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图式理论与外语教学的背景知识

2014-04-17 08:14郭婉玲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图式理论外语教学图式

郭婉玲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540)

J 图式理论与外语教学的背景知识

郭婉玲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540)

认知科学认为学习就是人们的内部思维与外部环境互相作用的过程。图式理论对于外语教学过程有所帮助,因为它引入了背景知识。本文介绍图示理论,分析它在外语教学中有关背景知识的作用,并将其与合外语教学过程相结合,目的在于探索图示理论对于外语教学的意义。

图示的认知概念;图示理论;背景知识;外语教学

认知科学认为人们是通过其内部思维和外部环境的互动了解世界的。这意味着如果我们想要学好一门语言,我们也需要将这门语言与我们的背景知识互相联系在一起-即母语背景知识与外语知识相联系。相比较过去的学语言的观点即“学语言形式”,近来的观点更注意“学语言语意”。就是说所学的语言知识应该在真正的应用中有真正的意义。

一、图式理论

(一)图式理论的认识概念

认知科学认为人们通过自己与世界外部环境的互动来了解这个世界。在这个互动过程中有两种最基本的互动方式,即范畴化和意象图式化化。范畴化是处于理解事物的层面,而意象图式是处于另一层面,即理解事物与事物之前的关联,是高一级的认识方式的层面。拉考夫(Lakoff 1987)称之为“动觉意象图式”, 简称“意象图式”.

“意象图式”是基于人们对于物质世界的认知以及他们的体验形成的。这包括各种结构,比如路径、行动力、容纳等,以及空间与方向的各种关系,比如上与下、前与后、部分与整体、核心与边缘等 ( Saeed, 2000: 43)。 比如:

(1) 容纳图式,来自我们的生活经验。当我们一次又一次体验了容纳相关的事物并不自觉地将这些体验的图式存储于我们的脑海中以后,就形成了容纳图式。

1) I take a pen out from a pencil box.

2) The teacher goes out from the classroom.

(2) 路径图式, 同样来自我们的日常经验。当我们多次反复地来去某些地方,我们对这个过程的路径产生一个路径图式,即我们学到了旅程的一些构成元素包括出发地、终点、方向,或者包括一些路上的其它事物,比如方式等。接着,我们潜意识想到了路径图式,例如“来去”以及我们遇到这个旅程上同样的事件时的各种元素。

1) I go to school from home by bus today.

2) It takes 1 hour to fly from Shantow to Hongkong.

(3) 位置图式, 由于我们经历了位置相关的事件后在脑海中形成的图式。一般我们都很自然地理解各种关于位置的句子,因为这样的句子即语言能够激活我们脑中的位置图式,例如上面与下面、前面与下面。而且同时我们也理解这些关系。

1) There are some books on the desk.

2) There is a map on the wall.

(二)图式理论的作用

图式理论是“一个覆盖个体各种认识模式的一个术语,这些模式的核心为图式概念和其它相关概念如框架、情节、和脚本(Simpson, 2004: 89) 。脚本是指一些具体的例子,图式是指总体上的概念。我们可以对一些图式的形态进行这样的推导:

(1)个体图式, 指个体对于内部结构和事物外部关系的认知;

(2)社会图式, 指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某种传统观念对于内部结构和事物、事件的外部关系的认识。

(3)文化图式指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对于事物和事件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关系具有的典型认知方式。

考卡夫(Koffka,1935/1963)曾对记忆这一认知过程分为陈述性的、程序性的和连续性的记忆。而安德森(Anderson,1983, 1985)也曾将我们所学的知识陈述性和程序性的知识。他指出各种图式就如同相互交织的网络,描绘着复杂的概念。这些描述概念的图式可以将陈述性的知识呈现在我们的大脑中。基于这些说作者归纳出几条关于图式的基本原则:

(1) 有利于已知概念的推断;

(2) 促进学习者组织和理解新信息;

(3) 可用来推导出记忆中迷失的信息。

二、图式理论和背景知识

(一)外语教学中的背景知识

语言是从社会的历史中发展起来的,它可被当作人类的一种知识的表现。如果我们要学会这种知识,我们就需要理解这门语言所发展起来的社会背景,否则,即便我们学会了它的形式,我们仍不能正确地理解它并恰如其分地使用它。这就要求在外语教学中必须引入语言的背景知识。

(二)外语教学中的图式和背景知识

认知语言观认为语言的习得与其它复杂的认知技能一样,是按一定的原则进行的。而图式的结构将我们的生活经验和我们的认知方式比如语言联系起来。因此,图式理论将有助于外语的学习和教学。

通过激发学生母语语境里的图式,运用这些图式知识去理解外语的形式:

(1)首先在母语背景里理解外语的意义;

