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型酸牛奶发酵剂的筛选及应用

2014-04-24 11:31乔成亚李海燕
中国酿造 2014年5期
关键词:凝乳发酵剂酸度

梅 芳,乔成亚,李海燕,孙 卓

(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光明乳业有限公司,上海 200436)

随着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对乳制品的需要日趋强烈。现在市场上最多的是搅拌型酸奶,通过这种工艺制得的酸奶更容易工业化。凝固型酸奶以其独特的品质一直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但是因常出现黏稠度低、组织状态粗糙、乳清析出等不良现象,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1]。同时在实际生产中,灌装后的产品不可能同时出入热库,也会导致同批产品的品质不均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很多方案是着重在增稠剂上,在提倡天然无添加的当前市场,挑选风味突出、弱后酸的菌种,确定恰当的发酵温度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以生牛乳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菌种和制备工艺。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生牛乳: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直投菌种SVV-A、SVV-B和09C-D:荷兰DSM公司;菌种组成均为保加利亚乳杆菌(L.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thermophilus);白砂糖(食品级):北京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

1.2 仪器与设备

LXJ-64-01 型离心机:北京医疗仪器修理厂;CP124S 型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公司;DY20K 型电子秤、PHB-4型精密pH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APV1000 型高压均质机:APV(中国)有限公司;SA-300VF 型压力蒸汽灭菌器:新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酸奶制作工艺流程

操作要点

生牛乳:各项指标检测符合GB 19301—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

标准化:脂肪≥3.1%;蛋白质≥2.9%;非脂乳固体≥8.1%。

配料:加入白砂糖。混料温度控制在55~60℃,混料后应保持搅拌状态20~30min。

均质:配料完成后,充分让其混合,然后预热至65℃,均质压力控制在16~18MPa进行均质。

杀菌:混合料加热至95~100℃,保温5~10min。

冷却接菌种:冷却至适宜温度后加入菌种。

灌装及热库发酵:注入容器后,送入热库进行发酵。

后熟:送入4~6℃的冷库进行24h后熟。

1.3.2 总酸度的测定

参照文献[2],采用吉尔涅尔度(°T)法测定。

1.3.3 pH值的测定

采用pHB-4型精密pH计测定。

1.3.4 凝乳时间的测定

间隔30min观察一次酸奶的状态,待出现凝乳现象时记录凝乳时间。

1.3.5 后发酵酸度的测定

在发酵温度下发酵12h后,测定酸奶的酸度。

1.3.6 持水力(water-holding capacity,WHC)测定

以离心管取待测样品30mL,并测定样品的质量W0后,放入离心机,3 000r/min离心20min后,取出离心管,静置10min后,除去上清液,测残余物的质量W。酸奶的持水力按下式计算:

1.3.7 乳酸菌活菌数的测定

将酸奶用灭菌生理盐水梯度稀释至一定数量级的浓度后,采用MRS琼脂培养基倾注平板培养,于42℃厌氧培养,48h后计菌落总数,测定乳酸菌活菌数[3]。

1.3.8 颠簸实验

每组随机抽取两个样品,平整并正面向上装在一个周转箱内,冷链运输到达目的地后,观察酸奶凝乳状态是否破碎、是否有明显乳清析出等不良现象。本实验选择300km的运输半径检验凝固型酸奶的抗颠簸能力和稳定性[4]。

1.3.9 产品的感官评价

邀请10位有乳品品鉴经验的专家组成评鉴小组,采用百分制评分法,对产品的外观组织形态、风味、口感、内部组织状态等进行评价计分。感官评分标准(满分100分)见表1。

表1 凝固型酸牛奶感官评分标准Table 1 Sensory evaluation standard of set yogurt

1.3.10 单因素试验

通过选择发酵剂、发酵温度和蔗糖添加量来确定其对凝固型酸奶的产酸能力、持水性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1.3.11 正交试验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将影响凝固型酸奶发酵工艺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综合分析,以发酵剂、发酵温度和蔗糖添加量3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L9(33),以确定凝固型酸奶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酵剂的确定

不同的发酵剂在凝固型酸奶中产酸及后酸差别较大,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改变发酵剂的种类,比较其凝乳时间、弱后酸能力、持水能力,同时结合感官评分来选择合适的发酵剂,发酵剂对凝固型酸奶的影响,结果见表2。

表2 发酵剂对凝固型酸奶感官评分的影响Table 2 Effect of starter on sensory score of set yogurt

由表2可以看出,09C-D发酵剂的凝乳时间比SVV-A和SVV-B短,SVV-B的弱后酸最强,在12h的发酵过程中,酸度为91°T,比SVV-A低14°T,比09C-D低25°T,同时持水力最强,感官评分得分最高,说明发酵剂SVV-B在较长时间的凝乳后,后期酸度不再增长迅速,提高了凝固型酸奶的品质。所以确定发酵剂为SVV-B。

2.2 发酵温度的确定

表3分别列出了5种不同的发酵温度条件下发酵的凝固型酸奶。比较其的凝乳时间、弱后酸能力、持水力,同时结合感官评分来选择合适的发酵温度。

表3 发酵温度对凝固型酸奶感官评分的影响Table 3 Effect of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on sensory score of set yogurt

