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嘉兴接轨上海自贸区的机遇与挑战

2014-04-17 06:48嘉兴学院商学院浙江嘉兴314001
嘉兴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嘉兴上海建设

(嘉兴学院商学院,浙江嘉兴314001)

(嘉兴学院商学院,浙江嘉兴314001)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有利于嘉兴破除思维定势,推动制度创新,进一步助推嘉兴经济的转型升级,深化与优化经济开放度。但嘉兴在与上海自贸区的对接中还存在着制度衔接差距、配套区域建设不足、产业发展鸿沟明显等问题,必须加强自贸区配套区建设,实现空间链上的对接;加快企业国际化步伐,实现企业链上的对接;加强产业转型引导,实现产业链上的对接。

上海自贸区;嘉兴;区位优势;实现路径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它的设立将对国内,特别是长三角相关城市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程度较高,其中嘉兴紧邻上海,是长三角地区中地缘优势十分明显的城市,嘉兴也以接轨上海、开放带动为战略,利用 “半小时经济圈”的优势,在承接上海产业转移中取得了诸多成果。但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对嘉兴对接上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嘉兴与上海一体化,需要将现今生产要素从简单重置向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政策协调等内涵要素的深度一体化发展转变,如何借上海自贸区建设之机,实现与其融合发展,这是嘉兴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上海自贸区发展给嘉兴带来的机遇

空间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在论证区域经济的边界问题上,有着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区域经济的边界,并非由固定的地域行政区划框定,而是由技术进步、人均收入水平所决定的,而这两个要素是由客观交通技术、基础设施和由此产生的交通费用所决定的。因此,在经济一体化尤其是在长三角这一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区域经济边界也不会只限于行政区的边界之内。因此,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必然能够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定,对周边地区产生溢出效应。而自贸区作为一个独立的区域,功能是有限的,更多的意义体现在可复制、可推广。[1]因此,在这个层面上,嘉兴作为离上海最近的地区,在接轨自贸区辐射上有着极大的机遇。

(一)有利于破除思维定势,推动制度创新

政府主导的制度存在路径依赖,自发进行制度创新的动力不足,因此,一定的外因作用可以加快制度创新的步伐。上海自贸区建设中所指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并非是指要建立更多的自贸区,而是指在金融、税收、贸易、投资、监管等方面,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制度变革,对全国产生一定的示范效应。嘉兴作为与上海距离最近的长三角城市,从理论上讲,嘉兴借鉴上海自贸区制度改革的机会成本最小,溢出效应最明显。[2]在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中,以 “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准入管理体制改革是重要突破口,而目前嘉兴在投资准入上还是以正面清单管理为主,自贸区的备案制给嘉兴投资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管理理念上,嘉兴进出口管理仍然以货物管理为主,而上海自贸区提出以企业管理为主。这些自贸区的新政策都有利于嘉兴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进而参照规范的自贸区要求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3]

(二)有利于进一步助推嘉兴经济的转型升级

从2008年至今,嘉兴经济的转型升级虽然已经取得进步,但受到原有产业基础、行业规模、人力资源水平等多方面的约束,嘉兴的经济转型还存在很大空间。而从全球范围的自贸区发展经验来看,多数自贸区都通过增强后向联系,促进了腹地经济的发展,如韩国马山自由贸易园区,区内80%的公司都与国内腹地各类公司达成了在岸外包合同,带动了腹地经济的发展。作为与上海近邻的嘉兴,一方面在承接上海自贸区的产业递度转移上可以有很大作为,在上海自贸区空间布局有限的情况下,嘉兴可能获得更多的拥有更高产业能级、先进技术及国际化运营水平的产业发展机遇,加快嘉兴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助推嘉兴经济的转型升级。[4]另一方面,上海自贸区发展热点辐射嘉兴也比较容易,从而推动嘉兴相应行业的发展。如嘉兴的服务业可以借助上海自贸区发展的优势,形成多元化与规模化的发展,转变嘉兴服务业低水平的增长现状。

