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位”视角探析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2014-04-23 08:16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苏京春
经济研究参考 2014年25期
关键词:生态位科技型金融服务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苏京春

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 靳宇宁

自1992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逐步经历了由“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的过渡,中小企业亦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和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2年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比达到企业总数量的98%以上,为我国新增就业岗位贡献达 85%左右,创造 GDP总额达60%,税收贡献达50%,无论在数量结构、吸纳劳动力能力、经济增长贡献和税收贡献方面,中小企业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中小企业发明专利数量占比达到65%,而新产品开发数量占比更是高达到75%,势必成为我国走创新型国家道路发展进程中的重中之重。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看到,持续多年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国家出台多方政策、银企结合开辟路径、政策性金融大力支持等多方调控手段综合运用的前提下,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近年来为培养科技创新力量而特别关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多生存在“一方面要深入科研、着力创新,而另一方面则捉襟见肘、入不敷出”的现状之中,使我们陷入深深的反思。本文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引出了应关注企业生态属性的思考,认为在进行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的进程中,应当首先将其还原至赖以生存的企业生态系统中,在此基础上探索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逻辑,并基于此回归对现存问题的认识和分析,提出了较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现状剖析

所谓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以创新为使命和生存手段的企业。尽管从广泛意义上来讲,其可以囊括科学研究、产品研制、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以及技术咨询等内容,但就我国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由于我国开始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时限较短,加之其没有与大型科技创新企业相抗衡的多方实力和市场份额,所以在产品的生产、销售等真正落实到效益的层面来讲仍显薄弱,企业本身主要仍以科技产品的研发和咨询为主。

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现状,我们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政策数量巨大,但许多尚需“接地气”。由于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我国针对于此出台了大量相关政策。从中央各相关部委到地方各级政府,从财政手段到金融手段,从法律法规到实施细则,政策数量总计可达几万条之多,并随着时间发展、新政策不断出台,各种政策汇编也层出不穷。然而,在庞大的、看似事无巨细的政策覆盖下,据多地相关调研资料及实录显示,相当一部分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落地,或与地方实情有出入而难以落实、或与企业现状错配而难以达到条件、或尝试推行而收效甚微等,与此同时,还存在着利好政策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阻碍了政策的最终落实。

第二,各地方资金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就目前我国科技金融体系中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现状而言,实际操作流程是到位资金由各省(市)依照实际情况在中央相关规定下进行资金的分配,因此分配的手段与政府的资金管理水平直接相关,如浙江、江苏等发达省份,资金多依托多级资本体系,能够充分调动民间资金,发挥较大的乘数作用,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而西部一些相对落后省份,资金的分配仍采用切块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撒胡椒面”的低绩效状况,但与现代金融较为脱节。同时,还存在部分资金流向不知名金融市场的例子,资金管理水平十分参差。

第三,政策性金融尚为完全发挥出引导作用。就现状来看,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确切实受到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但作为高于银行、保险、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政策性金融而言,仅起到与普通金融机构相类似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而应当在更高层面、更大程度发挥资金的引导作用。此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成功推行的公私合作伙伴(PPP)模式,目前在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方面尚未发挥作用,没有能够在更大程度上调动民间资本对创新的积极性。

第四,政策同步与因地制宜一定程度上存在矛盾。我国虽然区域发展十分不平衡,但是科技创新及金融服务相关政策的落实方面却施行全国同步,这带来政策因地制宜方面的矛盾。如通过浙江和云南的调研,我们发现同样一项政策:在浙江地区的使用已开始几近成为金融服务手段发展的桎梏,亟须更新换代;而在云南地区的使用其政策效果才刚刚开始发力,需要继续深入落实以发挥更大的效力。然而,为了兼顾全国政策的同步性,浙江地区需要在政策出台前打“擦边球”来实现自己的发展需求,而云南地区则需要在政策出台后打“擦边球”,来延续之前政策的效力,实现培养本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第五,科学研究等相关资金管理十分封闭落后。尽管目前已将科技创新作为重中之重,多维政策倾斜也非常明显,但实际操作中资金管理十分封闭,作为科技创新核心动力的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单位,财务报销中对科研经费不能领取劳务费等诸多错配的报销规定实际上从源头阻碍了激励机制发挥效力。

二、深层原因的剖析:企业生态属性与“生态位”

