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江西地区荣军问题初探

2014-04-17 07:14万振凡
关键词:荣军伤兵江西省

付 楠,万振凡

(江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抗战时期江西地区荣军问题初探

付 楠,万振凡

(江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江西及周边省份纷纷成为战区,战事规模巨大且十分密集。大量的伤残军人从其他战区转移至江西,成为当时江西省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抗战八年间,江西省政府采取种种措施,解决荣军问题,在荣军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多次获得中央嘉奖,对稳定抗战大局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江西荣军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抗日战争;江西省政府;荣军;管理措施

据有关材料统计,抗战八年中,中国仅陆军就阵亡1319950人,失踪130126人,负伤达1761335人,[1](附表3)其中伤残军人高达一百七十多万人,数量巨大。1940 年4 月18 日国民政府军政部电告全国各军政机关,将伤残军人一律改称“荣誉军人”,简称“荣军”。这些荣军是为国家、为民族抗战而负伤甚至丧失劳动能力,负伤后他们的健康和生活都面临极大困难。荣军问题解决得好坏,不仅关系到后方社会的稳定,而且直接影响到前方将士的军心和士气。因此,荣军问题成为八年抗战中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江西省“为东南战场之后方,故收容荣军,遂成为本省战时重要工作之一”[2]。根据有关史料,一期抗战*一期抗战即指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至1938年10月底武汉会战结束。共有荣军十五万人,江西收容约五万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全国伤愈出院荣军约七万余人,江西就有三万余人[2];1938年至1942年,江西共收容荣军二十七万七千四百余人[3](P166);1943年收容荣军七千三百余人[4-5],总计三十三万四千七百余人。此仅为不完全统计数据,但已近全国总量六分之一。江西是抗战时期全国荣军的主要收容地、安置地之一,而且抗战时期江西的荣军工作很有特点和成效,多次获得中央嘉奖。研究抗战时期江西的荣军问题,对于全面了解抗战时期全国荣军问题,深化抗战史研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当代伤残军人保障体系的完善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遗憾的是,迄今史学界对这一问题还未展开更为深入地研究*到目前为止,史学界对荣军的研究,一是从全国范围出发,如姜迎春的《由救恤到保障: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伤残军人的服务型抚恤探析——以国统区荣军教养院为中心》(《民国档案》2011年第1期);二是研究军人抚恤方面,荣军研究只是有所涉及,如江红英的《国民政府与抗战时期的军人优抚》(《抗日战争研究》2012年第1期);三是地区性的涉及荣军安置保护内容,如苏旸的《抗战时期湖北地区伤兵军人救助、慰劳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廖芳芳的《抗战时期湖南各界抗敌后援会研究》(湘潭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但关于抗战时期江西地区的荣军研究尚属空白。。本文拟对江西省政府对荣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抛砖引玉。

一、政府对荣军的管理与安置

大量荣军的存在,容易产生诸多社会问题。美国就曾在1932年爆发过一战伤兵和退伍士兵“进军华盛顿”的事件,严重影响到了当时美国社会的稳定。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荣军数量远远超过20世纪30年代美国伤退士兵的数量。抗战荣军问题处理不当,将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

国民政府对荣军问题的潜在危险早有查觉,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就不断强调要保护、爱护荣军,认为“荣誉军人为全民抗战负伤,虽不致言功在党国,然胜利之基赖以奠定,凡我人士应仰体政府爱护荣军之德意,扶植伤残以励来茲”[6]。因此,江西省政府在面临各种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大力支持荣军管理和安置事业,尽力做到从物质保障、精神安抚、社会帮扶和就业保障等多方面对荣军进行安置保护。

第一,建立管理机构。1937年10月,江西省政府在南昌成立江西省会党政军联合伤兵委员会,负责荣军的招待、收容、治疗、慰劳以及维持军风纪等等各项工作;11月间,“复奉军政部颁发各省伤兵管理处组织大纲,因又成立江西省伤兵管理处”[2]。到1938年1月间,会、处合并,改编为江西省伤兵管理处,后又依次改名为军政部江西伤兵管理处、江西荣誉军人管理处,就此江西荣誉军人管理处为江西省荣军管理之最高机构。1938年,根据军政部的命令,在吉安萍乡两地设立第一、二分处,并在赣县、临川两处各设一个管理所。1939年,因战事转移遂予以撤销,将万安休养村和赣县管理所升为一、二分处,统管江西省境内的各后方医院、临时医院、分所和休养院。