(三)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与优化经济开放度

嘉兴经济开放度较高,2013年嘉兴实际利用外资22.07亿美元,增幅达到23.9%,稳居浙江省第三位。但嘉兴在利用外资方式、优质企业的引进、本土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而上海自贸区建设可以进一步深化嘉兴经济开放度,一方面可以使嘉兴本土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距离大大缩短,使得嘉兴企业距离关口更近,通关更为便捷,同时企业搜寻信息成本大幅降低,国际优质的企业也更加容易接近嘉兴,嘉兴将更容易获得国际上资金、人力、企业等方面的资源,深化嘉兴经济开发度;另一方面,由于未来国际投资将不仅是注重投资准入的国民待遇问题,还会对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传统的招商引资手段产生较严格的限制,更加注重经营环境的创建、企业投资权益的保护,东道国环保标准等相关制度规范。嘉兴可以利用这次机遇,适应转变,逐步升级优化招商引资模式,把握主动权,进一步优化嘉兴经济开发度。同时,自贸区的政策,比如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改革措施,需要区外的参与。而随着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更多的国际资本、跨国企业在上海自贸区落户,上海本已高企的土地、劳动力、交通等要素成本必将进一步抬升,一些要素依赖型企业向周边地区转移成必然趋势,这给嘉兴进一步深化经济开放度提供了新的可能。

二、嘉兴对接上海自贸区存在的问题

尽管上海自贸区建设会带给嘉兴诸多方面的机遇,但这些机会并非唾手可得,它对嘉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上海自贸区在商贸便利化、金融自由化、税收减免等方面赋予区内企业更大幅度的优惠政策,在其发展过程中,周边地区可能会形成 “洼地”,存在着对嘉兴形成冲击的可能,甚至可能产生暂时的虹吸现象。因此,要厘清嘉兴与之对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一)制度衔接存在差距

嘉兴市的政府服务能力国内领先,但是与上海自贸区相比,在制度建设上尚不具有比较优势。上海自贸区中的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分期缴纳促进投资的税收政策,融资租赁出口退税的促进贸易的税收政策,在贸易结算方面的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自由转移其投资收益政策,以及外资进入的备案制代替审批制等措施,都对周期较短、时间价值突出的外商投资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这些均属于上海自贸区明显的政策优势,目前看来,在嘉兴尚未制定相关的制度支持,而上海自贸区这种制度上的吸引,可能会导致嘉兴地区生产要素向自贸区过度集聚,可能会阻碍或减缓嘉兴的发展,长三角地区原有的产业转移梯度和正常的转移秩序可能会被破坏;此外,嘉兴近几年来极力打造的一些处于价值链攀升过程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企业可能会由于政策的吸引而向自贸区流动,在自贸区内设立结算中心、国际运营中心等功能性的企业总部,从而对嘉兴在短时间内产生虹吸效应。

(二)配套区域建设不足

嘉兴与上海地理上接壤,上海在嘉兴建有异地园区。目前看来,现有的与上海共建的园区在技术水平、行业分布上与上海自贸区的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上海自贸区的地理范围有限,上升的商务成本会使得对其较为敏感的行业向周边地区转移。上海自贸区三个中心——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贸易中心的建设,要依托周边城市基础设施、相关的产业等配套支持,同时也会溢出加工、制造、配送、仓储、外呼等服务需求。上海自贸区巨大的溢出效应势必会引起长三角地区城市争相争取,但是这种基于基础设施、配套区域建设的溢出,[5]需要溢出效应的接受方具有相应的硬件基础,就目前而言,嘉兴物流园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河海联动效应未完全显现,金融后台不具备竞争实力,关联产业园建设上还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些都会增大嘉兴对接上海自贸区具体操作上的难度。

