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泰来县重点生态公益林的主要生态功能及保护措施

2014-04-18 09:13王治富
防护林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有林地蓄积公益林

王治富

(黑龙江省林业监测规划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80)

泰来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嫩江沿岸,是嫩江沙地的一部分,半干旱区,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春旱出现的频率最高,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区位重要。按照国家和省的相关要求,将本区域的森林界定为重点生态公益林,并于2001年作为全国首批林业生态效益补助试点县,率先进行了中央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试点工作。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管护资金,对本区域的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进行保护,旨在发挥重点生态公益林生态功能,为改善本地区的生态环境,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发挥积极的作用。

1 重点生态公益林情况

1.1 各地类面积

泰来县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为3 613.33 hm2。其中有林地面积3 316.40 hm2,占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的91.8%;疏林地面积173.27 hm2,占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的4.8%;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24.73 hm2,占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的0.7%;未成林造林地面积98.93 hm2,占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的2.7%。

1.2 各类林木蓄积

活立木总蓄积136 885 m3。其中有林地蓄积129 915 m3,占活立木总蓄积的94.9%;疏林地蓄积为3 789 m3,占活立木总蓄积的2.8%;散生木蓄积为3 181 m3,占活立木总蓄积的2.3%。

1.3 天然林、人工林面积蓄积

天然林面积为24.73 hm2,占有林地面积的0.7%;蓄积为482 m3,占有林地蓄积的0.4%。

人工林面积3 291.67 hm2,占有林地面积的99.3%;蓄积129 433 m3,占有林地蓄积的99.6%。

1.4 有林地面积、蓄积按优势树种组分布

1.4.1有林地面积按优势树种组分布 分布有8个优势树种组,占比例最大有2个,即人工樟子松最多,面积1 781.73 hm2,占53.7%;其次是人工杨类,面积1 262.40 hm2,占38.1%;其他优势树种组各有少量分布。

1.4.2有林地蓄积按优势树种组分布 在8个优势树种组中,人工杨类最多,蓄积73 144 m3,占56.3%;其次是人工樟子松,蓄积50 220 m3,占38.7%;其他优势树种组均有少量分布。

1.5 林种

全部为防护林中的防风固沙林。

2 主要功能

2.1 防风固沙功能

泰来县位于松嫩平原西部,森林覆盖率低,植被盖度小,全年风沙天气较多,被称为泰来风沙区。全年平均风速为4.1m s-1,其中4—5月最大,8级以上大风20 d左右,平均达5 m s-1,均已达到起沙风速,风沙灾害严重。森林是巨大的天然屏障,能把大风分散成小股气流,减弱了气流的强度,降低了风速。通常情况下,迎风面防风效应为森林高度的3~5倍,背风面可达森林高度的25倍,在防风范围内,风速减低20%~50%。为此,森林能有效地拦截、阻隔、减缓风速,可将灾害性的风变成小风、微风,沙土无法卷起,从而控制流沙,减少风沙灾害的发生频次和程度,风沙肆虐的现象将得到有效遏制,森林防风固沙的功能在不断增强。

2.2 保持水土功能

该区域土壤多为风沙土,土壤结构松散,若土壤表层没有植被保护,易发生水土流失,而森林和森林植被对土壤的保护起到决定作用。首先树冠阻截了降雨强度,延缓了对土壤的直接冲击;其次林下丰富的枯枝落叶层减缓了地表水的径流速度;第三强大的森林及地表植被根系具有较强对固土功能,从而减轻了地表径流,也就是减轻了水土流失。同时,土壤表层的有机物、矿物质等土壤养分随着水土流失的减少而得到保留,土壤肥力得到增加。森林保持水土的功能在不断显现。据测算,林地表层只要有1 cm的枯枝落叶层,就可以使泥沙流失量减少94%。有林地每hm2泥沙流失量为0.05 t,无林地2.22 t,相差44倍。

2.3 涵养水源功能

森林以其繁茂的林冠层、林下灌草植物形成的灌草层、林地上的枯枝落叶层和疏松而深厚的土壤层建造了完美的截持和蓄储水源的良好环境,从而对大气降水进行重新分配和有效调节发挥着森林生态系统特有的水源涵养功能。也就是说,林冠层和灌草层承接降雨,部分水分被林冠和灌草吸收,部分水分被蒸发回大气中,大部分水分则沿着植物枝干流入地面,林地上大量的枯枝落叶吸收和储存了大量的水分,多余的水分通过枯枝落叶慢慢渗透到土壤中。同时森林的水分蒸发、调节热量平衡,又增加大气降水,形成水循环。根据测算,666.7 hm2林地比无林地多蓄水20万m3,这将对处于干旱地区的泰来县来说,无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4 调节气候功能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对气候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森林对气候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森林对气候因子如温度、风、降水、湿度、蒸发及地温等都有较大影响。森林不仅能增加空气湿度,降低风速,还能调节空气温度,减少水分蒸发量。据观测,森林在降低风速的有效范围内可平均降低风速29.8%,森林可调节气温0.5~2.6℃,相对湿度提高25%,土壤温度增加0.5~1℃,蒸发量减少14%~22%。森林还能延缓气温骤降,减缓辐射降温,防止和减轻霜冻灾害。

此外,森林还能固碳释氧,提高空气含氧量和负离子含量,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降低粉尘污染,改善陆地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生长环境,保护物种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以及为人类提供良好生活、生产环境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3 保护措施

3.1 认真贯彻落实重点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助制度

为了保护好重点生态公益林,国家出台了重点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助政策,并由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加以实施。各部门要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好、落实好这一政策,把重点生态公益林管护好,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 逐步完善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目标考核责任制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工作,提高认识,加强管理,纳入日程,细化考核内容,建立并落实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现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措施,及时调整纠正,真正做到奖优罚劣。

3.3 稳定重点生态公益林的补助范围

由于先后几次对重点生态公益林进行了调整,重点生态公益林范围发生了变化,造成重点生态公益林界线不稳定,影响了重点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对重点生态公益林效能的发挥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对现已实施的重点生态公益林界线范围,应保持长期稳定。

3.4 大力进行人工造林和人工补植

该地区为嫩江沙地,土壤瘠薄,气候干旱,无天然更新,自然枯损量大,单位面积株数在逐渐减少,郁闭度下降。为此,应积极进行人工造林和人工补植,扩大森林面积和单位面积株数,特别是对现有郁闭度较低和单位面积株数少的小班,进行人工补植,提高单位面积株数,提高郁闭度。

3.5 加强重点生态公益林的监测工作

重点生态公益林监测工作是加强和保护重点生态公益林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建立和完善重点生态公益林资源的监测体系,定期组织开展重点生态公益林资源调查与监测,及时掌握重点生态公益林的现状和动态变化情况,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翔实数据。同时要建立重点生态公益林的数据档案,做好年度的数据更新工作,以客观、全面地掌握重点生态公益林资源的准确信息。

猜你喜欢
有林地蓄积公益林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有林地资源分析
宁安市国有林场有林地林分因子调查分析
ArcGis在辽宁省国家公益林调整中的应用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樟子松人工林林分蓄积量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
藏药佐太中汞在小鼠体内的蓄积
北安市缸窑林场资源现状
浅谈藏医“疾病蓄积”与健康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