如上所述,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存在着部分政策不接地气、资金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政策性金融尚未完全发挥引导作用、政策存在“一刀切”现象以及科研资金管理封闭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试图在就政策论政策的传统分析方法上换一种思路,将这些问题与企业自身的诉求相结合以求探寻更为深层的原因。实际上,自泰勒于1911年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奠基管理学以来,企业管理理论也已经历许多阶段的演变和发展,随着三次产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变革,企业管理也进入到“企业仿生学”的研究阶段,这种将企业的生存环境比拟为生态系统的企业管理研究方法实际上更好地摆明了企业所处环境、企业相关机构、企业本身等的关系,并对市场中所有企业所处的不同位置做出“生物链”的比拟,得到所谓企业的“生态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逻辑,以正金融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探析。

(一)关于企业的生态属性。

在自然界中,生物体从外部环境中获取食物、水分等所需的营养物质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蓄能量,并将自身的组成物质分解以释放能量或排出杂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带来了生命体从出生到成长,到衰退再到死亡的有序发展。生物体在依赖于其获取食物、生存场所等资源的能力得以生存,遵循着“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期间存在着资源争夺、群落变迁、生存空间异位等生命现象,进而产生了生物种群间的竞争、捕食、寄生、共生等关系,自然生物种群有其特定的生物生态位,强行迁移或复制虽然不一定会导致种群灭亡,但却可能引起病变或引发连锁反应。

企业组织,与自然界中的生物体一样,虽然企业生命周期并非与生物体的生长阶段一样具有特定的规律性和有序性,但是其大致上也会经历孕育、出生、成长、成熟、衰退和死亡的生命历程。从生物体的特征出发对企业组织进行考察,表明企业是一个生命体,可以找出企业组织的生命特征,企业不断从外界获得资源,为企业生命体提供营养,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将得到的人、财、物、技术、信息等资源结合起来,经过内部的各种循环,消化吸收为企业内部的生产要素,这一过程就是同化过程。相反,企业将材料消耗,生产出合格产品的过程就是异化过程。同化与异化互为条件,缺一不可,相互转化,转化停止了,企业的生命就停止了。

区别于一般生命体,企业组织是具有高度目的性、能动性的构成,企业因其自组织的特性不断地自我修复、自我调节、自我完成,以其保持自身成长的动力从而使企业从较低级的组织形式向更高级的组织形式发展。

从企业发展条件来看,传统理论一直将企业看做相对独立的个体,生存的前提假设是在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个体作战,保持自己的自主性和垄断地位才能生存,是否与其他企业或其他社会相关,取决于企业自身需要和环境的稳定性。1996年,詹姆斯·弗·穆尔(Moore)提出了企业生态系统合作演化理论,该理论超越了以前的战略管理理论偏竞争忽视合作的缺陷,更加强调产业融合大背景下企业组织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商业生态系统内部各企业组织及其相关网络的互动与合作。

时至今日,企业不应把自己看做是单个的企业或扩展的企业,而应把自己看做一个企业生态系统的成员。任何企业都处于一个或多个生态系统中,其本身也可创设自身的生态系统,这个经济系统的目标不再是单纯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是为系统内“关系者”创造价值,使自己成为组织生态系统中有生存价值的成员。生态系统中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参与者,不仅包括供应商、顾客、竞争对手,也有政府、联盟者、相关机构等。理论界对商业生态系统的内容进行描述的研究成果较多,其中徐艳梅,范昕(2013)对企业生态系统及组成的研究结果较为完善。

图1 企业生态系统结构及组成

企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宏观因素的作用,也包括人、财、物、技术、信息等围观因素的流动,从本质上讲,这些因素在系统中的关系是协同共生的。

(二)生态位视角下的市场竞争: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存逻辑。

生态位(niche)是生态学中的重要概念,是一个生物单位(个体、种群或物种)生存条件的总集合体,分为基础生态位和现实生态位。参照生物生态位的概念,企业生态位描述的是企业在特定区域环境中所占据的空间位置和在特定商业生态系统中所发挥功能和产生价值的总集合体。

若两个企业组织发展完全依赖于类似的资源,造成生态位重叠的现象,会引起其在商业生态系统的激烈竞争,若企业个体间的生态位完全一致,那必然会是一番生死较量,具有竞争优势的一方会排挤掉其他企业,抢占行业生态链中的有利位置,保证自身的成长与发展。因此,现实的商业世界犹似自然界,不同类型的企业组织应该明晰自己的“生态位”,遵守“格乌斯原则”与其他商业组织类型错位发展。

