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借中国之力恢复经济

2014-04-20 00:45编译李静
中国新时代 2014年11期
关键词:双边李克强欧洲

| 编译 · 本刊记者 李静

2014年10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访欧洲三国,其间签署了181亿美元贸易订单。此时欧洲经济正处于低谷,欧盟希望借此机会与中国加强经济合作,走出经济困境。

路透社报道称,欧盟表示,中国和欧盟领导人同意加强合作,在中东和非洲打击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双方还重申将尽快敲定双边投资协议。

法国团结与进步党网站10月14日报道称,脱离了布鲁塞尔的束缚,欧洲借助中国恢复经济增长。中国总理李克强在访问德国的两天里提出了围绕新丝绸之路的大范围合作,不只与最大的经贸合作伙伴德国,而是与整个欧洲进行合作。中欧贸易现今已达每天12亿欧元,而李克强指出这个数字还将增长。

法国《费加罗报》网站报道,中国2000年在海外的投资不足10亿美元,可忽略不计。14年后,该数额增长百倍。更主要的是,中国在海外投资的潜力是巨大的。报道称,欧洲并非中国资金的首要目的地。美国已吸引了近720亿美元的投资,还有那些原材料丰富的国家,如澳大利亚,也长期受到中国关注。

德国之声电台网站报道,扩大欧亚双边经济关系,加强双边金融领域合作是此次米兰首脑会议的重要议题。鉴于欧洲经济趋弱、景气预测值降低,这一议题更具意义。在这方面,中国的角色尤其引人注目。

新加坡《联合早报》文章称,在李克强此次访问欧洲期间,在与德国和意大利政府发表的联合声明中都分别表示要加强在反恐领域的合作。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中国正将目光瞄准陷入困境中的欧洲,利用这种百年一遇的机遇,收购世界级的品牌,入股关键性的国家基础设施资产。而欧元区外围国家正在受益于部分交易。文章认为,中国投资的历史性转变正在切断战后欧洲形成的某些关系。并将此现象称为第二个“马歇尔计划”的开端。

日本《外交官》文章称,欧盟是中国的经济伙伴,俄罗斯是中国的战略盟友,欧盟和俄罗斯之间的紧张关系,使得双管齐下的外交政策更加困难,中国面临如何平衡两者之间关系的难题。中国对欧盟最感兴趣的是经济机遇。而俄罗斯对中国而言,重点是政治而非经济。尽管李克强访问俄罗斯时两国签署了一系列经贸合作协议,但此行的首要任务不是促进双边贸易,而是“巩固双方在涉及彼此主权、领土完整、安全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的相互支持”。这就凸显了中国平衡术的难度。一方面,中国寻求与俄罗斯的政治和战略伙伴关系,但这一关系不能增加中国所需的贸易和投资;另一方面,中国寻求与欧盟及其成员特别是德国的经济伙伴关系,但这一关系不会带来中国希望的政治支持。

猜你喜欢
双边李克强欧洲
李克强在甘肃考察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李克强在江西考察
电子产品回收供应链的双边匹配策略
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
新型自适应稳健双边滤波图像分割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双边同步驱动焊接夹具设计
复兴中的欧洲有轨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