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及老年抑郁症患者米氮平治疗前后探究性眼动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研究*

2014-05-13 09:58潘飞王莹莹赵瑾许彤李玉凤
医药导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氮平青年组眼动

潘飞,王莹莹,赵瑾,许彤,李玉凤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乡 453003)

青年及老年抑郁症患者米氮平治疗前后探究性眼动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研究*

潘飞,王莹莹,赵瑾,许彤,李玉凤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乡 453003)

目的 探讨青年期及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米氮平治疗前后探究性眼动(EEM)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ERPP300)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纳入符合DSM-Ⅳ的青年期抑郁症患者(20~40岁)32例和老年期抑郁症患者(60~80岁) 32例,所有患者给予米氮平治疗6周,治疗前后均进行EEM和ERP-P300测定。结果老年组治疗前后与青年组相比,P3波幅、凝视点数(NEF)和反应性探索评分(RSS)均明显降低,P3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老年组及青年组治疗前、后P3潜伏期与EEM测定中NEF、RSS均呈现负相关(r=-0.39~-0.83)。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EEM和ERP-P300异常,二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伤,并且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程度较青年抑郁症患者严重。

米氮平;抑郁症,老年;抑郁症,青年;探究性眼动;事件相关电位P300

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研究发现,认知障碍的症状群是抑郁症常见、独立且核心的症状之一[1-4]。事件相关电位P300(event-related potentials P300,ERPP300)在反映精神疾病认知的改变等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5-6]。探究性眼动(exploratory eyemovement,EEM)是通过眼球的活动来反映受试者的精神状况和认知功能,在抑郁症患者的临床应用已有相关报道[7-8]。目前抑郁症的诊断及病情的评估都是以患者临床表现的具体内容、临床症状、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有效量表的测评,同时排除其他疾病而得出的结论。以上诊断的标准都明显带有一些主观性,任何疾病在无客观标准的情况下进行的诊断及评估,往往都会增加出现误诊、误判的概率。笔者尝试将EEM创新性的与ERP-P30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相结合运用于抑郁症的研究中,探寻各主要指标之间的关系,发现其内在联系,探索青年期及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各自的特点,用客观的指标指导临床。目前笔者尚未见针对青年期与老年期抑郁症患者某一种药物治疗前后ERPP300和EEM变化及相关性的研究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来自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的首发抑郁症患者。入选标准:①符合DSM-Ⅳ心境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②HAMD24项评分≥21分;③简易智能精神状况检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27分。排除标准:①并发其他精神障碍或药物依赖者;②目前患有严重的躯体疾病或严重药物过敏者;③参加其他临床药物研究者;④知情后不合作者;⑤患有影响眼球活动疾病的患者。青年组共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20~40岁,平均(28.50±5.13)岁,受教育年限5~15年,平均(8.29±2.34)年。老年组共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60~80岁,平均(67.41± 4.35)岁,受教育年限5~15年,平均(7.84±2.07)年。在性别和受教育年限等方面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

1.2 给药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米氮平[商品名:派迪生,华裕(无锡)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1656,规格:每片30 mg],治疗6周,起始剂量15 mg·d-1,以最大疗效和最小不良反应为用药原则, 2~3 d调整药量一次,2周内加至最大剂量。入组患者米氮平的治疗量为15~45 mg·d-1,老年组平均剂量(31.4±3.2)mg·d-1,青年组平均剂量(30.8±7.9) mg·d-1,两组治疗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不联用其他抗抑郁和抗精神病药物。

1.3 EEM测定 采用上海产迪康DEM-2000型眼动检测仪,首次测定在门诊或住院当天完成,再次测定在治疗6周后进行。异常标准判定:凝视点数(number of eye fixations,NEF)<28和(或)反应性探索评分(responsive search score,RSS)<7为异常。

1.4 ERP-P300测定 采用丹迪Keypoint 4型诱发电位仪,首次测定在门诊或住院当天完成,再次测定在治疗6周后进行。

1.5 统计学方法 根据不同资料类型选择配对样本t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所有检测过程均应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完成。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P300及EEM结果比较 老年组治疗前后与青年组相比P3波幅、NEF和RSS均明显降低,P3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ERP-P300与EEM测定中各指标的相关分析 老年组及青年组治疗前后P3潜伏期与EEM测定中NEF、RSS均呈现负相关(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HAMD结果比较 青年组与老年组治疗前HAMD评分分别为(33.06±3.82)和(33.84± 3.0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及老年组治疗后HAMD评分分别为(14.34±3.38)和(17.00± 5.85)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青年组治疗后HAMD评分较老年组显著降低(P<0.05)。

