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速写及其向笔墨语言的转换

2014-05-12 09:23王毅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硬笔速写物象

王毅

(玉溪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艺术]

山水画速写及其向笔墨语言的转换

王毅

(玉溪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山水画:山水画速写;笔墨语言

山水画创作离不开对自然的观察、提炼和写生.在现当代,以写生为依托而创作的山水画派众多,诸多水墨大家都画了大量的速写,他们长期亲近自然,观察自然,在创作当中体现出极大的创造力,这是和写生速写分不开的.在写生中,面对真山真水的切身感受不仅有利于消化从古人那里学来的传统技法经验,同时也利于使一些我们所学到间接经验得到印证和检验,从而总结和发现新的规律,积累新的感受,使艺术创作之路越走越宽.

速写写生作为当代山水画写生的方法之一,相对笔墨写生来讲其作画工具便捷,绘画形式简练概括,能在短时间内扼要的画出观察物象的主要特点及总体感受.速写写生是近现代东西文化相融合,在中国特有的艺术环境中与中国绘画特有的线相结合,经几辈艺术家实践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线结构造型方法.这种绘画方式的出现对于传统写生方式具有相得益彰的作用,对于当代水墨创作影响极深.山水画创作离不开对自然的观察、提炼和写生.在现当代,以写生为依托而创作的山水画派众多,同时也成就了许多杰出山水画大家,这些大家所创立的新的山水画样式极大地扩宽了我们对于传统山水的审美体验.

20世纪以来,诸多水墨大家都画了大量的速写,如李可染、李苦禅、黄宾虹、傅抱石、石鲁等,他们长期亲近自然,观察自然,在创作当中体现出极大的创造力,这是和写生速写分不开的.再如笔者的导师段七丁教授,其在速写和创作之间共同着力,相互得益,创作出自己的山水面貌,所以作为后学的我们更应注意山水画速写和笔墨语言之间的实践和转换关系.在写生中,面对真山真水的切身感受不仅有利于消化从古人那里学来的传统技法经验,同时也利于使一些我们所学到间接经验得到印证和检验,从而总结和发现新的规律,积累新的感受,使自己的艺术创作之路越走越宽.

目前,山水写生在国内各大院校的山水课程中所占的比重也非常大,而在写生中提倡以速写来进行写生和辅助笔墨写生及创作的教学方法也颇有成效.此外,在当代山水画家中也有很多以速写来带动创作的实例资料,国外的许多学者也在这一领域做了许多研究.由此,山水速写及其与笔墨语言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当代山水教学和创作中不可缺少的研究课题,对其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在进行山水画速写时做到有的放矢,景物刻画细致准确,也可以使我们在对其进行笔墨语言的转换时能更好地把握全局,取舍自如,使自然之造化及创作之构思得以生动表达.

1 速写与构图

在速写写生中,我们可以把理解传统、关照自然、酝酿创作三个环节结合在一起,还可以把基本功的几个方面:造型能力训练、自然规律的研究、传统技法的消化糅合和在一起进行,可以说一举数得.

速写过程也是构思的过程速写是山水画写生中最常用且便捷的方式.速写一般都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景物的临摹,要求能够提取自然景物中最典型、最主要、最概括的部分,且画出的景物要自然生动,不刻板和概念化.山水画速写是点、线、面相结合,以线结构为主来勾画自然物象的形体结构,是对形式语言的一种追求和尝试.通过速写,可以不断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笔线结合和形体结构能力,并形成自己的速写特色.所以,有些速写虽然寥寥数笔但却意味无穷.

