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软技能层级谈高职航海类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2014-04-21 09:30叶明君黄灵霞
职教论坛 2014年20期
关键词:海员航海意识

□叶明君 黄灵霞

软技能,即英文的Soft Skills,是进入21 世纪以来传入我国人力资源管理范畴的专业术语,它是相对于硬技能(Hard Skills)而言的、能推动和促进企业发展以及个人职业发展的软性能力,比如有效交流、团队合作、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责任心、职业道德和全局意识等等。培养并提升高职学生的软技能, 既能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满足企业的人才规格,更能为学生的就业成长空间注入持久的活力。

一、职业软技能的层级分类

目前为止,无论是澳大利亚和德国的能力本位体系下的“关键能力”,还是我国和英美等国的“核心能力”,虽叫法不一,但其实均指向职业软技能范围。软技能是一个外延宽广、内涵深厚的概念。通俗地说,只要是专业能力以外,有利于个体成长,进而对企业对社会产生吸引力和影响力的能力,都可视为软技能。 从目前的文献资料分析,对软技能的分类视角不一,说法各不相同。

有研究者把职业软技能的构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素质,指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第二部分是基础能力,指有效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等[1]。 美国职教界在调研劳动力市场的基础上, 将软技能界定为五种基本能力和三项基本素质。见表1所示。 我国学者于广涛等则认为,软技能包含人际沟通、协调、领导、情景意识、决策等方面的技能。

以上界定均包含有性格、个性、责任、自信、服务、沟通、管理、分析等要素。为了便于分析,本文拟借鉴曾湘泉的软技能分层思想,从应用层、修炼层和天赋层三个层次对软技能进行分析[2]。

(一)应用层软技能

应用层软技能最接近硬技能,直接支持硬技能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包括人际交流、沟通、分析、组织、团队协作、创新与解决问题等能力。不同性质的职位对任职者的应用层软技能要求不同。

(二)修炼层软技能

修炼层软技能是通过长期的积累和修炼而形成的心理能力。较为典型的包括责任心、服务意识、自信力、受压受挫能力、职业道德和全局意识等。

(三)天赋层软技能

天赋层软技能是个体基于先天生理差异而形成的若干深层次软技能。这一层级的软技能不易被直接观测,也较难加以改变和塑造。比如审美感、直觉、性格等。

在整个软技能层级系统中, 天赋层位于最底层,它的水平状态对修炼层和应用层软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天赋层会决定修炼层,修炼层软技能会决定应用层软技能,反向亦然。 但反向作用力要小于正向的作用力[3]。

二、高职航海类学生软技能现状分析

(一)高职航海类学生软技能的分层说明

高职航海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海员工作,因此,海员的工作环境和职业特点决定了海员的能力与素养构成,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并能独立操作的专业技能, 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组织管理能力,服从意识,海洋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 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毅力等。其中除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属硬技能范畴外,其余各项均属软技能层面。 为客观阐述高职航海类学生的职业软技能分层,笔者参考了我国某知名航运企业人力资源部的《远洋船员面试测试要素表》加以分析,得出高职航海类学生软技能要素及其对应层级,如表2 所示。

表2 远洋船员面试测评软技能要素分析

(二)高职航海类毕业生软技能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国堪称世界海员大国,海员的专业技术目前尚居一流水平,但海员职业素养即软技能水平却不容乐观,且呈逐年下滑走势。 尤其是现在“80 后”、“90 后”逐渐成为海员的主力军,在船上工作环境中暴露出软技能方面的不足也日益突出。

表现在应用层软技能方面: 理解与沟通能力、涉外交流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缺失,劳动与卫生习惯较差。这些直接导致毕业生在工作中后劲不足,职场上升空间小而受阻等问题。

表现在修炼层软技能方面: 社会适应能力较弱,承受压力与挫折能力较弱,吃苦耐劳精神不足,以自我为中心意识过强等。这些引发了毕业生在职业适应期(即毕业后一年)的种种不适应,从而离职跳槽率较高。

表现在天赋层软技能方面, 身体素质下降,人文修养较低,活泼有余稳重不足等,导致毕业生不适应海员生活方式,不敬业更不乐业。

导致以上现状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受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模式影响;二是受目前我国高等航海教育、尤其是高职航海教育以学生通过海事局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为目标的办学导向的影响;三是受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影响,在高考“指挥棒”指引下,应试教育长期存在且根深蒂固,学校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实践始终处在边缘化的地位。

三、高职航海类学生职业软技能的提升策略

(一)调整和重塑高职航海类学生的个性特质,提升其天赋层软技能水平

对高职学生而言,天赋层软技能的进步空间最小, 且天赋层软技能的培养成果也较难显性体现。但对于人生阶段而言,大学时期毕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因此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的性格、兴趣等个性特质进行调整和重塑也是完全可能的。针对航海类专业对应的岗位需求的气质特征,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丰富的文体活动,让学生各尽其才,找到自信;可以通过加强军事素质教育、户外体能训练等活动,让学生增强体魄和心智;可以案例教育为主要形式,邀请优秀毕业生讲人生讲职业,贯穿于始业教育到就业推荐指导这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过程。通过上述教育和活动安排,能不断刺激学生的理性判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修正自身的个性特征,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

