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被”字句新用法探析

2014-05-06 07:21李晟爱
语文学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被动式被动现代汉语

○李晟爱

(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新乡453400)

近年来在媒体中“被”字句的使用出现了新的用法,而且出现频率较高。“被”字句是被动句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除了用“被”字引入施动者,还用“叫(教)”、“让”、“给”引入施动者,在这类词语后面加动词通常是表示完结的动词。但在媒体中频繁出现的“被”字句的新用法,“被”字后面引入的施动者不再出现,在“被”字后面的动词有的表示完结而有的不表示完结,甚至可以加名词表示动词意义,例如被时代、被小康、被慈善。而其他几个用来引入施动者的标志词语“叫”、“让”、“给”则没有这种用法。本文将从被动句和“被”字句的发展,“被”与“叫”、“让”、“给”的对比,“被”字句新用法的语用价值三个角度来分析媒体中“被”字句的新用法,而其他标志词没有出现这种用法的原因。

一、被动句的发展

(一)、被动句是现代汉语的基本句式之一,被动句的产生很早,大约出现在春秋之后,当时“被”字还未用到被动句中,被动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

1.“于”字句,用“于”介引出施事的人物或处所,把被动词放在“于”的前面:

郤克伤于矢。(《左传》)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

2.“为”字句,用“为”做助动词,在“为”和被动词之间插入一个名词,这个名词代表的是施事者: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上)》)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史记》)

这种结构渐渐被“为……所……”代替。

3.“见”字句,用“见”字作助动词,“见”直接加被动词:

出必见辱。(《孟子》)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

这一时期“被”字的主要意思还只是“覆盖,施及,蒙受”的意义,还主要是一个动词,后面要加宾语,而很少加动词。

(二)到了汉代,被动句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

1.“为……所……”式,这是由“为”字句发展而来的。

2.“被”字句的普遍使用。“被”字句大约萌芽于战国末期,到了汉代才开始普遍使用,但与现在的“被”字句使用不同,在“被”的后面仍不能出现施事者而是直接加被动词,如果需要指出施事者还是要用句式1。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史记》)

石庆虽以谨得终,然数被谴。(《汉书》)

(三)中古时代,被动句有了新的发展,不仅“被”字句使用更广泛,而且在“被”的后面也能插入施事者,在口语中逐渐代替了“为……所……”式:

且为辛苦行,盖被生事牵。(杜甫《赠李十五丈别》)共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杜甫《独酌成诗》)

肯信春光被雨欺。(杨臣源《早春即事呈刘员外》)这种被动式也就一直沿用下来了。

由于被动式和处置式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动词后面不带宾语,从意义方面看,差不多所有的带施动名词的被动式都可以转化为处置式。

二、“被”的用法的发展演变

(一)被,本义“寝衣也”。(《说文解字》),名词,引申为动词,就是“覆盖”的意思,再引申“施及”义,这种意义的“被”字常用于褒义或中性色彩,很少用于贬义或不好的方面,这意义多是主动施加动作在宾语身上,所以仍然是普通动词:

西被于流沙。(《书经》)

光被四表。(《尧典》)

泽被生民。(《孟子》)

泽被后世。

(二)“被”由“寝衣”引申作动词,另一意义“蒙受,遭受”,这一意义主要是被动地承受某一事物或结果,显然这一意义是助动词“被”的来源:

寡人不详,被于宗庙之祟。(《战国策》)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战国策》)

百姓无被兵之患,髡有璧马之实,于君何伤乎?(《战国策》)

三、比较“被”和“叫”、“让”、“给”

现代汉语一般认为“被”多用于书面语和庄重场合,而“叫”“让”“给”则多用于口语。它们虽然都是被动句的标志词,但在使用过程中除了语体上的差别还有其他的一些区别。

(一)“被”“叫”“让”“给”表义比较

在《现代汉语词典(2002增补本)》中有三个“被”,被1为“被子”义;被2为“遮盖”、“遭遇”义;被3为“用在句中表示主语是受事”,“用在动词前构成被动词组”义,如:被压迫,被批评。显然这三个“被”分属三个不同的词,被1被2都是名词,被3是用来表示被动引进施动者的介词,本文只讨论被3。

《现代汉语词典》中就有两个“叫”,叫1为“叫喊,招呼,称呼”义,叫2为“使令,命令,容许,被3”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一个“给”,有“授与,替,被3”义。

《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一个“让”,有“谦让,请,容许放任,被3”义。

比较“被”、“叫”、“给”、“让”四个词可以看出,介词“被”是一个词,专门表示被动意义,其他三个词表被动只是几个义项中的一个义项,而它们的动词义项更常用。

《现代汉语八百词》对“被”、“叫”、“让”表被动进行了比较,书中指出:1.“叫”“让”表被动用法基本上和“被”相同,“叫”、“让”用于口语,“被”用于比较庄重的场合。2.介词“叫”、“让”后面是指人的名词时可能和动词用法发生混淆,产生误会,“被”字没有这个问题。例如:

