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教育在高危药品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

2014-05-04 02:53
中国药业 2014年18期
关键词:医嘱药学医护人员

(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药学部,四川 南充 637000)

医疗机构是药物使用的主要场所,合理使用药品,保障患者安全,减少可避免的严重药品不良事件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但不合理用药是医疗机构中最常见的对患者造成危害但又可避免的行为之一[1-2]。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1995年至1996年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致患者严重受创或导致患者死亡的用药差错仅涉及到一小部分较特殊的药物,ISMP将这类药物定义为高危药品。高危药品的用药特点是差错不常发生,一旦发生则后果严重。加强高危药品管理是2009年卫生部《医疗机构药学部门建设与管理》和《卫生部医院药师管理检查项目与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重要内容[3]。在临床用药环节中,医生对药物知识掌握欠缺及护理人员操作失误和不规范的行为均是导致不合理、不安全用药的重要因素[4],因此加强对医护人员关于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用药教育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认知度及职业素养,在高危药品的管理工作中尤其重要。笔者结合我院对医护人员进行高危药品用药教育的实践,探讨用药教育在提高高危药品管理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参与调研医护人员的基本情况

由各临床科室抽调各级职称、各级学历、各级工作年限的在职工作人员参加调查与考评,其基本信息见表1。

1.2 调查问卷涉及内容

调查问卷设计满分100分,60分以下为不合格,60~80分为合格,80分以上为优秀。内容:高危药品的概念、种类及各类代表品种(答对1种记1分,最高10分);高危药品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高危药品的正确给药途径;过量及误用的解救措施;护理注意事项;配伍禁忌及配制浓度、滴注速度;禁忌证及适应证;高危药品医嘱转抄及执行医嘱的注意事项;高危药品的规范化领取、贮存及管理;我国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

表1 调查样本基本结构(人)

1.3 高危药品临床管理工作检查内容及判定标准

检查内容:高危药品是否由专人管理、专区(柜)存放;是否设有醒目的警示标志;病区高危药品是否定量贮存;高危药品交班记录是否完整;高危药品的贮存条件及效期管理是否符合要求;高危药品的医嘱转抄及执行是否双人签字;是否制订高危药品用药差错上报表格和上报体系;是否对新员工进行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培训。

判定标准:以上内容均采用1/0的评判标准,即有/无、是/否为1/0。该项目80%以上临床科室检查达标为该检查项目达标。

1.4 用药教育形式及内容

在医院管理层的支持下,由本院药学部选派高级职称的药师举行高危药品相关知识的院内培训,参培人员分为4批,1周1次,1次培训周期为2周,2周培训结束后进行考试。培训内容包括高危药品的概念、目录、高危药品的潜在风险因素及出现差错的解救措施、高危药品的合理用法用量、正确的给药途径、使用过程中的用药监护、高危药品的规范化领取、贮存及医护人员在高危药品的使用中分别应注意的事项等内容。

2 结果

用药教育前后医护人员高危药品知识考评情况见表2。本次共检查临床科室30个,检查内容共8项,检查情况见表3。

表2 医护人员高危药品知识考评等级情况[例(%)]

表3 高危药品管理工作检查情况分析(个)