但由于现代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张,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加之新的成长模式的出现以及企业边界的扩展,企业生态位的确定较之生物生态位更显复杂。企业的基础生态位和现实生态位也可能出现“移位”的现象,企业组织在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潜在生态位在某一特定时刻很难被完全占有的或需要重新界定。这都要求企业需要不断地重构企业生态位因子,提升利用商业生态系统内资源的效率,最终达到提升自身能力,生存下去。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中小企业中最活跃的因素,是高技术企业的雏形,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其不仅要具备自主创新的科研能力,也要有首先能够适应市场成长生存的能力。企业的可持续成长是艰难曲折的,规模的不断扩大是否等同于企业的成长,业务范围是否越多越利于企业的发展,都无一定论。即使企业“做强做大”是普遍追求,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仍需在众多企业类型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环境条件和资源基础,优秀的企业要善于优化生态位,发展过程中对自己的生态位进行控制、调整,甚至创造,从而找到自身的生存空间与成长对策。

三、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生态位”推动金融服务创新

基于以上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态位”分析,不难看出:从国内现状来看,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市场机制尚未完全理顺、密集型经济结构转型尚未完成的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处于产品价格、企业效益人力资源、生存发展能力等各方面竞争力非常薄弱的地位,尽管从产业链的角度目标是达到作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但就目前现状而言多以投资拉动,而非企业自身成长;从国际市场来看,由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带有后来赶超的性质,已经失去第一批市场领地占领时的先机,国际“生态位”已各有其主,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欲生存和发展,需要在技术上攻坚克难、赶超发达国家,才能最终突出重围。鉴于此,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存发展,落实到对金融服务创新的政策建议层面,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金融服务中应考虑将“重保护”取向纳入“重投入”取向。针对目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重投入”取向,我们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合理性,直接提高了多方对科技研究的重视程度,为现阶段发展最为主要的取向。然而,在该取向下,考虑到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在国内企业生态系统中的龛位和在国际科技型中小企业生态系统中的龛位,为了避免其受到多方巨大势力的影响,避免造成企业夭折、逼迫企业转型、导致企业非科技型兼并购等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不利的局面产生,还应当将“重保护”的取向纳入政策意向当中,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内生态系统尚未形成、在总体企业生态系统中龛位尴尬的局面,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此同时,应当特别注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退出方面的引导,考虑到其目前的生态龛位,对每一家都寄予成长壮大的期望显然不现实,而推动其形成良性动态系统的前提便是打通退出渠道,通过金融服务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切实认识成长、沿科技型轨道收购、通过竞争正常死亡等多重退出方式,并注重引导和鼓励已锁定生态龛位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做精、做尖、科学发展、站稳脚跟,而不是盲目做大、做强。

第二,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助力尽快形成生态体系。金融服务平台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金融服务机构的对接;二是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与既有政策的信息对称;三是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的对接。如上文所述的生态系统,我们认为若使科技最终成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首先应当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而这势必建立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生态系统的建立和良性运转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还可实现有效监控。目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地方特色,并且资金方面也存在各地方对资金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相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形成一个“大盘子”,应当通过搭建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为基础,逐步构建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生态体系。

第三,将政策性金融与PPP模式结合,并锁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引导服务。从科技型中小企业角度看政策性金融,主要问题在于政策性金融对其引导方面尚显不足;然从政策性金融角度看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对于我国政策性金融多年来形成的以开发型、投资型、进出口型、农业型为主导的结构而言,一下子倾力于科技发展也存在难度。PPP模式目前已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初显成效,其吸纳民间资金、引导民间资金、扩大乘数效应的效果非常明显。政策性金融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重要的引导作用,可考虑在此引导作用发挥下引入PPP模式,加大民间巨型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源源不断的支持力度,未来或可实现通过活跃的民间资本反过来激励金融服务创新的作用,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第四,政策不以“地域”为界,而以科技型中小企业“生态龛位”为准。鉴于我国地缘广袤,加之区域发展、城乡发展很不平衡,政策若以“地域”为界,势必存在如上文中所述发达省份与不发达省份之例,难脱“一刀切”之嫌,而若能实现以科技型中小企业生态龛位来选择所对应层次的政策,想必应可实现更高程度上的科学合理性。当然,这一方向固然是好的,但是在落实过程中涉及评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多项、多维指标,以及一系列相关准备工作,但仍不失为一个可供参考、具有长远效益的努力方向。

第五,避免硬性财务标准等管理机制对激励机制造成影响。从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发展历程来看,首先经历了从“无资金”到“有资金”的阶段,我国知识产权、可见加大投入是激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接下来应当考虑的是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资金监管的基础上,怎样通过制定合理的财务标准等管理机制,使资金真正落到实处。以科研项目为例,与国外项目特别注重对专家和科研产品的重视相比,我国的科研经费管理显然有诸多欠妥之处有待考虑。

[1]徐艳梅、范昕:《组织生态变迁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2]王宏达:《基于生态位视角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问题研究》,天津大学2007年论文。

猜你喜欢
生态位科技型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生态位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支持研究
生态位视角下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
基于生态位的企业成长理论研究
民营科技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顶天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