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时政热点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014-04-17 07:00张鉴高
教育观察 2014年26期
关键词:时政热点高中历史

张鉴高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江苏海安,226600)

历史学科是一门实用而又灵活的学科,历史的教育功能是让学生们以史为鉴,以古为镜来不断地提升自己。新课改主要倡导课程内容同生活实际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热点和时事焦点,在现实与历史之间架起桥梁,让学生们沿着生活实际去追寻历史轨迹,深入理解历史知识,理性看待历史与现实中的问题。

一、高中历史教育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伴随着教育的改革,高考的命题思路也已经开始由“知识立意”逐步地转向了“能力立意”以及“现实问题立意”,这代表着考试越来越关注高中生综合素养以及运用基础知识分析现实性问题的能力。这提醒广大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还要教会他们运用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照本宣科,不能结合生活中的热点,使课堂乏味无趣,学生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能力得不到提高。

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们思考历史问题、探究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能力,以此回顾过去、审视现状、展望未来。而时事的热点、焦点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普遍受到人们的关注。高中生好奇心强,敏锐的时事嗅觉让他们热衷于国际国内的时事热点,不断发展中的综合能力也让他们能更理性地去看待现实当中的问题,辩证全面地思考未来的发展趋势。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进行历史教学,教师必须适当补充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可以是最近发生的事件,也可以是近几年来发生的与所学历史内容紧密联系的热点问题。将这些问题引入到历史的课堂教学中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思考,借助于现实的镜子来反思历史。这样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还能提高他们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时政热点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引用时政热点,活跃历史课堂

新课改使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取得的各方面效果非常明显。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最常见的就是教师们会明显地感觉到在自己滔滔不绝地讲了很久后,学生仍然无动于衷,课堂的整体氛围也都比较沉闷,甚至有些学生已经进入了梦乡。出现这种现象的关键问题就是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历史教学的现实意义,用单纯的讲授方式将鲜活的历史当作生硬的事件叙述,教学手段僵化,课堂显得沉闷、无趣。但是,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时政热点,把一些热点事例同历史知识整合在一起组织教学,相信一定能够改善课堂教学的氛围。

某优秀教师在讲授人教版历史必修一中的《新中国外交新局面》一课的乒乓外交时,让学生们思考“除国球外交之外,还有什么为中国的外交做出贡献”,并提醒学生们它是一个“国宝”,学生们就会毫不犹豫地答出“熊猫”,然后教师就可以将此总结为“熊猫外交”,进而补充一些同“熊猫外交”相关的事件。例如前几年发生的中央政府赠与台湾大熊猫而陈水扁拒绝接受的事件,教师以此事件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祖国统一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使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该教师巧妙地借用网络流行语“熊猫外交”,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拓展了他们的视野,还活跃了课堂。

(二)运用时政热点,理解历史概念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较为核心的部分就是历史概念的教学,它主要是对历史现象、事件及其发展过程的本质认识和概括性体现,决定高中历史教学成败的关键就是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并且扎实掌握高中历史当中的概念。在高中历史中,有很多概念是需要教师进行解释的,否则学生很难自行理解。在解释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利用时政热点来进行联系,就能够辅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历史概念,加深理解的程度和记忆的深度。

某年轻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的以联合国作为中心进行多边外交的知识时,教材当中提到了国际维和部队。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会接触到这一类的概念,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用当时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的一段话来进行教学:结合联合国安理会的相关决议,参照相关国家的具体做法,中国政府已经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以及安理会的本月轮值主席尤里察通报了中国政府决定奔赴索马里海域实行护航的决定。然后再利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图片或者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们能够直观感受中国海军的雄壮和威严,在心中生成一种民族自豪感。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们通过各种感官把热点资料与所讲概念进行联系,就能够理解原本对他们来说十分生僻的概念。

(三)利用时政热点,挖掘历史本质

历史是可以借鉴的,时事的发生同历史也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昨天的历史有可能对今天产生间接的影响,因此当今社会出现的很多时政热点,如果追本溯源的话都能够发掘到它所蕴含的历史传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典型的时事热点与相关历史进行对照比较,从中挖掘历史本质,培养学生们的逻辑分析能力与洞察力。

比如教师在讲到甘地领导的非暴力的不合作运动的相关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就近期发生的西藏事件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该事件出现的各种问题来揭露事件的真相。在学习到唐太宗民族政策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联系新疆的“7·5”事件,通过不同时期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政策的联系和对比,让学生们明白统一是民族的主流。

(四)时政联系历史,培养爱国情怀

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能力,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爱国实例,尤其是将一些相关的时政热点引入到课堂当中,使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最终激起他们的爱国情感。

比如,在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材的列强侵华史的教学过程中,当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圆明园以及十二生肖兽首的图片后,学生都为过去的中国扼腕、叹息;当展示国家现在联系到甚至找回的流失在外的众多文物的照片时,学生又为现在的中国骄傲、自豪。在《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有关马关条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补充讲解台湾问题的由来,让学生在愤慨屈辱历史以及“台独”势力的同时,坚定地相信台湾问题必然能顺利解决。接着通过地图展示让学生知道中国的各类岛屿并明确钓鱼岛是中国的,从而对时下日本的可耻行为进行理性批判,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

三、结束语

时政热点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活跃了高中历史课堂,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怀以及挖掘历史本质、理性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特征,也适应了教育改革的需要。

[1] 段本香.巧用时政热点激活高中历史教学[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11).

[2] 蒋亚芬.浅析历史教学中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J]. 新课程学习:上旬刊, 2011(8).

猜你喜欢
时政热点高中历史
热点
热点
结合热点做演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时政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