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船精神与中国梦

2014-04-17 06:48
嘉兴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红船中国共产党道路

马 赛

(嘉兴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浙江嘉兴314001)

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8月会议转至嘉兴,在南湖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由此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航船从这里起航,驶向胜利的前方,由此也孕育出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被誉为红船精神。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 《光明日报》发表了 《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的文章,文章指出:“红船精神”是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1]。以首创、奋斗和奉献为标志的红船精神,是在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中所形成的精神,更是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所需的精神。从实现民族独立到走向民族复兴,伟大的中国梦正逐步得到实现,红船精神开启了这一梦想的航程,也必将指引中国人民抵达这一梦想的光辉彼岸。

一、红船精神是在探求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

(一)在探求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首创精神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始终走在世界各民族的前列。但自19世纪以来,没落腐朽的封建王朝,已不适应一个快速工业化的近代世界,中国愈发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逐渐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屈辱,祖先所创造的荣光在西方的坚船利炮下黯然失色。面对数千年以来民族从未有过的危机,一批批仁人志士在 “睁眼看世界”的呐喊声中开始探求救亡图存、民族振兴的道路。地主革新派、太平天国的农民领袖、洋务运动派、戊戌维新派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都试图开创一条能够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但他们的努力,或者归于失败,或者半途而废。即使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依然无法改变旧中国的悲惨境地。就是在这样一种近乎令国人绝望的境地中,20世纪初的新知识分子们,仍然在执着探求着适合中国复兴的道路。特别是新文化运动后,各种西方思潮在知识分子当中传播,都试图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实用主义、新村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都鼓噪一时。就在这各种西方思潮粉墨登场的喧嚣背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没有人云亦云,而是冷静分析和思考,科学论证和研究,最终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莫斯科,走俄式道路,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他们最终的抉择。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能够彻底抛弃封建思想的影响,能够摒弃各种资本主义性质社会思潮的干扰,而把目光投向一个刚刚成立不久的工农国家苏俄,能够接受被西方列强极力限制传播的马克思主义,并且毅然决然地走出书斋,通过建立政党而力求践行主义,这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所具有的那种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二)在探求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

1840年以后中国人的梦,就是实现民族独立的梦,为了这个梦,无数人为之奋斗。但奋斗会有艰辛,会有牺牲。在漫长的奋斗过程中,有的人沉沦了,有的人迷失了,有的人放弃了,没有能够为实现民族独立之梦而坚定地走下去。地主革新派发出了呼喊,但他们没有为自己的呼喊而舍身奋斗;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有过奋斗,但他们的奋斗才刚刚开始,就沉迷于权力的自我陶醉中;洋务运动派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声中开启了所谓的奋斗,但是终究在封建势力的反对下、西方列强的压制中归于失败;维新派也曾为梦想而奋斗,但鲜血无情地击碎了他们的梦想;革命党人在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的隆隆炮声中浴血奋斗,但辛亥革命后的黑暗统治,让他们对自身的奋斗之路也充满了迷茫。“五四”时期,中国人在反思,中国究竟向何处去,面对种种所谓的挽救民族的方案,是坐而论道,停留在书斋、课堂、上流社会的讲堂,寄托于统治者的改良,还是认准一条正确道路为之奋斗,尽管前途坎坷,但义无反顾?在这样的历史抉择面前,20世纪初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信仰者们,坚定地选择了后者。或许他们所选择的道路、主义在那个时代并不为多数人所了解和接受,或许将面临着白色恐怖,或许将面临着清贫,或许将面临着一条充满荆棘的路,但他们的回答是为之奋斗。就是在这样一种义无反顾的选择当中,他们认识到了组建一个政党,形成一个领导核心,从而更好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去为民族独立之梦奋斗的重要性。因此,十几名代表肩负着这样的重任,相聚于南湖的红船之上,通过了党纲,制定了党的工作任务,建立了党的组织,从此开启了梦想的奋斗历程,这是一种以大无畏的勇气探求真理的奋斗,一种不惧艰险的奋斗、一种走在时代前列的奋斗,中国共产党的建立,集中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先进分子为实现中国梦而形成的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三)在探求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