第二,建立收容机构。一期抗战战事密集,江西原先准备的收容机构遂难以满足需求,于是江西省府转饬军医署驻赣办事处及联合伤兵管理委员会两机关联合行动,日夜赶工营建新收容机构。根据《伤兵之友总社七年来工作报告》显示,抗战期间江西省共建有陆军医院7所、后方医院17所、兵站医院3所、重伤医院2所、修养院1所,分别位于吉安、南康、吉水、赣县、安福、泰和、赣州、万安、南丰、黎川、大余、遂川、上饶、南城、广丰、铅山、婺源、于都、弋阳和信丰各地[7](P27-47)。1938年9月,决定于吉水的砖门、吉安的永和及万安的百嘉修建荣军休养村,“规定每村以容六千人为原则,每村分十二所,每所各容五百人,纵横距离约十里,三村共计可容一万八千人”[2]。

第三,建立专门生活设施。抗战期间,江西省政府在省内各交通要道设置招待所和休息所,用以供给到赣荣军食物药品与休息场所;在抗战中、后期物价高涨的情况下主动补贴荣军伙食费,修建军人浴室,并在泰和、万安、遂川等地修建治虱治疥所六处。官方经常在伤愈荣军归队时集合群众召开欢送会并发给现金、背心、毛巾和袜子等慰劳品[8](P268)。

第四,建立荣军娱乐设施。1937年11月起,江西省政府每月拨给经费二千五百元,交由联合管理委员会,成立伤兵俱乐部共十四所。以编制大小,分为甲乙丙三种。甲种俱乐部计六所,乙种俱乐部计四所,丙种俱乐部亦四所,分驻各后方兵站医院及临时招待所。其侧重为荣军提供代写家信等服务,其纸张邮费,通由俱乐部供给。另在各医院设立图书室,游艺室,备有日报、杂志、留声机、琴笛、台球以及各种棋类,由俱乐部干事负责指导之[2]。直至各院奉政训处命令自行组建荣军娱乐设施后才全部撤销。

第五,垫付费用和物资。抗战期间,中央财政之紧张可想而知,军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很高,最高的1940年达到了71.6%,财政赤字更是严重,最严重的一年财政赤字占总支出的87.16%,平均赤字比例也在70%以上[9](P296)。荣军安置事业的多项费用大多由省政府垫付,包括建筑款项、荣军薪餉和生活用品等。江西省政府为修建收容机构垫款达“二百五十六万之多”[2]。其次,是垫付荣军薪餉,根据中央法令,“患病官兵按月发给零费,校官十二元,尉官六元,士兵一律二元”[10](P488),由于战事紧张、经费空虚,中央不可能按月定时定额到医院发放,为安抚荣军不致情况失控,江西省政府先行垫付。最后,是垫发荣军的生活物资,包括棉被、床单、寒衣、桌凳等等。

第六,开办荣军教育。1938年10月起,由省党部、军管区司令部、伤兵管理委员会、政训处会同省教育厅组织江西省伤兵教育委员会,负责指导设计,各县市党部学校、社会教育机关、社会团体、伤兵医院和收容所负责实施。对受伤士兵每日授课三次,内容包括:精神讲话、识字、三民主义、民族英雄故事、抗日意义、国际情形、亡国痛史和娱乐八项[11](P486),以增加荣军之军人荣誉感及忠于党国的意识;对受伤官佐针有提升管理素质、适应军职两个方面,教学内容包括一般的训练和技能的训练两大项[12](P493);对残废荣军,则根据1937年国防部颁布的《荣誉军人职业保障办法》,确定荣军退役后,由地方政府安排力所能及的职业。江西省政府在万安县开设荣军垦殖场二千余亩、派遣荣军进入工厂学习相关工作技能[13](P138),在各个残废军人教养院开设工艺股,帮助残废军人学习工艺技能、并给予劳动报酬[14]。

