伴随我国法制社会的建设,行业性的法律法规建设不断完善。由于受学时等因素的限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只能向学生灌输最基本的法律常识,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法律常识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法律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使其有自觉地运用法律解决就业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的意识,真正做到知法、用法和守法。

2.4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突出职业性,尤其要突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纪律、职业行为的教育,而这正是现行课程体系所缺少的。虽然“05方案”对原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做了重大调整。但是,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所使用的是统一的规划教材,虽然教材有很强的权威性、科学性和严肃性,但是课程内容设置却更多体现人才培养的整体性要求,对于突出专业特色的高职教育来说,却没有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这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很难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职业道德情操、职业心理素质、职业行为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准确把握教材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案例,使教学贴近学生所学专业以及未来职业发展。

2.5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教育,其办学宗旨是为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手段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突出职业性。除了课堂上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理论教育之外,还要拓宽实践教学渠道,把课堂延伸到学生的实习单位,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一是要压缩理论课程的教学时数和内容,增加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等实践课程;二是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时间安排要更加灵活多样,要适应专业课程体系的变化,跟上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步伐。

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3.1 树立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没有与时俱进的实践创新。高职教育前提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单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的相对封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相对开放的育人模式,树立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全新理念。一是要全员育人。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营造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学校领导和教师、企业领导和员工齐抓共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积极参与的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全面育人。学校和企业要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落实到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方向上,通过教育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等多种方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三是要全程育人。学校和企业要保持对学生教育的连续性,并实现从学校到企业、从教室到车间的有效衔接,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

3.2 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内容新体系

(1)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要贯彻教育部的要求,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作为必修课,同时为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等课程,弥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职业性的缺失。

(2)更新教育内容,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特殊性,然而目前教育部统编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规划教材忽视了研究生、本科生与高职生的群体差异性。为此,基于目前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必须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内容,将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关系密切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正确的创业与择业观等内容纳入课堂教学内容之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法律意识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将爱国主义教育同学生所学的专业理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将道德教育同不同行业特有的职业道德操守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将法治教育同不同行业的特有法规和条例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守法、维权意识;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教育与专业发展前景、行业发展未来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立足岗位为社会发展作贡献等等。[3]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意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对他们未来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达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

3.3 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是需要“灌输”的,但不等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就能收到良好效果。要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教师不应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懂得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将学生培养成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3.4 加强实践性教学,拓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领域

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经费、安全以及教学资源的限制,实践教学始终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瓶颈,存在着内容简单化、形式格式化、组织随意化、参与精英化等倾向,实践效果难以保证。

要改革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整合实践教学资源,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机会走出校园,走进企业和社会,了解和把握企业的需求,建立适应学生未来岗位需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同时,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企业,走进车间,充分利用假期和顶岗实习的机会,更多地了解社会和行业、企业的需求,形成课内与课外、校园与社会、学期与假期、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1)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必须改变学生在高中时期养成的应试学习的习惯,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从实际出发,关注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需要,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2)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拓展到企业当中,积极开展与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感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未来岗位的要求。

3.5 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专家型”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

首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要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要效仿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模式,建设一支“双师型”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要鼓励与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具有教师资格外,通过各种学习和培训途径,取得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等资格证书,成为一名“双师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4]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走进学生所学专业,成为“专家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做到三个深入:

(1)深入到学生所学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任课对象应相对固定在某个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通过研究专业培养目标、参与专业教研室活动、同专业课教师座谈等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学生未来岗位的道德要求、专业理想、纪律要求和法律素质等,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渗透专业知识创造条件。

(2)深入班级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通过担任兼职班主任、辅导员等方式,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去,更多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把握学生关心的社会和职业发展的焦点或热点问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3)深入到用人单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专业实践、实训当中去,同学生一起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深刻理解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德育要求、纪律要求、敬业精神等,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提供条件。

4 结束语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确实给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它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直面挑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进行全面改革,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职业性需要,才能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1]陈学凤.高职思政课与专业的“CTC”对接模式研究[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26-27.

[2]高原平.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与专业特点结合的现状与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2):122-123.

[3]王伟.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之探索[J].延边党校学报,2011(1):105-107.

[4]韩凤芝.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1):40-41.

On the Opportunities&Challenges Confron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Workinglearning Combination as well as the Countermeasures

ZHENG Yu-shu,LI Tian-he
(Dept.of Social Sciences,Nantong Vocational&Technical Shipping College,Nantong 226010,China)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onfron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working-learning combination,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rom such angles as establishing new concep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nstructing a new system of teaching content,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s,strengthening practice teaching as well as enhancing the team construction.

Working-learning combin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Education

G711

A

1671-9891(2014)03-0100-05

10.3969/j.issn.1671—9891.2014.03.026

2014-04-16

2013年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专业结合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四位一体’教学体系建构与实践—以航海专业为例”(项目编号:ZYB32)。

郑玉书(1960—),女,辽宁葫芦岛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社科教学部教授。

猜你喜欢
工学理论课政治
盐工学人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盐工学人
——沈 妉
“政治攀附”
盐工学人
——李 琦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工学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