(二)加强高职航海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提升其修炼层软技能水平

首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国际海事界普遍认为,约有80%的海上事故出于人的因素,特别是海员心理素质, 更直接关系到船舶航行和生产安全。 因此,加强海员心理健康教育理应从在校生抓起。建议学校在新生入校体检中增设心理健康评估环节,对某些个性和心理特征方面确实不适合做海员的学生,应以负责任的态度建议其转到其他陆上专业进行学习。 在实施具体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时,应把教学阵地由课堂更多地转向户外,让学生在活动中、在比赛中、在体验中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如何释放激情与压力,如何面对成败得失等。

其次,要加强人文素养教育。 努力打造航海专业的人文素养课程体系,把思政类必修课、公共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活动课等内容进行解构与重组,以培养学生软技能为核心目标,分成若干指标, 对应到课程教学中的基本素养及能力培养目标。在思政类必修课部分,要强化学生的守法意识,尤其是遵守国际法规的意识,将海员职业道德与青年个人道德修养结合起来。 在人文素质、人文社科及人文艺术等公共选修课部分,要强化学生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培养,艺术与审美品质培养,以课程教学为载体,挖掘学生的特长爱好,如欣赏音乐、喜爱阅读、擅长体育运动等,为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海上枯燥单调的生活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社会实践活动类课程的主要任务则是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的个人基本素质得以造就和提高。对航海类学生而言,服从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吃苦耐劳品质、组织与领导能力等这些重要的个人职业素养主要在活动中养成。

(三)强化高职航海类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提升其应用层软技能水平

1.要加强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一是深入实施航海类学生准(半)军事化管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军容风纪,练就强健的体魄,以服从意识、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吃苦耐劳等要素作为主要指标进行观测和评定,并将评定成绩视为德育学分的重要部分。 二是深入开展劳动课教育。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实施, 在校生的劳动实践内容越来越少,劳动意识也越来越淡薄,而这种在校学习的劳动状态与就业工作的劳动状态反差强烈, 尤其对海员而言,在船上,工作、生活与劳动是不能完全割裂的。因此,要加强对高职航海类学生的劳动课教育。 不仅仅分配具体的劳动任务,更要培养并考量学生的劳动品质:比如正确地使用劳动工具,比如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体现,比如团队协作、乐于助人的行动,比如吃苦在先、不计较的担当等,这些都需要老师去积极地引导。

2.要加强专业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规范。 航海类专业课程中许多核心课程既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学做一体是现行航海类高职教学的主要形式。在专业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强化学生在专业技能训练方面的行为规范。 如航海技术专业的《航海学》课程,在学生海图作业实训项目中,教师一定要严格作图工具的使用、平行线的正确推移、经纬度、航向及方位等数据的正确量取动作,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地规范完成。 再如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船舶主动力推进装置”实训任务,可以分为高压油泵的拆卸等单人完成的项目、主机活塞连杆的装置等双人项目及主机备车操作的多人项目[4],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训过程中应明确工作要求,包括工具的正确使用与规范存放,成员间的默契配合,环境保护和安全措施的到位等。

3.要加强专业技能竞赛中的行为规范。 专业技能竞赛是培养学生软技能的有效载体, 特别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职业技能竞赛, 航海类的比如中国海员技能大比武活动, 能够融汇许多软技能培养元素。就过程而言,比赛以及训练过程中完全凭借着团队合作、 有效交流与沟通、 自我学习与训练、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等。 就结果而言,如若胜出, 则是对专业技能的自我检验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满足,能树立更大的自信;如结果不理想,对学生而言也是一次生动的受挫体验, 至少可以强大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专业技能竞赛中的行为规范,主要包括比赛规则、设备的正确操作、团队成员的分工与合作、安全环保措施的落实与到位,以及比赛过程中体现的道德风范等, 这些都需要比赛组织者的用心设计。

如果说,硬技能是高职学生具备岗位适任能力的“敲门砖”,那么,软技能则是学生成才发展的“奠基石”。比起专业知识和技能本身,软技能的拥有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并且是持续发挥的作用。 高职航海类院校,要朝向硬技能过硬、软技能不软的人才培养目标前行,为国家培养出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航运人才服务,为实现我国海运强国的目标而努力。

[1]张国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软技能的路径[J].中国冶金教育,2012(2):46-47.

[2]曾湘泉,等.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8-2010“双转型”背景下的就业能力提升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叶翠兰.当代高职学生软技能现状及其提升对策——以成都某高职院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5):30-34.

[4]刘宪珍,李晓峰.航海类学生职业素养及职业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J].船海工程,2014(1):102-104.

猜你喜欢
海员航海意识
2022年世界海员日主题正式发布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盼望
大航海争霸
盼 望
海事知识小学堂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航海博物馆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