(2)然后引入外语的图式来理解外语,使外语的形式能用来表过真正交流中的有用信息。

三、在外语教学中引入背景知识

(一)母语的背景知识的选择

在外语教学领域中,较新的教学方法,例如意念-情景教学法、交流法和任务-导向教学法,者将交际能力的发展当作学习外语的目标。但阻碍学生们迅速运用新的语言的是外语的背景认知和他们的母语背景相去甚远,而使他们不能充分理解一些外语知识。因此,本文引入一些例子,说明如何在图式理论的指导下将背景知识引入外语教学过程中。

例如,在一个老师提问学生做对话练习中,老师的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这样的句式:“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和 “我最喜欢的……是……”。老师努力向中国学生提问:

A. What is your favorite book?

B. What is your favorite sport?

C. What is your favorite American movie?

这时,如果回答问题的学生们对美国电影很熟,或者这个对话还可以进行下去;但如果他/她对美国电影不熟,对话就只能到此为止,因为学生没有什么看美国电影的经验。然后想训练学生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就达不到了。

在外语输出这方面,也有同样的问题。例如,老师让学生讨论或写作时给出的话题是“去教堂”。如果老师没有将西方国家去教堂的背景向中国学生做介绍,学生就不能正确地说出或写出很多关于这个话题的句子来,因为在中国,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比较少,大多数学生并不知识去教堂意味着什么。

如果提到“去上学/去学校”, 则大多数学生可以运用他们大脑中的路径图式,想到跟这个话题有关的事物和事件,比如:

A. I go to school by bike from home everyday.

B. I usually go to school at about 7 o’ clock.

C. I went to school with Mary yesterday.

还有一些与他的背景相关联,能引起他们讲出或写出外语的兴趣的话题,例如,“回家”、“购物”等等。

总而言之,在课堂练习中,老师应当选择一些与学生自己的背景知识相关联的话题或语言表达,能够激发他们的经验的图式,从而使教学更有效果。

(二)外语背景知识的引入

外语教学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外语,能够在实际交流中适当地运用这门外语,而老师的另一个任务就是把这门外语中的相关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鼓励学生们努力运用他们已建立在脑海中的图式信息。

例如,在听力理解中,让学生在听一段对话后,在四个选项中做出选择:

M: Please buy two packs of cigarettes for me while you are at the store.

W: I am not going to any store, I am going to see Aunt Mary. But I will get them for you at the gas station. Question: Where will the women stop on her way?

A. At a cigarettes store

B. At a bus station

C. At a gas station

D. At Aunt Mary’s

我们知道选A是对的,但是学生们仍然会觉得奇怪,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加油站买香烟,他们只知道去加油站是加油的。如果他们了解在一些西方国家,加油站通常会卖香烟,因为在漫长的旅途中,吸烟的司机常常需要停下来才能吸烟。这就很容易理解这个情景了。

老师对于外语语言背景信息的介绍将能够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图式,理解在外国这样的情形会发生什么。

图式理论在外语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暗示着老师应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选择母语的背景知识。适当的母语背景信息将有助于唤起学生的图式,使他们把新的知识和背景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可以理解这门外语的结构背后的真实意义。

[1] Susаn М. Gаss, Sесоnd Lаnguаgе Vосаbulаrу Асquisitiоn, Аnnuаl Rеviеw оf Аррliеd Linguistiсs (1988) 9, 92-106. Рrintеd in thе USА.

[2]J. Мiсhаеl О'Маllеу, Gеоrgеtоwn Univеrsitу; Аnnа Uhl Сhаmоt, IntеrАmеriса Rеsеаrсh Аssосiаtеs; Саrоl Wаlkеr, Саthоliс Univеrsitу оf Аmеriса. Sоmе Аррliсаtiоns оf Соgnitivе Thеоrу tо Sесоnd Lаnguаgе Асquisitiоn, SSLА. 9, 287-306. Рrintеd In thе Unitеd Stаtеs оf Аmеriса.

[3] Juliа Snеll, Sсhеmа Thеоrу аnd thе Нumоur оf Littlе Вritаin, Еnglish Tоdау 85, Vоl. 22, Nо. 1 (Jаnuаrу 2006). Рrintеd in thе UK.

[4]Niсk Еllis, Соgnitivе Аррrоасhеs tо SLА, Аnnuаl Rеviеw оf Аррliеd Linguistiсs (1999) 19, 22-42. Рrintеd in thе USА.

[5]赵忠德,王颖.英语单词中的认知意象[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11.

[6]孙淑芳.谈谈加强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对学生学习外语的作用[J].江西省团校学报,2004(04).

[7]赵琳琳.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11).

The schema theory and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Guo Wan-ling

(Guangzhou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40, China)

Cognitive science thinks that learning is the proces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people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Schema theory is helpful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because it introduces background knowledg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chema theory, analyzes its role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related background knowledge, and combines it with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ocess, the purpose is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schema theory to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cognitive concept of schema; schema theory; background knowledge; English teaching

H31

A

1000-9795(2014)03-0309-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4-01-15

郭婉玲(1980-),女,广东汕头人,从事英语教育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图式理论外语教学图式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探析及应用探讨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