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行合一”构建中高职德育有效课堂

2014-04-17 07:00周国富
教育观察 2014年26期
关键词:知行合一道德德育

周国富

(南京市城建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南京,210042)

所谓德育的知行统一,是指教育者在自身具备良好道德修养的前提下,通过德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内心世界对德育自觉认知和接受,并在实践中不断身体力行。教育者进行德育活动的直接目的在于使教育对象正确地认识和理解道德的要求,并在一定意义上付诸自身的实际行动,做到“知行统一”。因此实现知行统一是中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内在要求,努力使中高职学生德育做到知行统一,是中高职院校德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德育教学的主要目标。

一、实现从知识本位德育向行动本位德育的回归

纵观当今社会,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习已经成为一种义务。学生将知识的获取作为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导致有的学生对德育理论不能正确理解,理解不正确必然导致施行的方向与采取的措施存在偏差。在以“知识本位”为基础的德育教学模式中,教育仅仅被看成是纯粹观念形态的吸收学习,主要以课本上基本的内容为标准进行授课,这样就练就了中高职学生“知”德能力强,对于书本中的德育知识能够很快掌握,对于考试能应对自如。但是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受教育者运用理论知识进行亲身实践的机会很少,教师不能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环节来认知,学生对于德育的诸多目标的理解无法深入到行动层面导致现实中出现了一系列“高知低行”“知而不行”“知行相悖”的现象。

为了改变目前这种现状,我们必须将教学的定位从“知识本位”转变到“行动本位”上来,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法律、行为的引导和实践。例如在进行“社会公德”的课程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找出校园道德缺失的种种表现,分析其产生原因,制定道德培养计划并实施,其道德表现作为课程学习、考核评价的一项内容。以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从而把“知”与“行”真正统一起来。

二、实现从灌输德育向互动德育的回归

现在的教学中,课堂往往是教师一个人演“独角戏”。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把学生当成“美德袋”进行单向灌输,不仅使学生产生反感的心理,而且大大地降低了德育的实效性。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要在交往中学习,这使得德育教学的课堂真正地“动”起来。当然这个“动”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面的“动”,而是一种师生的互动和交往,是一种关注学生主体道德生活的德育模式。

为打破德育教学中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采用新型的“互动”教学,使得以学生为主体的“听话”德育转变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对话”德育,笔者曾多次在课堂上运用“双向教学”的模式,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德育的互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质疑德育问题的能力,以产生德育共鸣,提高德育效果。例如在学习“家庭美德”这方面的内容时,学生各自发表了家庭成员的一些行为态度对他们的影响,比如,“对待长辈要孝敬”“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等等,笔者也为他们指出了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三、实现从单维德育向多维德育的回归

传统中高职学校德育模式是一维模式,把德育从这个教育系统中分离出来,使其成为游离于智育、体育、美育之外的存在,成为游离于专业教学、技能培养之外的存在。其一元价值导向使德育教学内容显得“高、大、远、空”,教师以“课堂灌输”的形式反复强调着理想、道德、法律、义务、责任,使“知”与“行”缺乏“合一”的基础,学生自然也就缺乏应有的理解。因此,这种单维向平面化德育教学模式已不堪重任,构建多维向立体化中高职学校德育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首先,学校应采取复杂性思维,既要将德育教学向多学科渗透,把德育纳入各学科的教学过程,又要使德育从书本、课堂向日常生活扩展。例如学校可以开展大语文教学,紧紧抓住学科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寓德育教育于学科教学始终,这种德育教育学科化的方式,更能提高德育的育人效果。其次应拓宽德育教学渠道。德育活动并不仅限于课堂,教师应努力拓宽德育的渠道,全面实施德育。例如,学校可以通过举行校园文化节,读书月等活动,拓宽同学们获取德育体验的渠道。每年的“国庆节”“五四青年节”“元旦节”等节日,学校也可以举办一些纪念活动,如“爱我中华,知我中华”的知识竞赛、“祖国在我心中”的卡拉OK活动等。这样的活动方式不仅深受中高职学生的喜欢,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道德情操。另外,还可利用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形成德育活动及教学网络,优化德育教学效果。

四、实现从空泛化德育向现实化德育的回归

现今的德育教学内容太过于稳定,不能根据时代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不能反映变化了的精神生活。甚至有些内容太过于古板陈旧,脱离了实际。课本上的内容大部分过于理论化、科学化,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忽视了采取最基础、最广泛、最容易为大众接受的方式进行的德育要求,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感叹德育太过于崇高,不切实际。而且,德育的意识形态化,使大部分人认为德育就是政治教育。脱离了实际的德育教育必然是不完善的,必然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使德育回归现实。比如,课堂应积极引入实例。把德育教学的内容结合时事政治进行分析,使教学内容能够更深刻,更有吸引力与借鉴意义。笔者曾多次在课堂上给学生观看有关“法律案例”的报道与资料,借以引出教学内容,这使得同学们的兴趣大大提高,并且体会更深。同时,也要重视德育教学与社会的关系。德育教学涉及各方面的内容,不能将德育脱离于现实生活。如今市场中的有关经济活动,社会中的有关现象都需要与德育知识相结合,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查,从而让学生发现“强买强卖”等市场行为其实都是与道德相关联的。

总之,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中高职学校,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专业技术的学习,更要关注每位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因此,我们每一位一线的中高职德育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德育教学中存在着的“知行不一”的突出矛盾,分析受教育者出现这种问题的内外因,只要我们能够对症下药,那么德育教学乃至整个德育活动终将实现知行统一,也必定能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1] 何桂美.构建多维向立体化高校德育模式的探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理论月刊,2010(7).

[2] 王立彬,尹福玖.构建互动德育模式的思考[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1).

[3] 宋辉.中职生德育之我见[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

猜你喜欢
知行合一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