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路径选择
——继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2014-04-17 08:14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特色传统文化

高 莹

(吉林大学 吉林长春 13001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路径选择
——继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高 莹

(吉林大学 吉林长春 1300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资源,它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底蕴,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财富,同时它也需要我们批判的继承和发展,所以,我们必须继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文化才能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引领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的文化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面向未来。

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路径选择

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重要阶段的今天,文化的繁荣发展已成为制约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自强不息和拼搏奋斗的精神文化,这种精神一直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建设祖国的热情和决心。所以,我们学习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文化,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

一、文化的涵义

文化的涵义非常广泛,在不同的领域,从不同角度出发,文化就有不同的涵义,至今为止,有关文化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从广义上来说,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涵盖了人类文明的所有成果。如梁漱溟认为:“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文化的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1]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它包括很多东西,是

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能离开的一个词,同时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重视文化的作用。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博大精深的文明大国,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从2008年起,我国明文规定,端午节、清明节和中秋节为法定节假日,这样不仅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还增强了国人的爱国意识和民族归属感。可见,我国也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管理和重视。所谓传统文化,是相对于现代文化而言的概念,“传统文化的意义大致相当于过去的一切文化现象”。[2]中国著名的文化典籍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主要有经、史、子、集等著作,这些著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认真的学习和研究。

三、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一)培养文化自觉,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自觉是指人们对自身依托的文化及其特点的理性认同,中国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有经典的传统文化,讲求团结和仁义等思想,还有我们在革命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即不怕牺牲,勇于奋斗的精神,当然还包括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面对这种文化的多元格局,我们更应该培养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培养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就要继承发扬有史以来的民族传统文化,对我们国家的文化能有一个理性的了解并把它发扬光大。

(二)提高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自信是指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自我肯定与自豪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们国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团结互助、合作共赢的精神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那种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精神也一直传承下来,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所以我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时,对于传统文化的价值也要自信的继承和发展,用马克思的辩证法的观点批判地吸收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推动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三)加强文化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是一个永远不过时的词,我们的民族要想走向世界就必须进行创新,我们的文化要想发展,也必须进行创新。尽管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它也必须进行创新,我们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动我国的传统文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批判的继承和发展,以吸收有利于我们国家发展和繁荣的文化,这样在吸收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发展上进行文化的大融合,最终形成中国独特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是我国新时期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加快自身的文化建设,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使它为我国的文化建设服务。我们要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开创中国文化的新局面。

注释:

①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М].学林出版社,1987:1.

②张岱年,姜广辉.中国文化传统简论[М].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5.

[1]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М].群言出版社,2005.

[2](英)泰勒.原始文化[М].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3]张岱山,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М].学林出版社,1987.

[5]《邓小平文选》第3卷[М].人民出版社,1993.

[6]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Path selection of the socialist culture construc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inherit th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Gao Ying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12,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culture as the country's soft power resource,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a country'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of ascension.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of traditional cultur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our precious wealth, it also need to inherit and develop our criticism, so we must inherit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a culture lea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to a new attitude, to form a unique China socialist culture, China culture to move toward the world, facing the future.

traditional culture;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ath selection

G12

A

1000-9795(2014)03-0005-01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1-14

高 莹(1989-),女,辽宁朝阳人,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特色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中医的特色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完美的特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