介词“给”一般没有这一问题,它与“被”的区别在于语体色彩上。

(二)“被”、“叫”、“让”、“给”用在被动句中结构上的比较

这四个词表被动用在被动句中,都用来引出施动者,在表施动者的名词后面加表示完结义的动词,S+被(叫,让,给)+O+V(了),这是标准形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标志词“被”的时候宾语可以省略,但使用其他标志词的时候施动宾语一般不能省略。例如:

1.蛋糕被弟弟吃完了。 蛋糕被吃完了。

2.蛋糕让弟弟吃完了。 *蛋糕让吃完了。

3.蛋糕叫弟弟吃完了。 *蛋糕叫吃完了。

4.蛋糕给弟弟吃完了。 *蛋糕给吃完了。

“被”可以放在动词的前面构成被动词组,而其他几个词不能直接放在动词前面构成被动词组。

(三)“被”、“叫”、“让”、“给”应用范围的比较

使用“被”的被动句按功能可以分为两类:表示不幸或不愉快的事情;承赐型被动句。在“被”的后面所用动词既可以是表示不幸不愉快的动词也可以是表示积极的好的方面的动词。例如:

1.杯子被摔碎了。

2.由于他的优秀表现,他被授予了优秀工作者的称号。

使用“叫”、“让”、“给”用来表示那些对主语代表的事物来说是不幸的或者不愉快的事情。例如:

谁知道那孩子又给狼衔去了呢。

这句话却不料叫金旺他爹听见……

有几个让火烧得焦头烂额的。

四、“被”字句新用法的语用价值

在“被”的后面一般都有表施事者的名词,有时名词可以省略,但一般可以补充出来,在名词的后面加表完结的动词,这个动词是可以带宾语的。在网络报纸等媒体上出现的“被”的新用法在结构上主要有以下特点:(一)“被”后面直接接动词,没有标施事者的名词,并且一般不能补充出来。(二)“被”后面直接加动词,也可以加名词,“被”后面所加的词类更加灵活多变,但都能从意义上理解为被动。(三)“被”字后面的动词一般不表示完结意义。(四)此类被动式不能转化为处置式。

“被”字句按功能可以分为两大类:表示不幸或不愉快的;承赐型的。此功能和“被”字后面的动词有关。而在媒体上出现的新用法,“被”字后面的动词既可以是不幸或不愉快的,也可能是积极的好的词语,也可能是中性词语。例如:

1.我们不能使之被维护,能够使之被“无法显示”,而且汉语网络界跟进这些变革风标作的网站也纷纷被维护了。

2.反抗被描写和荣辱开放社会,这个看似二律背反的命题,正是当代艺术家们的立身之地和磨炼之场。

3.解读被时代发出的民意信号。

4.舆论界一股风刮起了“被”字句:被代表,被捐款,被失踪,被自愿,被就业,被自杀,被小康,被开心,被增长,被缴税,被腐败,被全勤,被慈善……

以上例子中的动词就有表示不幸(自杀、失踪等),也有表示好的积极的(就业,增长等),也有中性的不带感情色彩的(无法显示、代表、描写等),除了动词还有名词(小康、时代等)形容词(开心、腐败等)。这些词语的词性不同感情色彩不同,但用在被动句中不再有区别,都用来表示主语被动地接受某些东西,意义接近被动式(一),但表示积极的好的词语如就业、增长等,并不是真正被增长,只是数据上的增长,人们又被增长就是为了表达不满,在语用上用于反讽,增强语言的效果。这类用法中不出现施动者,也不能补充出来,但施动者很明显,但又不能或不便说出,例1中被维护、被“无法显示”没有施动者,但针对这一事件,施动者很明显。这类用法往往是针对某一事件采取的说法,针对某一事件,施动者不出现,语言简练,而讽刺效果更加明显。

被动式本来就有表示被动接受的意思,而不幸和不愉快的意思用得也很广泛,用在这里,虽然“被”字后面的谓语的色彩不同但都与被迫联系在一起,变得不幸不愉快。“被”字用在被动式中表施事的名词也经常可以省略。

在媒体中使用这一句式能简洁又准确地反映事实。

五、小结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被”字句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变得越来越丰富。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的,社会的发展极大地影响着语言的发展,社会发展迅速语言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社会发展对语言最大的影响是词汇,同时也会影响语法的发展。“被”字句这一新的语法现象能否长期存在并进入到相对较稳定的语法中去还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1]王力.王力文集(第三卷)[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

[2]王力.王力文集(第九卷)[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商务印书馆,1980.

[4]邢福义.承赐型被字句[J].语言研究,2004(3).

[5]吴门吉,周小兵.被字句与叫让被动句在教学语法中的分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7).

猜你喜欢
被动式被动现代汉语
被动式音乐疗法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被动式节能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蔓延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第五课 拒绝被动
被动式低能耗建造技术探析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