不同的发酵剂的最适发酵温度不同,对于大多数发酵剂来说,发酵温度在低限时接近乳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繁殖。发酵温度在高限时可使酸奶在短时间内凝乳,从而缩短发酵时间。从表3可以看出,发酵温度对凝乳时间、弱后酸和持水力的影响比较大。所以确定发酵温度37~42℃。

2.3 蔗糖添加量的确定

表4分别列出了5种不同的蔗糖添加量下发酵的凝固型酸奶。比较其的凝乳时间、弱后酸能力、持水力,同时结合感官评分来选择合适的蔗糖添加量。

表4 蔗糖添加量对凝固型酸奶感官评分的影响Table 4 Effect of sucrose addition on sensory score of set yogurt

由表4可知,不同的蔗糖添加量对凝固型酸奶的持水力和感官评分影响比较大。增加蔗糖的添加量相当于增加酸奶的总固型物,能让持水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蔗糖的添加量过少,不能满足乳酸菌对碳源的需要,甜度不够,添加过多,能抑制乳酸菌的生长,而且会导致甜度过腻。所以确定蔗糖添加量6%~8%。

2.4 发酵工艺优化正交试验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发酵剂种类、蔗糖添加量和发酵温度这3个因素的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采取L9(33)正交试验设计,因素与水平见表5,正交试验结果及极差分析见表6,确定试验结果的准确度,对配方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见表7。

表5 凝固型酸奶工艺优化正交试验因素和水平Table 5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hogonal test for set yogurt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optimization

由表6可以看出,影响凝固型酸奶品质的因素主次顺序是发酵剂种类(A)>蔗糖添加量(B)>发酵温度(C),优化组合为A2B3C1,即发酵剂种类为SVV-B,蔗糖添加量为8%,发酵温度为37℃。

由表7可以看出,发酵剂种类对凝固型酸奶品质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5),蔗糖添加量对凝固型酸奶品质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0.05<P<0.1),发酵温度对凝固型酸奶品质的影响不显著(P>0.1)。

通过A2B3C1验证试验得到凝固型酸奶,其酸度93°T,活菌数为5.8×107CFU/mL,且品质最好,口感清爽,酸甜适口,质地均匀。

表6 凝固型酸奶工艺优化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Table 6 Result and analysis of orthogonal test for set yogurt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optimization

表7 正交试验结果方差分析Table 7 Variance analysis of orthogonal test results

2.5 颠簸试验分析

按3因素3水平设计了9组凝固型酸奶样品,交由工厂冷链物流车,发往河北和天津两地,组织状态呈现出不同状态,结果见表8。

表8 颠簸试验结果Table 8 Results of bumping test result

由表8可以看出,样品1、2、7经过长途运输后组织状态出现破损,有少量乳清析出,样品4、8组织状态完好,只是有少量乳清析出,样品3、5、6、9组织状态完好,无乳清析出。

3 结论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凝固型酸奶的工艺为:发酵剂种类为SVV-B,蔗糖添加量为8%,发酵温度为37℃。在此最佳条件下,凝固型酸牛乳的酸度为93°T活菌数为5.8×107CFU/mL。凝固型酸奶能够经受长途运输的颠簸性破坏,保证最终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品质。

[1]王 薇,赵新淮.几种增稠剂对凝固型酸乳质地及微观结构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07,28(8):201-202.

[2]骆承庠.乳与乳制品工艺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3]BEZKOROVAINY A.Probiotics:determinants of survival and growth in the gut[J].Am J Clin Nutr,2001,73(2 Suppl):399S-405S.

[4]李丽华,王红叶,贾军燕,等.凝固型酸奶的制备和质量评价[J].中国乳品工业,2010(12):49-51.

[5]郭本恒.酸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6]李亚蕾,李文霞,王 萍.枸杞桂圆酸奶生产工艺研究[J].中国酿造,2010,29(10):195-198

[7]李湘利,刘 静.凝固型香椿酸奶生产工艺的研究[J].中国酿造,2010,29(9):175-178

[8]高晓平,黄现青,孙灵霞,等.凝固型酸奶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1,27(5):517-519

[10]王钦德,杨 坚.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11]王 微,赵新淮.发酵温度及超声波处理对凝固型酸奶质地等的影响[J].中国乳品工业,2008,36(12):21-25.

[12]尚玉琳,孟祥晨.不同酸奶发酵剂的发酵性能比较[J].食品科技,2011,36(10):41-45.

[13]黄 强,俞 琳,赵广生,等.发酵条件对凝固型酸奶质地影响的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3,25(6):441-446.

[14]伍子玉,王 芳,刘俊红,等.凝固型酸奶生产工艺的分析[J].中国乳业,2007,12(10):44-45.

[15]郭清泉,张兰威.酸奶发酵机理及后发酵控制措施[J].中国乳业工业,2001,29(2):17-19.

猜你喜欢
凝乳发酵剂酸度
温度对黄粉虫凝乳酶凝乳特性的影响
高效、绿色、环保发酵剂——酵素菌速腐剂
浅谈电位滴定方法在柴油酸度分析中的应用
响应面法优化红曲奶酪加工工艺
功能性乳酸菌发酵剂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一种固态发酵窖池酸度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凝乳条件对干酪凝乳质构及成品的影响分析
凝乳形成过程及其流变与结构性质的研究进展
牛乳新鲜度与牛乳酸度关系的探讨
喷雾干燥法制备直投式霉豆渣发酵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