(三)产业发展鸿沟明显

从近几年的经济发展数据来看,嘉兴的支柱产业主要是集中在化学原料、纺织业以及通讯设备行业等制造业上,尽管第三产业在近几年一直保持增长,制造业上也出现了价值链向上攀升的动向,①参见嘉兴统计信息网数据。但观察上海的经济数据可以发现,上海的支柱产业主要集中在金融、物流、房地产等第三产业上,由此看出,嘉兴与上海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出现了分歧,上海在金融、物流、航运、专业服务等行业上与嘉兴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产业对接上存在着不对等的情况,若嘉兴没有找到合适的产业溢出的途径,这些行业上的溢出可能会流向渠道通畅的地区,导致嘉兴失去接受上海自贸区辐射的机会。

三、嘉兴对接上海自贸区的对策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对嘉兴的机遇大于挑战,因此,要抓住机遇,解决在对接中存在的问题,借势发展。

(一)加强自贸区配套区建设,实现空间链上的对接

在嘉兴与上海自贸区园区共建上,始终要明确是在区内经营,而并非是上海自贸区注册企业享受自贸区各项优惠政策。首先,要凭借紧邻上海的地缘优势,加快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与上海共建漕河泾开发区海宁分区、张江平湖科技园、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嘉善项目协作区等特色园区建设,深化嘉兴工业园区与松江经济开发区等合作开发,加快融入上海。其次,嘉兴应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建设过程中可能需要的硬件设施,增强城市的配套服务功能。嘉兴市的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国内处于前列,发展平台较完善,社会和谐度位列全国前五,有着较好的政府配套服务基础,因此嘉兴应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型审批制度,全面梳理和规范 “权力清单”,可以尝试借鉴上海自贸区一部分政策,从零碎的、可借鉴的具体措施做起,嘉兴2013年引进外资突破新高,备案制可以首先在部分外商投资企业中试点,在出口加工区中的企业尝试将 “事前审批”的监管重点转向 “事后监管”,加快政策衔接,目前嘉兴与上海在公路、高铁上的交通已经十分通畅,下一步要探索与上海在内河、航空等交通方式上的无缝对接,打造通畅的物流通道,争取上海自贸区溢出的先进制造业、服务业项目在嘉兴落地。

(二)加快企业国际化步伐,实现企业链上的对接

首先,嘉兴应在宏观上加强引导,2013年嘉兴出口突破200亿美元,达到215.1亿美元,但出口产品仍然集中在箱包、服装、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要加快出口产业结构优化步伐,加快具有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建设,如光伏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实现与上海的错位发展。其次,做好政策解读,自贸区的汇率和外汇优惠政策是嘉兴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有力工具,让企业充分了解自贸区相关政策,组织专门的课程和培训,为入驻自贸区内的嘉兴企业发展提供信息政策等服务,并利用好上海自贸区的政策优势。再次,应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努力实现嘉兴企业、商品中高端化的转型,鼓励企业在上海自贸区建立营销中心、运营中心,扩大品牌的熟识度,提升品牌价值;积极促进企业二次创业,鼓励企业与上海自贸区的企业嫁接合作,在海宁、嘉善等拥有世界500强的项目地区,推进以资引资,促进嘉兴本土企业国际化水平。此外,要鼓励嘉兴市骨干企业等扎根嘉兴,做大做强。嘉兴企业不能停留于正面清单管理的固有思维层面,坐享优惠政策。切不可简单地认为只要进入都能分享红利,盲目进驻自贸区也可能带来经营风险与成本增加,需要研究自贸区的规则,审视企业的商务模式、服务能力是否与之配套。

