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

2014-05-20 15:44黄玫蕾
教师·中 2014年2期
关键词:国培计划教师培训

黄玫蕾

摘要:本文立足于CNKI(即“中国知网”)和“维普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对2010—2011年数据库中所收录的有关“国培计划”的学术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从论文发表数量的年代分布、论文选题的主题分布两个方面,探讨了这两年我国有关“国培计划”的研究状况。文章指出,我国在有关这一领域的若干基础问题与热门问题的研究上还相对薄弱,研究的领域范围尤其是对培训内容、培训团队、培训方式、培训管理以及培训机构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关键词:“国培计划”;教师培训;培训模式与途径

教育大业,教师为本。教师培训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作用重大。“国培计划”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出台的第一个重大项目,从一开始实施便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梳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对我们了解有关“国培计划”的研究状况,促进我国在职教师素质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有关本研究的若干说明

(1)关于搜索范围。为了弄清“国培计划”的研究现状,在“中国知网”和“维普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上,以“国培计划”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总共获得期刊文献78篇,其中“中国知网”66篇,并从维普数据库上补充了“中国知网”不包含的12篇,以此作为研究的样本。

(2)关于搜索方法。本研究仅统计在标题上出现“国培计划”字样的期刊文献。在内容上与“国培计划”有关,但在标题中未出现“国培计划”字样的论文不在本研究的范围内。

(3)关于研究方法。研究主要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定量分析本领域研究的主题分布,寻找出“国培计划”当前的研究热点,展示了“国培计划”从2010年发展至今的历程与现状,为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国培计划”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二、研究现状分析

1论文发表数量的年代分布

统计显示,由于“国培计划”是2010年才正式实施,因而2010年发表论文数为14篇,占总论文数的1794%。而自2011年起,发表论文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至今已有64篇论文发表,占总数的8206%,是2010年发表论文数的46倍。由此可以预测,针对“国培计划”的研究在未来几年必然会成为大热门。

2论文选题的主题分布

为真实反映研究主题出现的频次,在进行论文主题的数目统计时,我们主要是根据论文标题首个出现的关键词来进行主题归类的。如“‘国培计划有效实施的思考及建议——以兰州市小学班主任培训现状的调查为依据”这一标题就涉及“实施”“思考与总结”两个主题。根据归类原则,这篇论文将被归入“实施”这个主题类别中。

通过统计可以看出:2010—2011年,CNKI和“维普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中有关“国培计划”的论文主题大致分为16个类别,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意义”“培训模式与途径”和“实施”。其中,“意义”主题出现的频率最高,比居第二位的“培训模式与途径”高出一倍多。在16篇与“意义”有关的论文中,既有论述“国培计划”价值的研究,如朱旭东的《论“国培计划”的价值》;也有直接针对“国培计划”实施意义的研究,如朱艳玲的《“国培计划”:将教师带上新征程》;还有的则属于“国培计划”和某一特定领域相联系的研究,如牟艳娜的《“国培计划”远程培训的目的、意义及成效——专访“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主任王珠珠》;此外,还有针对“国培计划”创新和不足的研究,如崔锐的《试论“国培计划”实施中的创新、不足与改进策略》。

在2010年发表的论文只涉及了9个主题:“意义”“性质”“实施”“班主任培训”“培训者团队研修”“中西部”“‘国培计划与师范教育”“思考与总结”和“心得”。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主题是“中西部”。自2011年起,“国培计划”相关主题的论文数有了显著的增加:“培训模式与途径”“网络与技术”“置换研修”“课程”“农村”“远程培训”和“教师角色”。这反映了随着“国培计划”的实施逐渐步入正轨,研究者开始更深入地剖析意义、性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为我国更好地发展在职教师培训,特别是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多宝贵的意见。

2011年新增主题“研究培训模式与途径”有相关论文10篇,这表明“培训模式和途径”研究在这一年受到了教育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在这10篇论文中,有从宏观层面上对培训模式与途径的探讨,如袁凤琴、袁真强的《“国培计划”培训模式的构建》。但更多的则属于研究“国培计划”某一特定问题与某一领域相联系的文章,如胡均国、臧小林、蒋文峰的《三峡库区“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短期师资培训模式的思考》。另外,研究农村问题的有5篇,这表明农村问题依然是“国培计划”研究的热点问题。

除“农村”主题外,还有“网络与技术”5篇,“课程”3篇,“网络性质与技术”3篇,“远程培训”3篇,“置换研修”2篇,“教师角色”1篇。这些研究领域的开拓,充分说明了我国对“国培计划”的研究不仅仅在成果数量上有所增长,而且在深度上也在不断深化。但关于“置换研修”的研究只有2篇,关于“教师角色”的研究只有侯兆武的《“国培计划”中辅导教师的角色定位与管理策略》1篇论文,这说明新增的几个主题还需进一步研究,挖掘其内涵和深度。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当前“国培计划”的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

(1)学者们对“国培计划”的研究多侧重于宏观层面,忽视了例如教师态度、培训管理等微观层面的相关研究。在78篇期刊文献中,与“意义”和“性质”相关的文章多达20篇。宏观层面的研究仅仅是对整个研究的大局把握,更重要的是通过着眼宏观来研究微观。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必须从微观上更加深入,做到更细、更透。

(2)针对培训方式中的“置换研修”“远程培训”等相关研究都不够深入。与“置换研修”相关的论文只有2篇,“远程培训”相关的只有3篇,并忽略了对“集中培训”这一重要培训方式的研究。“国培计划”特别重视对教师培训方式的创新,如果忽略了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将不利于未来教师培训方式的改革。

(3)目前的研究忽略了对“国培计划”培训内容的研究。尽管存在东部和中西部差距、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但是培训内容直接影响到了“国培计划”的实效性,培训内容必须有针对性,还必须联系实际。只有能够启迪受培训者的培训内容才能真正帮助一线教师解决实际问题。

(4)目前针对培训者团队研修的研究也寥寥无几,只有叶丽新的《解析教师培训中的三个基本问题——“国培计划”培训者团队研修项目实施反思》等3篇论文。事实上,一个培训成功与否与整个培训者团队的素质高低有很大的关系。这就需要教育研究者从我国国情出发,寻找最合适的培训者。

(5)国内对于“国培计划”培训机构和培训管理的研究也处于空白状态。培训机构承担着“国培计划”的具体实施工作,尽管实行招投标机制,但事实上在实施过程中选择哪些培训机构是一个敏感问题。因而这一领域的研究能够为更好地选择合适的培训机构提供宝贵的意见。

因此,教育研究者们在今后有关“国培计划”的研究中,应通过宏观角度着眼于微观层面的具体问题研究。此外,教育研究者应该在“国培计划”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大对培训内容、培训团队、培训管理以及培训机构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同时,不放松对现有研究的进一步剖析,使培训工作各环节衔接得更加紧密,运作得更加顺畅,实现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培计划教师培训
“国培计划”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教师培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2015“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效果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