第七,其他措施。为安抚荣军心理、治疗身体伤痛,使其恢复士气,江西省政府还采取了如下措施:1937年12月间,“省府为鼓励士兵重上前线起见,乃在全省动员委员会提议筹措经费二十万元,指定本省国民军训会主任委员郭礼伯……负责办理模范连营”[2]。江西省政府电令各后方医院确认荣军数量、委派士官、重新编制等种种工作,仅第一次办理结束后,就计编就模范营28个营,独立连28个连,共计12169名荣军出院[2]。这一做法,有效地鼓励了荣军的士气,开创了伤愈士兵踊跃出院的先例。江西省政府于1940年6月呈请成立特务大队,用以管理荣军风纪,还定期清查伤兵以进行归编、转移等后续程序,并于1943年起组织巡察队随时抽查各院的伤愈士兵。江西省政府大力支持出版《伤兵之友》杂志及其他临时杂志,并在节日、纪念日等特殊时期发布特刊或号外,其在激发愈兵踊跃归编重返战场或自力更生回报国家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此外,省政府工作人员还常访问后方医院,慰问住院荣军,对抗战事迹突出者进行刊登颂扬;安排人员帮助负伤荣军缮写书信、缝补衣服等。

以上措施可以看出江西省政府在荣军管理事业上无不尽心竭力,积极思索各种方式为荣军治疗伤痛、保障生活。虽然后来江西省也受到战火袭扰,但江西省政府依然在荣军管理安置一事上未曾懈怠,才会有这样突出的成绩。

二、社会对荣军的安抚与帮助

江西省政府大力支持民间团体参与荣军事业,利用社会力量解决荣军问题。抗战爆发后,全国有两个规模、影响巨大的半官方社会团体在荣军管理事业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是由江西各界社会组织,如妇女联合委员会、省总商会、省慰劳会等联合组成“江西各界民众后援会”。 “迨七七事变发生后,中央为统一后援团体组织,并调整其机构,有抗敌后援会组织大纲之颁布”,江西各界民众团体“遂遵令改组为江西各界民众后援会,由省动员会聘请各界领袖为委员”[15]。该会下设各市、区、县分会和妇女、青年、农工、商等各界分会,全面指导、监督、统领江西抗战后援工作。对荣军的安抚与帮助是江西各界民众后援会的主要工作之一。二是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下设的伤兵之友总社。该社创立于1938年12月,聘请孔祥熙、宋美龄、叶楚伧、何应钦等众多著名人士担任理事。在国内县、市和国外均有分社,其所属的全国服务总部共设有8个总队部。他们对江西地区的荣军管理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第一,慰问荣军运动。江西抗战后援会经常组织宣慰工作团,到各个市县乡村去宣传抗战精神、募集生活物资,慰劳各收容机构的荣军。如1940年元旦,江西省政府发放慰问金共计4000元,并向救援会征募的毛巾,由宣慰工作人员带给荣军[16];1940年8月,江西省政府特征募月饼,于中秋节日慰劳荣誉军人,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17]。1943年5月,江西省荣管处奉令拨编荣军一营重上前线,派宣慰科长偕同万安各界代表,携带多种慰问品驰往该营地举行欢送大会。同年还发动端节劳军运动,按驻县荣军数目,每人发给粽子、包子、咸蛋各两个[4]。此外类似的慰问活动举行有多次。

第二,征募工作。由于中央财政的紧张,物资供应不足,必须发动民间力量帮助荣军。江西省政府就积极支持民间团体加以补充,“对慰劳荣军案件,应切实认真办理……通令各界,一致力予协助征募,务请送到实惠荣军”[18](P408)。通过全国征募寒衣委员会发起征募运动,因而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多次发起征募寒衣运动。根据其工作报告显示,1938年、1939年江西省共征募到的寒衣款额计有150722元[19],发给荣军的寒衣除原先的十万件派额外,另外捐制两万件,共十二万件以慰劳荣军[20]。同年还发起了征募药品运动,省动员会购买药品二万元,分发给本省各战区所属各县伤病军民应用。此外还有征募食品腌菜、单夹衣物、被褥枕头、斗笠帽子等*参见《抗战月报》1939年第5-6期、1939年第8期特刊,江西省图书馆馆藏。。另外,伤兵之友总社为荣军“虽残不废”运动和建设荣誉军人生产事业在海内外发起征募。