在生活中,画速写是观察、体验、记录的一种好方法.速写的过程就是认识对象、研究对象、把握对象的过程.中国画的笔墨造型要求下笔用线要肯定并准确生动,多画写生速写对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很有帮助.同样,速写也是山水画创作最初的构思过程,在勾写物象的同时也经营了物象之间的组合关系,如前后关系、疏密关系、虚实关系、错落关系、主次关系等.这些构图原则在速写时有意无意得以落实且构图形态比较轻松、灵动,少了刻意,多了自然.山水画强调意境表达,这与构图是分不开的(如图1、2).不同的意境传达必然要选择不同的构图形式,而利用速写就能反复推敲、考虑和研究构图的巧妙性和可能性.不同的构图有着不同的形式美感,而生活当中最能发现各种不同的形式美感.所以速写是和构图的思考探索同时进行的.另外,中国画的特点在于传神写意,而意之有无全得于心.意之表达通过可视、可感之行,行备于法,于法无他途,惟勤学苦练而已.由此可见,在写生时应常用速写写生,通过形象生动之线,既可表现物象形体结构,又可调动情感引发共鸣,形成美感,同时也初步完成了构思的过程.

图1 苏州园林速写

速写创作带来了初创空间中国画讲究意象,其对自然的观察方法和表现程式与西方的绘画迥然不同.画山水画要观察自然和认识自然,须常在山势起伏转折、烟云流水变换中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和韵律.速写是对自然生活最直接的反映,是生活与艺术创作之间沟通的桥梁.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画家去深入生活,搜集素材、融化素材的过程同样也是创作实践的过程.只有在对古人和传统技法有了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在对自然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我们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所以,速写与创作是互为联系互为促进的.其表现在:其一,速写是搜集素材为创作做前期准备的过程.其二,速写作品本身就是较为完善并带有创作特点的作品.其三,速写写生与山水创作具有一致性的表现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速写画的好,那么水墨创作也就具备了成功的基础.因此,速写不仅是记录生活和搜集素材的手段,也是进行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山水画家所必须掌握和具备的绘画技能.

速写写生是画家在长期的写生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立的绘画艺术.它以其简约、准确的表现形式传达艺术家的情感及其对生活的观察与感受,同时也反映出了画家的审美和技法水准.画家在表现对象时发挥主体的创造精神,使审美感受得到深化、升华.对景写生时并不是一味的将自然物象搬到速写本上,优秀的速写作品从观察到落笔都呈现着艺术创作的各种要素,诸如观察物象、构思构图、造型比例等都要加以概括提炼.画家在较短的时间内要对这些要素做出准确的判断并付诸实践,使自然的物象转化为艺术的形象,这既注入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智慧.这是一个创作思维的过程,即使看似草草的几笔,却透出了画家潜在的个性和审美追求.一个画家习惯于这种敏锐的创作思维活动,那他就在创作上具备了有利的条件.叶浅予曾说过:“在我的艺术实践中,生活和速写已经结成不可分割的关系.我的速写本既是我的形象资料库,也是我的生活日记本.翻翻这些日记本可以从中温习生活,启发创作构思.”①姚治华.从叶浅予艺术实践中受到的启发[J].美术研究,1981(2).再如段七丁老先生的山水速写,不只是自然山水原型的再现,而且是艺术的再创造,其数以千计的速写作品,所用线条简洁精练,山石树木造型富有韵律,用笔果断有力,不但概括明快又具有毛笔线条行云流水般的韵致,给人以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段七丁老先生不但把速写看做是一种记录形象的手段,而且也把它当成了一种独立的创作体裁.而在中国传统的创作方法中,写生与创作也往往并无严格的界限.所以,面对自然对象加以概括提炼的写生作品也可称创作,画速写可以发现生活之美及创造艺术之美,同时速写创作也给水墨创作带来了初创空间(如图2).

图2 苏州园林水墨

2 速写线条具有灵动性、单纯性和较强的刻画能力

硬笔速写与结构刻画速写工具的使用范围很宽,可以用铅笔、钢笔、圆珠笔、毛笔等绘画工具来表现.纸的使用也很广泛:如一般的白纸、毛边纸、新闻纸、宣纸、卡纸都可以.但是在写生当中还是以硬笔速写为主.因为硬笔速写在刻画结构上有着比较深入的优点.