3 讨论

抑郁症患者在抑郁状态下存在认知功能损伤,认知功能损伤导致社会功能障碍,而且影响患者远期预后,因此对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评价与其临床诊治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眼动检查主要反映患者的认识、记忆、注意及再认、回忆比较等方面的认知功能[7]。ERP的P300成分是一种长潜伏期脑诱发电位,其波形、潜伏期能反映受试者认知功能障碍程度[8]。因此可以通过ERPP300及EEM测定反映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程度。

老年抑郁症病因学除涉及老年人本身易感素质外,还涉及众多年龄相关的生物-社会-心理因素,因此青年期及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又有各自的特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提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伤, ERP-P300及EEM较正常对照存在异常,具体体现在P3波幅、NEF和RSS均明显降低,P3潜伏期明显延长[9-14]。但目前研究还没有针对某一种药物治疗前后青年期与老年期抑郁症患者ERP-P300和EEM变化及相关性的研究。

表1 两组治疗前后ERP-P300及EEM结果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ERP-P300及EEM结果比较 ±s

组别与时间P3潜伏期/ms P3波幅/μv NEF RSS青年组治疗前356.19±19.93 5.35±1.88 20.09±4.44 4.16±1.46治疗后323.38±12.78 7.54±1.50 29.69±3.68 7.81±1.96老年组治疗前384.81±27.74 3.57±3.59 17.06±2.94 3.50±0.98治疗后351.06±20.66 5.85±2.92 27.34±2.44 6.38±1.39t治疗前4.74 2.48 3.22 2.11治疗后6.45 2.97 3.00 3.39P治疗前<0.01<0.05<0.01<0.05治疗后<0.01<0.01<0.01<0.0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ERP-P300与EEM测定中各指标的相关分析(r)

本研究在性别、受教育年限、给药方法及剂量和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条件下进行。结果表明:①青年期及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伤;②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程度较青年抑郁症患者严重;③相同治疗条件下老年抑郁症患者近期疗效比青壮年患者差,需要延长治疗的持续时间;④抑郁症患者EEM与ERP-P300有较强的内在联系,进一步证实了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特点。这也进一步解释了抑郁症的一些症状如近事记忆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能力减退等。

综上所述,通过对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及青年抑郁症患者EEM和ERP-P300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抑郁症存在认知方面的功能障碍,并且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表现尤为突出。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由于自身特点近期疗效比青壮年患者差,需要延长治疗的持续时间。

[1] 蔡焯基.抑郁症基础与临床[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330-331.

[2] 沈渔邨.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49-451.

[3] LEE S,TSANG A,HUANG Y Q,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depression in metropolitan China[J].Psycho Med,2009,39 (5):735-747.

[4] 潘飞,李玉凤.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抑郁症研究中的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16(1):94-95.

[5] 陈佐明,张迎黎,李占文,等.抑郁症的认知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4,16(6):333-335.

[6] 尚淑怡,尤春景.认知电位P300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2008,23(2):133-135.

[7] 潘飞,李玉凤.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米氮平治疗前后探究性眼动分析的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5):513 -515.

[8] 张云燕,孟晓落,舒刚明,等.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研究[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1,25(2):92-94,97.

[9] HEW Z,CAID,LIN L L,et al.Clinical studies on 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N400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PSD)[J].Int J PsychiatMed,2010,40(3):349-359.

[10] REKTOR I,BALAZ M,BOCKOVA M.Cognitive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and oscillations in the sub thalamic nucleus[J].Neurodegenerat Dis,2010,7(1-3):160-162.

[11] 穆俊林,吕路线,李恒芬,等.抑郁症患者的探究性眼动与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6,15(5):275-277.

[12] 赵玲,赵攸文,刘玉玲.65例抑郁症患者的眼动检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6):101-102.

[13] 张宁,穆俊林,杨庆南,等.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探究性眼动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2):117, 148.

[14] 贺文,唐步春.氟西汀与曲唑酮对老年期抑郁症P300影响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0,23(1):39-41.

DOI 10.3870/yydb.2014.12.015

R971.4;R749.4

B

1004-0781(2014)12-1599-03

2013-11-25

2014-02-25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00903097)

潘飞(1984-),男,河南开封人,主治医师,硕士,从事老年精神科临床工作。电话:0373-3373902,E-mail: 153947590@qq.com。

李玉凤(1964-),女,河南焦作人,主任医师,教授,学士,从事老年精神科临床工作。电话:0373-3373998,E-mail:hnxxlyf@163.com。

猜你喜欢
氮平青年组眼动
米氮平结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有效性研究
基于眼动的驾驶员危险认知
基于ssVEP与眼动追踪的混合型并行脑机接口研究
米氮平治疗老年失眠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基于眼动信号的便携式无线智能交互系统设计
米氮平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对照研究
静止眼动和动作表现关系的心理学机制
韩梅: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速滑女子青年组双料冠军
1504例铁路职工心电图分析
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