第三,救护工作。1938年,江西省政府令各界民众抗敌救援会组织救护工作团,“除空袭紧急救护外,特别注意伤兵难民的医疗”[20]。1939年,各界民众后援会奉命建立前方救护站,经勘察后于万家埠、滩头、土白沙、下竹田、张公渡和杨家桥等十处地点设立[21](P66)。工作站负责招待伤兵、供给茶水、运送伤兵、掩埋阵亡将士和死难者,后因战事原因先后撤去,但在其他地点还有设立。1938年11月起,因伤兵人数激增,医院无法收容完全,故各界民众后援会组建的伤兵收容所也兼顾了治疗工作,仅1938年11月至1939年1月期间,就救治伤兵13884人。1937年10月,江西省卫生处会同后援会组织换药队前往各个医院、车站码头、招待所为伤兵换药[22](P70),从1937年10月到1938年7月,总计换药次数达419650次,“每日换药至少在千人左右,多则辄达四千七百余人”[23](P11-12)。

第四,宣传工作。战争期间,宣传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正确的宣传工作是正确的行动指挥”[20],它有助于发动民众,使其积极响应抗战、投身到与之相关的一切工作中去。首先是注重出版工作,以《抗战月报》和《工作旬报》为中心,用以宣传各界民众抗敌救援会的理念,公布各种活动的大纲、细则和结果。其次,组织宣慰工作团,下到各个市县乡村去宣传抗战精神、募集生活物资、劳军以及安抚服务各收容机构的荣军。最后,创立宣慰大队,添设评剧团。宣慰大队“以赣县宁都吉安南昌萍乡等地为中心,巡回工作”[2]。大队之下辖四小队,每小队计队员十八名,第一队担任战地救护工作,其余三队则分赴各院担任宣传慰劳等工作。

第五,发动“虽残不废”运动。为维护荣军的自尊心,并引导消费促进生产起见,伤兵之友总社于1940年发起“虽残不废”运动,同年成立荣军生产事业委员会,指导监督各休临教院组织荣军生产合作社,代为征募款项、贷给资金,并开设职业训练班和训练中心。江西兴国是最先施行的地区之一,伤兵之友总社贷给兴国地区四万元,吉安第六医疗队二万元[24]。

可见当时的江西社会各界对荣军之爱戴,社会对荣军之重视。正是有了民众和社会的关怀,江西省荣军管理事业才能成果斐然,广大荣军才会视江西省为乐土,所以江西社会对荣军的支持帮助之作用不言而喻。

三、江西抗战荣军管理的成效与问题

荣军管理与安置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事业,要真正取得成效,需要雄厚的经济力量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作为基础。在抗战大背景下,江西省政府在解决荣军问题上,有自身成功的做法。其中有三点值得特别提出:

第一,江西省政府解决荣军问题的最大特点就是以省政府政府的主导,以民间和社会的帮抚为辅助。政府提供政策和财政支持,而由民间团体来促进政策运转的灵活性,吸纳社会力量去减轻政府负担,以及增加人文关怀。抗战期间,江西省政府不仅采取垫拨物资军饷、修建医院等收容机构、发展荣军教育等等措施来解决荣军问题,而且鼓励以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为主的民间团体对荣军进行宣慰安抚,让荣军感受到民众对他们的关爱和支持。这一系列的措施有效的缓解了荣军与民众、荣军与政府之间的矛盾,使荣军的身体得到治疗,生活受到关照,心理得到安抚。抗战时期江西荣军问题的解决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同政府和社会能共同应对荣军问题密切相关。

第二,抗战时期江西荣军管理事业不仅解决荣军眼前碰到的困难,而且涉及到了荣军伤愈后的生活和就业问题。比如江西省政府在各地设立荣军垦殖场、荣军工厂、残废军人教养院等,帮助残废军人学习劳动工艺技能。尽管出院后荣军身体上有残疾,但凭着这些劳动技能,他们的生活不至遇到大的困难。

第三,江西省政府还重视荣军的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如创设模范营、荣誉大队等来鼓舞荣军的士气。荣军教育通常开设爱国教育课程,培植荣军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其返回战场的决心,消减其厌战情绪和畏怯心理。这对于持久抗战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对伤兵的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正是由于江西在解决荣军问题时采取了以上成功做法,使得江西的荣军管理事业较其他省份做得更好,“当时数万荣军,皆视南昌为乐土”,“中央历次奖评,亦认为江西荣军管理工作,成绩第一,殊非偶然。以较他省枪杀伤兵解散医院时有所闻者,真不可同日而语”[2]。尤其在荣军踊跃出院、重新归队一事上,江西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据统计,1938年至1942年,病愈重上战场的士兵计有27163人,拨编归队的士兵有84102人;1943年,治愈归队的士兵计有2455人,拨编各部补充者计有1088人,由休残院治愈自愿归队者有1440人,共计6180人。[3][8][25]据上文统计的收容荣军数量,重新归队的荣军已经超过三成,这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了不起的成绩。

