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灌肠液对7种致病菌体外抗菌作用的初步研究

2014-05-04 02:53黄涛阳陈龙浩欧小龙翁燕君谢新民
中国药业 2014年18期
关键词:平皿琼脂盆腔炎

黄涛阳,陈龙浩,王 晖,欧小龙,翁燕君,谢新民

(1.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药剂科,广东 广州 5100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联勤部药品仪器检验所,广东 广州 510500)

慢性盆腔炎灌肠液为根据《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大承气汤而得,由毛冬青、穿心莲、黑老虎、桂枝提取浓缩而成。方中毛冬青性味苦、甘平,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之功效,穿心莲性味苦、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效,两者共为君药;黑老虎性味酸甘、微温,有活血散瘀、行气止痛、消肿、抗炎、解毒之功效,为臣药;桂枝性味辛、甘、温,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之功效,为佐药。四药合用,起到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对慢性盆腔炎有活血化瘀、破血化瘀、散结(针对体内有形的包块)的作用。为了减少临床抗生素的使用率或药物用量,降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费用,提高该中药制剂的使用率,笔者通过观察慢性盆腔炎灌肠液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伤寒沙门杆菌、福氏志贺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以试验评价该制剂药物浓度的合理性[1-2]。

1 试验材料与试药

大肠埃希菌(ATCC 8739),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P),铜绿假单胞菌(ATCC 9027),伤寒沙门杆菌(ATCC 14028),福氏志贺杆菌(CMCC 51572),化脓性链球菌(ATCC 19615),均购自上海复祥生物公司;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来自本院临床收集分离的菌株,经常规方法鉴定。以上细菌在试验前经琼脂平板划单菌落分纯,37℃培养24 h后分别稀释至终浓度105cfu/mL备用。操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培养基营养肉汤由北京双旋微生物培养基制品厂提供,批号为120110;MH琼脂由美国BD公司提供,批号为875661501。

慢性盆腔炎灌肠液均为本院制剂,批号为20130302,规格为每瓶250 mL;2倍剂量慢性盆腔炎灌肠液为本院制剂,批号为20130302,规格为每瓶250 mL。采用二倍稀释法将药物分别稀释为原药物的1(用2倍剂量慢性盆腔炎灌肠液),1/2,1/4,1/8,1/16,1/32,1/64倍的含药琼脂平皿培养基,备用;设阴性对照组,加菌液及空白琼脂,不加药。以上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2 方法与结果

2.1 抑菌试验

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将稀释好的菌液用多点接种法分别接种于上述各含不同浓度药物的琼脂平皿培养基的表面,37℃培养18h,无细菌生长的平皿中所含药物的最低浓度为MIC。结果见表1。

最低杀菌浓度(MBC)测定:测出 MIC后,依次将未见细菌生长各管培养物分别吸取0.1mL倾倒于平皿上,用推杆推匀,37℃培养18h,平皿上菌落少于5个最小稀释度的药物浓度即为MBC。结果见表2。

2.2 试验结果

慢性盆腔炎灌肠液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明显的抑菌活性,化脓性链球菌、伤寒沙门杆菌、福氏志贺杆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对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活性不明显。慢性盆腔炎灌肠液具有一定的体外抑菌活性,现时的药物浓度为最适合的药物浓度。

表1 慢性盆腔炎灌肠液对7种细菌的MIC

表2 慢性盆腔炎灌肠液对5种细菌的MBC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系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3]。慢性盆腔炎常由于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疾病迁延所致,也可无急性盆腔炎病史。本病具有病程长、病情顽固、缠绵难愈、复发率高的特点[4]。目前,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除使用抗生素外,尚无其他方法。但长期使用抗生素致耐药菌产生及双重感染,静脉滴注抗生素,药物不易达病变部位,亦不能消除盆腔粘连和炎性包块,以致久治不愈,复发率高,经济负担重,药品不良反应明显。由于女性生理解剖的特殊性,病灶主要在盆腔,而直肠与子宫、附件邻近,采用中药灌肠的方法治疗盆腔炎,药物通过直肠黏膜吸收,通过直肠与肛门静脉,可有效避免药物对肠胃的刺激,还可避免消化液对药物的破坏和影响,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且吸收快,作用时间短,药物直接作用于盆腔,彻底治疗炎症[5]。

慢性盆腔炎灌肠液用于慢性盆腔炎可减少或避免全身使用抗生素,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由于慢性盆腔炎灌肠液的治疗费用远低于单独使用抗生素,或该制剂联合使用抗生素以缩短疗程,显得较经济,有利于降低药物治疗费用;该制剂的抗菌、抑菌作用可能不会导致耐药菌株产生,降低了耐药风险。

综上所述,慢性盆腔炎灌肠液具有一定的体外抑菌活性,现时的药物浓度为最适合的药物浓度。慢性盆腔炎灌肠液为中药灌肠剂,使用安全,经济实惠,患者易于接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邓卫东,张文斌,莫玉芳.广东土牛膝合剂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J].今日药学,2010,20(7):16-17.

[2]李明春,马守栋,曹恩惠,等.纳米银溶液及其凝胶的体外抗菌作用[J].中国药房,2012,23(21):1947-1948.

[3]李洪艳.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24):129.

[4]徐云霞,李伟莉.慢性盆腔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近况[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21(1):85-87.

[5]卢海燕,王小蓉.自拟中药灌肠汤治疗盆腔炎性包块50例[J].中国药业,2002,11(5):80.

猜你喜欢
平皿琼脂盆腔炎
响应面法优化羟丙基琼脂制备工艺
消除国产琼脂磷酸盐沉淀的工艺优化及设计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EasyDisc法与传统平皿计数法检测水中菌落总数的比较
马传染性贫血琼扩试验中琼脂配比浓度及温度因素对琼脂板制作的影响
一种新型猪场消毒设备空间消毒效果的评价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柠条种子伞形采集器的设计与应用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琼脂块模具的开发及改良
基于伺服控制的平皿自动分装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