(三)加强产业转型引导,实现产业链上的对接

首先是制造业之间的对接。建设上海自贸区,对于上海的本土企业会带来很多的变化,其中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浦东地区,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都会有调整。上海的企业甚至会外迁到嘉兴,以适应自贸区的发展需要。此外,总部注册在自贸区内的企业,其生产基地、分销机构、物流需求等也必然会在区外寻求空间,这些辅助产业会向外扩散,嘉兴可以用自己的优势,吸引外地企业来到嘉兴。在争取这些产业对接的同时,对于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的内容也要密切关注,以便能够尽早地应对相关产业开放可能产生的影响。其次,是在服务业之间的对接,服务业作为未来长三角地区转型的方向,自然也是上海自贸区发展的重心。从当前公布的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看来,提供咨询、法律服务、中介等专业服务以及金融、航运、商贸、文化、社会服务都是自贸区开放的重点区域。具有高校资源、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的嘉兴,具备相关人才培育培训基础,争取让上海的服务型企业将人工或者区位成本较大的环节放在嘉兴,同时可以凭借成本的优势,争取让上海的离岸服务机构在嘉兴建立分支机构。借助上海自贸区的金融优势,着力引进基金管理公司,继续基金小镇建设,主动接受自贸区的辐射;尝试利用嘉兴国内少有的海河联运优势,发展上海自贸区的外贸进出口集装箱捎带业务。最后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对接。应该积极寻找自贸区中服务业直接作用于嘉兴制造业的途径,比如嘉兴的纺织业与上海会展业、航运业、金融业、物流业的衔接,有效利用;嘉兴制造业的水平在国际上还处于劣势,要充分利用自贸区的平台,引进符合国际化发展的人才,提高经营水平,使之尽早与国际化接轨,实现全球化运营。嘉兴的中小企业也可以利用自贸区提供的离岸金融便利,进行离岸金融市场的融资,争取更多的成长空间。

嘉兴要注重在价值链、企业链、空间链三个维度上的无缝对接,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打好产业布局,积极推进出口的基础建设,加快出口功能性平台的建设,推进进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发展,积极对相关政策进行研究,并且主动推动嘉兴企业逐步进入上海自贸区,培养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能力,加快产业链向高附加值服务环节延伸,以上海自贸区建设为契机,为嘉兴经济转型升级创造动力。

四、结语

嘉兴具有接壤上海独特的区位优势,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对嘉兴而言,扩大了产业发展的空间,可以进一步促进产业的调整与升级,能够进一步激发嘉兴制度创新,也使嘉兴能够更接近国际市场,熟悉国际规则;另一方面,嘉兴也在制度、硬件上以及产业分布上与上海存在着差距,接轨自贸区,可以在这方面缩小差距,取得较大的发展。

[1]张汉东.上海自由贸易区与浙江应对[J].政策瞭望,2013(10):42-44.

[2]南通市社科联.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给南通带来的机遇挑战与对策建议[J].江海纵横,2013(9):18-19.

[3]李志鹏.中国建设自由贸易园区内涵和发展模式探索[J].中国经贸,2013(7):4-7.

[4]秦诗立.上海自贸区对浙江提出更高转型要求[J].今日浙江,2013(17):30-31.

[5]李回雄.对接上海自贸区 推进城乡一体化[N].浙江日报,2014-01-07(1).

(责任编辑 陈燎宏)

试论嘉兴接轨上海自贸区的机遇与挑战

孔 翠

Research on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fter Jiaxing’s Linking up to Shanghai FTA

Kong Cui
(School of Business,Jiaxing University,Jiaxing,Zhejiang 314001)

The establishment of Shanghai FTA is conducive to Jiaxing’s eradicating its fixed mindset, promoting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further boos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of Jiaxing economy,and deepening and optimizing the economic openness.However,there still exist some problems in Jiaxing’s linking up to Shanghai FTA,such as the gap in system convergence,lack of supporting regional construction,obviou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hasm,etc.Therefore,we must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FTA supporting areas to realize the docking in space chain,accelerat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nterprises to realize the docking in corporate chain,and strengthen the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guidance to realize the docking in industrial chain.

Shanghai Free Trade Area(FTA);Jiaxing;regional advantage;realization route

F127.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079(2014)02-0069-04

10.3969 /i.issn.1671-3079.2014.02.012

来稿日期:2014-03-06

孔翠(1987- ),女,浙江嘉兴人,嘉兴学院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区域经济。

时间:2014-03-14 10:30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3.1273.Z.20140314.1030.004.html

猜你喜欢
嘉兴上海建设
上海电力大学
《初心》
上海之巅
嘉兴学院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浙江嘉兴卷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