3 讨论

2012年,ISMP重新修订的高危药品目录共22类及其之外的10种药物[5],同年,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确定的高危药品共23类及13种。并根据其潜在风险对患者的危害程度,划分为A,B,C 3级,实行分级管理策略[6]。高危药品目录所包含的药物品种有100余种,其使用几乎涵盖了所有临床科室,其正确使用对临床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高危药品强调的是“使用不当”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而“使用不当”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不当。陈珲等[4]进行的临床不安全用药行为关联因素的研究表明,人员因素是重要的关联因素,人为因素导致的不合理、不安全用药现象最常见,也是最应该避免的。而人员因素中药品知识缺乏的构成比为重要因素,占47%,因此,加强医护人员的用药教育和培训,提高其药学知识、用药风险意识及职业素养在高危药品的管理中占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次参加培训的医生93人,护士167人,共计260人。在高危药品用药教育培训前的考核中,医生、护士不合格率分别为60.22%和68.86%,不合格人员分布与学历、职称、工作年限无相关性,表明本院医护人员普遍欠缺高危药品的相关知识。大部分医护人员对高危药品的概念、具体分类及品种认识模糊,仅能答出高浓度电解质、细胞毒化药物等少数几个品种,护士对高危药品的用法用量、正确的给药途径大多不了解,片面地认为按医嘱执行即可,个别护士甚至认为出了差错也是医生的责任,与己无关。对高危药品使用过程中的护理监护要点、滴注速度、配伍禁忌等认识肤浅。在医嘱转抄、执行医嘱过程应双人复核,高危药品应专人管理、专区存放等方面有清晰的认识。大多数医生对高危药品过量及误用的解救措施、禁忌证与适应证、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等方面的知识欠缺,片面地认为按说明书使用即可。医生是处方的责任人,在医疗行为中的尽责对临床用药安全合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直接执行医嘱对患者用药,其对高危药品的认知度与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密切相关[7]。通过高危药品用药教育的培训,医护人员的考试合格率达100.00%,优秀率由培训前的4.30%和1.80%分别上升至培训后的30.11%和44.31%,医护人员高危药品的认知率显著提高。

在院内高危药品使用情况的检查中,用药教育前,临床各科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未建立高危药品差错上报表格及上报体系,对新员工进行高危药品相关知识培训并有记录的临床科室只有10个,占33.33%,高危药品定量存放的科室也只有8个,占26.67%,高危药品专区存放工作也落实不到位,主要是因为护士对高危药品品种不熟悉,导致个别高危药品与普通药品混放。经过用药教育培训,高危药品检查项目的各项指标均达标,在药学部的配合下,设计并实施了高危药品差错上报表格及上报体系,规范了新员工高危药品岗前培训的具体内容,启用了统一的高危药品标识及交接班记录本。全院高危药品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取得长足进步。

高危药品的规范使用是关系医疗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高危药品的管理中,应建立医、护、药互动结合的科学管理模式。医院药学部应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为医生、护士及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用药咨询与服务[8]。医院药师应走出药房,深入临床,参与高危药品的使用及管理,定期、及时向临床反馈国内外最新的高危药品信息及案例,建立高危药品管理体系,定期对临床科室高危药品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加强对所有接触高危药品的医生、护士及其他医护人员进行专门的高危药品管理培训[9],通过用药教育来提高医生的用药风险意识,规范其处方行为。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提高其正确使用高危药品的能力及对错误医嘱的鉴别能力,避免盲目地执行医嘱,规避用药风险,杜绝药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马丽萍,孙正国,张晓乐,等.我院高危药品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药房,2012,23(45):4 259-4 262.

[2]Belknap S.“Hight-alert”medications and patient safety[J].Int J Qual Health Care,2001,13(4):339.

[3]侯 颖,叶 欣,宋洪涛.医疗机构高危药品管理[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16):1 399-1 401.

[4]陈 珲,郭代红,杜晓曦,等.临床抗菌药物不安全用药行为研究及成因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0,7(12):726-729.

[5]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s Practices.ISMP′s List of Hight-Alert Medications[EB/OL].http;//www.Ismp.org/tools/highalertmedications.pdf.2012.

[6]中国药学会医院专业委员会.高危药品分级策略及推荐目录[EB/OL].http://www.cpahp.org.cn/ccyyf/news/201203/1435.htm

[7]宋福星,翟所迪,张洪军,等.药护结合提高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认知度的调查[J].中国药房,2011,22(40):3 763-3 675.

[8]唐 捷,龙 云,龙 凤,等.浅议医院药学服务的发展趋势[J].西部医学,2012,24(11):2 240-2 242.

[9]张钰宝,都丽萍,梅 丹.美国医院药学会全国调研[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1(3):173-180.

猜你喜欢
医嘱药学医护人员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室不合理医嘱分析及对策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光绪《黔江县志》的药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