尽管江西的荣军管理事业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但抗战时期江西荣军管理存在的问题也非常严重。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第一,地方财政负担过于沉重。荣军军饷由中央政府拨款,但柴米、稻草、蔬果等副食还需由当地政府分摊给各个乡、保来垫款负担,随着物价上涨、经济状况变化,各个地方均难以长期负担如此巨额费用。以下列举两例:一是南昌县莲塘小蓝佛塔桐林邻埠五乡为负担陆军第十五后方医院的副食费用,仅在八个月中(1947年2月至10月),就垫款法币五六仟万元,民众因而生活困难,故而提出停止负担荣军该项费用[26];二是雩都县自1945年1月起擅自停止负担陆军医院银坑分院伤兵副食,导致伤兵副食补给困难,甚至引发荣军与雩北区署纠纷而发生枪杀事件[27]。

第二,管理人员贪污舞弊。当时的国民政府已经腐败成风,即使是收容、管理荣誉军人的后方医院管理人员,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贪污腐化的现象。这也对国民政府推进荣军管理事业产生了极具破坏性的影响。如第十七陆军医院院长唐锐贪污渎职舞弊一案,唐锐安插亲戚、情人到医院各个管理岗位大肆贪污,盗卖荣军服装、米盐、药品,虚报荣军人口多领经费,并对医院管理置之不理,造成了严重后果[28]。军政部第二十一陆军医院院长张绍衢渎职、纵兵殃民一案[29]。

第三,荣军滋扰地方,为害甚烈。从档案材料来看,江西地区曾经出现过多起与荣军有关的恶性案件:如1940年,峡江第二兵站医院有荣军滋事,聚众捣毁县府,并打伤政府职员[16]。万安百嘉镇的第二十三、第二十八两后方医院是滋扰百姓、危害地发治安的典型代表,经过调查,其不法行为有强征公所民工、低价强买商品、抢劫路人财物、擅闯民宅强奸妇女、恶意赊账等等[30]。荣军还多次与驻地武装发生冲突,如1940年,会昌县发生保13团枪击169后方医院荣军事件,致使一名百姓死亡、五十余名荣军受伤[31]。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抗战中产生的170余万荣誉军人,部分在伤愈后重上战场,也有很大一部分因为战争而终身残疾。他们为国家牺牲巨大,理应得到国家和人民的尊重和关爱,但同时也应该接受必要的管理和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起到主导地位,并鼓励民间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政府两方面的有机结合、默契配合,方能全方位的对荣誉军人这一团体做到衣、食、住、行、医疗、慰劳、管、教这八项工作没有纰漏。自抗战开始后,江西省政府对于荣军的安置帮抚做了诸多努力,虽然也出现过恶性案件,但在当时全国已算成绩突出的典范。当代中国,依然存在有建国前和建国初期历次战事留存的伤残老兵以及执行各种任务中产生的受伤官兵和公职人员,数量为数不少,他们为国伤残,需要社会的保障和帮助,所以其中多项措施,对当今我国的伤残军人管理保障制度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1]何应钦.作战以来历年我军官兵阵亡统计表[A].八年抗战之经过[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

[2]杨丕平.荣军管理[A].赣政十年[M].江西省政府秘书处,1941.

[3]1942年度行政计划[A].江西省政府年度工作实施报告[R].江西省图书馆.

[4]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1943年6月)[B].江西省档案馆,卷宗号:J016-3-02550.

[5]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1943年12月)[B].江西省档案馆,卷宗号:J016-3-02712.

[6]荣誉军人李汉洲被杀死案卷(1943年9月—11月)[B].江西省档案馆,卷宗号:J018-02-02995.

[7]伤兵之友总社.新生活运动总会伤兵之友总社七年工作简报(1940.2—1946.12)[R].上海图书馆.

[8]民国江西省政府.1943年度行政计划[A].江西省政府年度工作实施报告[R].江西省图书馆.

[9]刘大年.国民政府财政支出和赤字数额统计(1937—1945年)[A].抗日战争时期重要资料统计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10]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各院预发伤病官兵薪餉零费暂行办法[A].中央战时法规汇编[M].江西省政府秘书处法制室,1939.