中国共产党是没有私利的党,中国共产党所为之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之日起,就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在中国共产党人之前,也有很多人为民族振兴的梦想而奉献过,但是他们的奉献,由于各方面的因素,都没能做到彻底无私的奉献。因为无私,所以才无畏,没有无畏,梦想又怎能实现?地主革新派们有过奉献,但是他们的奉献是局限于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太平天国有过奉献,但他们的奉献最终沦为私利的工具;洋务派有过奉献,但他们的奉献不过是为了封建王朝的苟延残喘;戊戌维新派也曾奉献,但他们的奉献最终湮没在保皇的目的中;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也曾做出诸多奉献,但他们的奉献始终拘泥于他们所代表的那个软弱的阶级。民族独立与复兴的梦,不是某个小集团的梦,也不是某一个社会阶级、阶层的梦,她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梦,属于全体人民的梦,要实现这个梦,就要真心实意地为整个民族、全体人民去奉献,而不是去追求某个集团或阶级的私利。建党时的中国共产党人,多数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以他们的学识、能力和家庭出身,完全能够在那个时代取得所谓上流社会的身份,能够光耀门楣,能够富贵显达。但是他们敢于为了民族的梦,为了大家的梦,抛弃自己家庭和个人的梦。舍弃上流社会地位,与工农群众打成一片,去发动他们;舍弃光鲜的工作、优厚的待遇,冒着风险,去开始职业革命家的人生;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建立一个不依附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立足于最广大劳动人民的体制外的革命党,这需要一种何等的奉献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就集中体现了为实现中国梦而无私奉献的这样一种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二、红船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

(一)实现中国梦需要创新精神

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这样一项伟大的事业,世所罕见,没有现成的道路可供选择,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从而在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为实现中国梦确立了根本前提。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敢于从对苏联模式的膜拜中反思,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尽管有过曲折,但最终以大无畏的勇气和智慧,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得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为实现中国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入新时期新阶段,伴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亟待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确保中国这艘巨轮继续稳步前行。中国共产党人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为取得的成绩而沾沾自喜,甚至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僵化守旧没有出路,马克思主义从来都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理论,因此,必须进一步推动党的理论创新,进而带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特别是要勇于思考和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出现的人民群众所关心的诸多问题,以创造性的思维和手段去解决。只有保持创新的精神,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才能永葆先进性,才能带领13亿中国人去实现中国梦。

(二)实现中国梦需要奋斗精神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征程中,我们已经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总体达到小康水平,GDP总量居世界第二,并且正在向 “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迈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已迈入发达国家行列,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口多底子薄依旧是发展道路上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尽管今天已经取得经济社会发展的骄人业绩,但是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仍没能有效调整,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仍然在国民经济中占相当比重,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性越来越凸出。从全国来看,虽然整体达到小康,但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仍然有1亿多人口处于贫困状态,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仍未有效缩小,人民群众所关心的住房、看病、就业等问题仍亟待解决。这些问题都警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虽然美好,但现状跟目标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仍然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没有任何理由去追求所谓的享受。早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就已经向全党发出了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号召,正是在这样的号召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了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迅速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的若干个五年计划,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短时间内变为一个有着完整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的国家;也正是依靠艰苦奋斗,我们才能通过改革开放,一步步紧追世界先进国家,跃居GDP总量世界第二的位置。在转变发展方式,深入推进改革的今天,也需要全党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特别是切实杜绝党内一些人出现的骄奢慵懒等现象,认真贯彻中央的 “八项规定”和 “六项禁令”,保持党的本色,以艰苦奋斗的姿态和精神去实现中国梦。

(三)实现中国梦需要奉献精神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日起,就把一切献给了人民,党从不允许谋取一己私利的行为存在,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是党的宗旨的真实写照。正是靠着这种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五四”时期才会有那么多新知识分子本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背叛自己的家庭和阶级,抛弃上流社会的地位,冒着白色恐怖组建起这样一个伟大的党;正是靠着这种奉献精神,在大革命失败后的血雨腥风中,中国共产党人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抛头颅洒热血也绝不妥协;正是靠着这种奉献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才会扎根农村,南瓜汤,红米饭,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封锁,坚持抗日,才会靠着小米加步枪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没有这样一种敢于舍弃一切的奉献精神,怎会有民族独立梦想的实现。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征程上,也是靠着奉献精神,靠着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建设的意志,靠着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中央领导人带头节食,在一个积贫积弱的中国短时期内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步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也正是靠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党带领人民杀出一条血路,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今天,只有继续坚守我们党的这种奉献精神,才能打破既得利益格局的束缚,打消担心摔破坛坛罐罐的顾虑,才能真正破除一切阻碍改革和发展的障碍,才能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倘若没有这样一种奉献精神,而固守既得利益,必然丧失改革的动力和勇气,中国梦就会变得遥不可及;倘若没有这样一种奉献精神,执政党就会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变为寻租的工具,谋取私利,甚至把发展的成果窃为己有,必然失掉广大民心,中国梦就会蜕变为某些个人的私欲梦。