硬笔山水画速写表现所写物象,首先要解决的是造型结构的问题.中国绘画有别于西方的绘画,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中国画独特的造型上.因此,理解中国画的造型特点是理解中国画的关键.齐白石先生认为艺术的独特性在于:“妙在似与不似之间.”②李宁,孙群.谈齐白石“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真实性本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4).指的就是追求象外之韵,要不拘于事物的外形,在似与不似之间将事物的内在本质表达出来.所谓“似”,不是对客观自然对象的模仿,而是客观对象根据审美标准进行创造性提炼和升华的结果.所谓“不似”也并不是指外形的“不像”,而是经审美提炼加工后比原型更高更真实的“似”.同样,在速写中对于所画对象的造型标准也是“似与不似”.我们在速写中要多思考多观察,因为画速写容易照抄外在的物象.如对景物写生画一棵树,往往容易陷入误区,就是反复刻画调整树的外形,关注其像与不像.而局部观察及其描绘反而会令树失去其整体的风貌和神采,这就失去了写生的意义.所以速写要求“舍形取意”,这是写生速写的根本目的,而这一要求用硬笔速写来完成更具有可操作性.因为,硬笔在具体的物象刻画时可以不断的反复修改刻画记录,直到得到相对满意的效果.此外在速写写生中,我们所收集的素材要具体全面,有些不熟悉的物象不能一挥而就,必须认真的对其进行艺术性的研究与刻画,这样才会有所收获.速写中用硬笔为工具还可以放慢节奏,多关注物象的内在规律和变化,进行认真仔细的绘制,这样获得的写生信息会更有效、更有价值.

以笔者在甲根坝的速写为例.在去此地速写之前,笔者并没有太多的硬笔山水速写的经验.到了此处,现场的场景和氛围让我十分有感触.画的过程中也没有太多的想怎样去画眼前的一系列新鲜物象,而是观察的很仔细,画的很慢,真诚地一笔接一笔的勾画,生怕没有表达清楚自己的感受.一开始,一天最快的速度就只能勾画两张,但最重要的是在画的时候是有想法、有理解的.直到现在,笔者还很清楚的记得甲根坝主要的道路方向,房屋的特色以及整个甲根坝的山形地貌.正是由于这些深刻记忆,速写才能得到比较深入的刻画.所以,硬笔速写首先是要在思想理解速写的对象,只有理解的东西才会记忆清晰,也才能做到刻画深入.

速写是感性认识的最好记录相对于水墨画的创作,速写最大的特点是方便快捷.在速写过程中,艺术家活跃的新思想、新想法同时也最快速地反映在速写上,这也是其较长期作业比较灵动的地方.在长期作业的过程中,因为过多繁杂的工序和流程,画家的注意力往往会被一些固有的东西所制约.而速写绘画流程简单,相对易于操作,所以在描绘过程中可以认真仔细关注物象的内在联系.而且,速写取材广泛,表现手法大胆自由,速写时较多考虑的是把作者当时的瞬间感受画出来.这样,作画时就会全神贯注,精力较集中并且有激情.这样就使速写具有了较强的灵动性和感性的因素,而这正是艺术创作的最为可贵之处.因为少了公式化、概念化的东西,率真天性的东西就容易流露出来,从而使画面充满生机.这样简洁扼要的速写包含了高度概括和敏锐的感性认识,这是创造发现的开始,也是创作灵感的来源.此外,基于中国画的特点,一般不可能采用写实般的写生方法,而应该是以写意为主.而意境的生发是有随机性的,是灵动的,这就决定了速写的实验性和探索性.一般而言,一个画面的成立可能需要完成几张速写,或者是多种角度观察的整体组合.所以山水速写有很大的灵活性,它不但是记录和刻画,还是表现.面对山川河流,作者的心绪是开放的,思想是放松的,眼前的景象引发的各种构思同时也注入到速写中.当然,在完成初创空间的时候,画家一些想法可能是单纯的或不成熟的,笔者在终南山写生时就有这样的体会(图2).终南山因为地势的原因,看到大景的角度不多,看的也不是太透,只能走马观花般地边走边观察.大致把周边的山形地貌熟记在心后,笔者才开始动手画小景速写.这是因为,有大的景象在胸,再画小景的时候就能充理解景物的来龙去脉了.把握大的势态来刻画小的景象,小景构图大多生动活泼,想象空间和余地也很大.回校以后,笔者根据这些小景把整个终南山的全景创作出来,这个全景不是实景的翻版,而是根据小景中比较生动的部分和一些感性认识再加上艺术想象得出的(如图4).所以,速写的灵动性和单纯性是画家在观察自然之时感受认识的最好记录.