[11]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住院伤兵每周实课程准则[A].中央战时法规汇编[M].江西省政府秘书处法制室,1937.

[12]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伤愈官佐收容训练办法[A].中央战时法规汇编[M].江西省政府秘书处法制室,1938.

[13]民国江西省政府.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1943年9月)[R].江西省图书馆.

[14]江西省政府秘书处.江西省残废军人教养院临时组织简则[J].江西省政府公报,1938-6-4.

[15]江西省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本会沿革与组织[J].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工作报告,1939,(12).

[16]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1940年1月)[B].江西省档案馆,卷宗号:J016-3-02713.

[17]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1940年8月)[B].江西省档案馆,卷宗号:J016-3-02577.

[18]民国江西省政府.三十一年江西省全省行政会议总报告书[A].江西省全省行政会议总报告书[R].江西省图书馆.

[19]款项收支对照表[A].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工作报告(1939年12月)[R].江西省图书馆.

[20]熊在樨.一年来江西后援工作的总结[A].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工作报告(1939年12月)[R].江西省图书馆.

[21]记者.我们的救护工作[J].抗战月报,1938创刊号.

[22]方颐积.两年来之江西卫生工作[J].抗战月报,1939,(8).

[23]民国江西全省卫生处.江西省抗战以来卫生工作报告(1939年7月)[R].上海图书馆.

[24]伤兵之友总社.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伤兵之友总社四年来工作总报告(1943年12月)[R].上海图书馆.

[25]民国江西省政府.1940年度工作实施报告[A].江西省政府年度工作实施报告[R].江西省图书馆.

[26]民国江西省政府.代电 参军字第伍六一号,民国三十六年十月三十一日发[A].江西省参议会等关于送检会计处等和关于荣军负担、纪念章问题的训令、呈、函、法规[B].江西省档案馆,卷宗号:J017-1-00611.

[27]民国江西省政府.江西省政府、省民政厅、省军管司令部、金溪、于都等县政府关于处理荣军纠纷、枪杀等问题的训令、呈、函、告民众书[B].江西省档案馆,卷宗号:J044-01-01551.

[28]民国江西省政府.吉安盐务分局串通巨商操纵舞弊,第十七陆军医院院长唐锐贪污违法舞弊渎职案[B].江西省档案馆,卷宗号:J008-1-00640.

[29]民国江西省政府.吉安地方法院看守所所长吴启文,军政部第二十一陆军医院院长张绍衢、龚祖亮等贪污渎职舞弊[B].江西省档案馆,卷宗号:J008-1-00637.

[30]民国江西省政府.万安百嘉调查第二十二第二十八两后方医院伤兵不法案[B].江西省档案馆,卷宗号:J008-1-00359.

[31]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1940年3月)[B].江西省档案馆,卷宗号:J016-3-03060.

(责任编辑:吴赘)

TheFirstExplorationofDisabledSoldiersIssuesinJiangxiProvinceDuringtheAnti-JapaneseWar

FU Nan,WAN Zhenfan

(School of History Culture and Tourism,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 330022,China)

When the Anti-Japanese War broke out,the provinces around Jiangxi Province fell into war zones one after another.Wars broke out frequently and on a huge scale.A multitude of disabled and wounded soldiers had been transferred from war zones to Jiangxi Province,which became a vital and urgent problem that Jiangxi Province government must solve promptly.In the eight years of Anti-Japanese War,Jiangxi Province government took various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disabled and wounded soldiers,acquired achievements in administration and service of disabled and wounded soldiers,and gained awards given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everal times,which made very active effects to the situation of Anti-Japanese War.

Anti-Japanese War;Jiangxi Province government;disabled soldiers;management measures

2013-12-21

付 楠(1990-),女,江西南昌人,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万振凡(1962-),男,江西余干人,历史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

K265.9

A

1000-579(2014)03-0076-06

猜你喜欢
荣军伤兵江西省
模拟成真
Bifurcation analysis of visual angle model with anticipated time and stabilizing driving behavior
Traffic flow prediction based on BILSTM model and data denoising scheme
An extended smart driver model considering electronic throttle angle changes with memory
Stabilization strategy of a car-following model with multiple time delays of the drivers∗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伤兵
我必须放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