三、弘扬红船精神,实现中国梦

(一)以红船精神进一步坚定前进方向

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是红船精神所开启的那条道路。面对近代中国所面临的从未有之变革,面对一次次探求的失败,面对共和革命仅得一共和虚名的残酷事实,那个时代的中国人迷茫了,中国究竟向何处去?在这种迷茫、困惑当中,中国共产党人在红船上庄严宣誓,决心带领人民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红船精神最大的意义,就是开启了一条民族独立与复兴的正确道路。在红船开启的航程上,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发展之路。90余年奋斗的历程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道路自信,因为这条道路,是在红船精神指引下,历经数十年曲折探索所找到的正确道路,是经过了实践检验的真理之路,光明之路,决不可动摇。除了马克思主义,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没有任何别的主义,任何别的道路,能够帮助我们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在实现梦想的新征途上,没有任何理由再去折腾、动摇。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没有平坦的涅瓦大街,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困难、曲折可能都会出现,但是我们要懂得,当年的共产党人,正是因为坚信红船精神所指引的道路,他们才会排除万难,克服艰险,最终赢得革命的胜利;今天,同样需要坚定不移地沿着红船精神所指引的这条道路前进。面对世界格局的大调整大变化,面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谷的现状,面对对外开放所带来的西方思潮的干扰,面对国内各种复杂的形势,都必须更加坚定信念,我们要破除一切干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实现中国梦。

(二)以红船精神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

习近平同志在对中国梦的阐述时明确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13亿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在这样一个大国实现现代化,完成民族复兴之梦,没有党心、民心的凝聚,没有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各自为政,一盘散沙,又如何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自建党之日前,中国共产党就特别强调团结的重要,对内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无产阶级政党,不同于其他阶级政党的地方在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靠的不是利益,靠的只能是思想和主义。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五十几个人,到后来的几十万、几百万再到今天的八千余万党员,一直都是靠着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来凝聚党心的,红船精神是共产党人在寻找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作为革命精神之源,理所应当地成为了凝聚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在保持党的团结的同时,中国共产党深深懂得要带领广大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复兴,就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本着首创、奋斗、奉献的红船精神,党科学地制定了群众路线、统一战线和民族政策。党始终将群众路线作为最根本的工作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评判工作的标准,使得亿万人民坚定地跟党走;党始终坚持把统一战线作为党工作的法宝,从而汇聚起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最广大力量;党始终坚持民族政策,广大少数民族以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而自豪,共同致力于维护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在实现 “两个一百年”的新的征程中,红船精神仍然大有可为,在利益结构分化、思想结构多元的新形势新情况下,过去简单靠思想教育的方式来团结发动群众的方法逐步暴露出一些不相适应性。要把不同利益和不同思想状况的社会各个阶层团结起来,必须继续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去赢得各个社会阶层群众的信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赢得广大人民的信服,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赢得各族人民的敬佩,只有这样,13亿中国人乃至海内外中华儿女,才会真心相信党、拥护党,才会倾其全部的力量,贡献全部的智慧,团结一心跟党走,去实现中国梦。

(三)以红船精神进一步提供精神动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人总是要讲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没有精神,就会失去灵魂,就会沉沦物欲之中,既缺乏毅力,也丧失长远的目标。正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为民族独立与复兴而不懈奋斗,在奋斗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形成了 “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精神,形成了改革开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新时期的精神。这些精神都是对民族精神的具体化,都激励起全党和全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强大力量。正是在改革创新的号召下,中国共产党人集广大人民之智慧,汇广大人民之实践,大胆探索,提出家庭联产承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国两制、经济特区等一系列新观点、新做法,在这一系列创造性的举措中体现了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成为我们坚定道路的精神支柱,更为我们不断开辟新道路提供智慧源泉。中国共产党90余年奋斗的精神历程,这所有的精神,追根溯源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源头,就是红船精神,红船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正是靠着这种先进性,才会在伟大的实践中凝聚起爱国的精神,汇聚成充满时代气息的精神,正是靠这种先进性,革命精神才能得到不断延续,一脉相承下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实现 “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新征程中,同样需要依靠红船精神。只有依靠红船精神所提供的强大精神动力,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不断发扬和延续中国精神。以精神来保障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精神来启迪我们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理论,早日实现中国梦。

[1]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 [N].光明日报,2005-06-21(A3)

猜你喜欢
红船中国共产党道路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红船
雕红船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红船向未来
一叶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