图3 终南山速写

图4 终南山水墨

3 临画、读画思考中的速写心得

读画速写对整体结构更具解析能力在平时学习中,经常以速写形式来解读优秀的水墨画作品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在读画临画中用速写这种方式来帮助解析、理解笔墨,这是一个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学习古典山水画过程中,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树和山石的基本笔墨关系.树和山石在传统山水画中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其表现手法也最为丰富.树石法产生于对自然真实概括后的再塑造,是传统山水画中最基本的技法.在学习过程中,笔者选择了元四家之一王蒙的《青汴隐居图》为临本.在画树时,初学者主要以掌握结构为主,结构是笔墨落实的基础.树的结构体现在根、干、叶的生法以及皮纹的皴法上.临摹时,因为认识的基础不高,往往对树形和墨色的处理理解不够深刻.此时,就需要停下来仔细品读,然后再在毛边纸上反复练习树形的用笔、用墨,再在速写本上反复练习,直到默写得出来为止.这样一来,再回到笔墨上来就感觉轻松的多了.特别是在树的生发,树形的掌握上,比用笔墨来直接对临收效要好得多.山石的练习也是如此,先用硬笔速写研究分析笔线之间的组合关系,再根据山脉的结构一组一组的生发,要有秩序和规律.最不易的是王蒙画风的解锁皴颇为繁密,在用笔墨对临时不易抓住笔路的源头.而在速写中,通过反复的练习就可找出自上而下的秩序,然后用这些理解来支持笔墨练习,这样较容易掌握其组织结构以及笔墨关系,对深入理解整体笔墨关系大有益处.青卞隐居图读画速写及其局部临摹见图5和图6.

图5 青卞隐居图读画速写

图5 青卞隐居图 临摹(局部)

读画速写对增强构成能力很有帮助在初步解决了笔墨的表现方法,明了山水画的一般规律和程序后,笔者用速写尝试着搬动原作的位置,从不同的构图形式来表现原作的精神意趣,这样更有利“得法于化”.在这样的组合练习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构图的分解组合了.在学习传统时,我们要尽量避免在形式上重复,造成笔墨僵化.在山水画中,布局主要是宾主、开合、空间、布势等几个方面的绘画要素.练习中,用速写分解原作的位置布势,尤其是对空间的重新组合练习对笔墨的深入理解很重要.在速写练习中,我们应尽量以自身的审美体验及形体观察为基础来营造空间,这样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整体结构能力,同时对于经典名作的整体结构也能有更好的理解与消化,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

Transformation of Landscape Sketches to the Writing Language

WANG Yi
(School of Fine Arts,Yuxi Normal University,Yuxi,Yunnan 653100,China)

landscape painting;sketch;artistic writing

The landscape painting can hardly be created without the observation,extraction and sketching of the nature.In th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age,there are many landscape painting schools which base their creation on sketching.Many artistic masters have created a large quantity of sketches by living very close to nature and observing nature,and showed huge creativity in the process of their artistic creation.Their achievements and sketches are inseparable.The feelings we experience during sketching in face of real mountains and water can not only help us to master the traditional technique we learn from the ancient,but also verify and test those indirect experiences,from which we can discover the new rule of artistic creation and establish our own artistic style.

J212

A

1009-9506(2014)04-0053-05

2013年11月9日

王 毅,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国画教学与创作.

猜你喜欢
硬笔速写物象
周玥函
楊雅然
《青年速写·归》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如何与物象相处
钢笔速写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二)
硬笔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