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学探究式教学探索

2014-04-23 11:18胡善福
武昌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高职数学探究式教学

胡善福

摘 要:高职数学探究式教学是让学生以探究式学习的方法为要素构成的认知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探究式学习的背景下对高职学生的数学学习策略进行培养,能激发起学生的数学学习乐趣,引导其主动发现问题;学生通过操作感知获得感性材料,通过自主探索发现问题的价值,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职数学;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新的数学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主阵地,探索则是教学的生命线,因此,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主动地通过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或猜想,经过调查、实验,搜集资料,建立模型,通过分析、思考、表达与交流、批判、反思等活动,积极地理解和建构知识,改善自身心理结构,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的过程和方式。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操作尝试、实践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获取相应的知识,从而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它着眼于发挥学生的潜能,着眼于发挥学生的独特个性,更注重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体验,注重多元学习方法的掌握,注重主体精神的培养,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

探究式教学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过程。探究式教学有别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近似于启发式教学,但又有着自己的显著特征。

一、探究式教学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1. 主体性探究

高职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的青春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对有趣的事物十分敏感;另一方面高职学生活泼好动,有时会出现思想不集中的情况;但是,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来设计课堂教学方案。

2. 反馈性探究

反馈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各个程序。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反馈必须及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反馈的积极功能。反馈在学习上的效果是很显著的,尤其是每天的反馈比每周的反馈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因而及时反馈是操作该模式的重要原则。

3. 合作性探究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采用同学们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及师生交流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尽可能的让每个学生呈现自己自主探究过程和结果。学生们围绕一个论题展开辩论,也是共同探究的好形式。

二、探究式教学策略

探究式教学以问题为主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问题为契机,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设计出难易适中、典型性强、具有探究式、开放性、启发性和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诱惑性的问题,使之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策略大致为:创设问题情景→发现问题→猜想→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反思及拓展问题。具体在大方面表现为:

1. 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

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空间形式多种多样,比较常见的有:T型、马蹄型、蜂窝型等。这些形式都以打乱原有的秧田座位排列方式为基本模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而构成,小组的这种排列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间相互交往的机会,有利于小组内成员的交流和合作学习。

2. 小组学习任务的布置

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主要以协同活动为中介实现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教师不仅要指导组内交往,而且要引导组际交流,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

3. 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

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技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4. 积极创造条件,把数学探索题带进课堂

数学探索型题目指条件不完备,结论不唯一,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题目。由于它具有与传统型题目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特定功能。数学探索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探究式学习中高职学生数学学习策略的培养

1. 以活动情境,提高学生探究的实效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认识的具体形象之间存在着矛盾。而高职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因此,在高职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化抽象为具体”,来帮助学生学好数学。数学问题情境的成功创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参与性,以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品质,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数学活动,蕴涵着大量的数学知识。例如,学生手中的三角板,如果让它“动”起来 ,通过学生的活动及探究,即可获得许多有益的信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如在“让三角板动起来”的活动课中,先让学生分组设计三角板动起来的方法,再提出问题并解决。如以60°角的三角板为例,让三角板沿一边为轴旋转,形成三个几何体。这三个几何体的表面积谁大谁小?还是一样大?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对旋转体的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和提高。

2.增强自我效能感,尝试探究,反馈强化

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中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项学习任务或进行某项学习活动的预期和判断,自我效能感是能否完成达到某一表现水平的预期,产生于行为发生之前;针对某一具体活动的能力的知觉,一个学生可能有较好的数学自我概念,认为自己数学总体上学得不错,但这并不表明他对某一数学题有高的自我效能感。数学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实现数学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是一个人对自己数学能力的评估和信心,在数学活动中对自己的数学能力进行衡量和评价,调节人们对数学活动的选择、投入努力的大小、遇到困难时的坚持性。成功的经验能够提高个人的数学自我效能感。在直接经验或替代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劝说、鼓励,效果最大。通过影响个体的兴趣及其对自身数学能力的认识等因素来为个体确定活动和发展的方向。通过增强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来决定在数学活动中将付出更大的努力以及在遇到困难继续坚持,优化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有了充分数学自我效能感的人将注意力和努力集中于数学情境的要求上,被阻碍时会激发出更大的能量。尝试探究式学习是把尝试教学理论运用于探究式学习的综合学习方式。教学中变先教后学、先讲后练为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尝试探究的教学模式中会出现学生预习后无法提出自主探究的问题,探究出的内容苍白。所以教师和学生都应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从肤浅的、不成熟的尝试探究逐步走向深刻成熟的解题能力是师生迎接挑战后,经验的不断积累的成果。教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的反馈与强化落到实处,才能确保探究的进行适应于课程的进度。反馈时注重适时、真实、准确、主动,问题发现后当堂了解、消化,层层夯实,分步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勤学好问的学习习惯,教师获取准确真实信息后应透过现象分析问题的本质、产生的原因。学生掌握了某些知识技能、显示了自己有能力运用时,外部强化的恰当运用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强化使其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和能力。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强化,易建立合适的可以达到的目标;通过了解个体对成败的归因,可改变其自我效能感。

3. 凸显问题多样特性,注重典型问题解答,领会有效探究方法要领

这是知识的巩固、运用、内化和提高阶段。常可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题组训练等让学生在有坡度、有变化的例习题中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最终达到由授“鱼”到授“渔”的目的。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

教是为了不“教”,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前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教会学生探索知识、解答问题的根本要领和方法,为学生以后开展独立自主的学习活动打下方法基础。教育学指出:“学而得法,事半功倍,学不得法,事倍功半”。问题教学作为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教师进行探究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良好探究能力形成进程中起着推进作用,占据显著地位。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素养的形成,大多是在问题教学中开展和实践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知识教学活动中,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灌输的表面层次上,而应该将方法指导作为问题教学的最终目标,善于抓住数学问题形式多变特性和解法多样特性,根据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要求,设置具有问题性的教学情境,留给学生充足的实践锻炼时间,引导学生开展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反思解法以及辨析总结等探究实践活动,教师要进行适时指导和点拨,使学生掌握和领会相同类型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为有效探究活动开展提供方法指导。

案例:若x0是二次函数y = f(x)的零点,且m < x0 < n,那么f(m)·f(n)< 0 一定成立吗?教师在进行该案例教学时,采用学生先探究实践,再找寻问题解答方法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问题解答活动。学生在解题探究活动中,根据问题内容条件,认识到该问题实际是有关“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关系的练习题,因此,只要抓住“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进行问题的有效解答,就为解答此类型问题解答打下了基础。

由于学生存在着个性的差异,为了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练习分层进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结语

总之,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要充分“以学生为中心”,要体现“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交流,交流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提高”的教学理念。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一次机遇与挑战。探究式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参考文献:

[1] 程正龙.绝知此事须躬行———高职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策略应用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2(3).

[2] 林运蓉.探究式学习中高职生数学学习策略的培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1(6).

[3] 冀建文.高职数学探究式教学实践在线学科教学[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9).

[4] 欧金星.高职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J].新校园,2012(7).

(本文审稿 赵永霞)

猜你喜欢
高职数学探究式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高职数学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融合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