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改革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2014-05-23 07:04吴晓丹
唯实 2014年4期
关键词:农产品农业建设

吴晓丹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农业现代化道路”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重要论断,为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盐城市是农业大市,必须用三中全会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牢牢把握改革的主攻方向,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近几年来,盐城市始终坚持把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建设农业示范园、加工集中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三大载体”为重点,现代农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今后一个时期,盐城市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五化”水平,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加快构建农业经营体系,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调研农业农村工作时强调:当前,重点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结合盐城市农业生产实际,当前,重点是推进农业规模化。一是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不动产统一登记平台,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建立市、县、镇、村四级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服务平台,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使更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争取每年新增流转土地面积100万亩以上,新增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200万亩以上。二是加快发展优势主导产业。继续实施生猪、家禽、棉花、蔬菜、水产、林业等“六大百亿产业”倍增计划,奋力冲刺200亿元新目标,努力实现优势更优,支撑能力更强。突出把粳稻打造成百亿斤产业,全面推进水稻旱改水、直播改栽插、人栽改机栽和高产增效创建“三改一创建”工程。与此同时,加大产业带建设力度。积极培植生物农业、盐土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中药材、生物药业、保健食品等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业,建成国家级生物药业原料基地。拓展农业休闲观光功能,打造全国有影响的观光休闲农业基地。加快发展健康糖源、香料、生态猪、生态禽、食用菌、花卉等一批特色产业,建成一批县域内10亿元以上规模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三是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按照“普及两千元,扩大五千元,推广一万元,示范十万元”的思路,不断扩大高效农业的总量和规模。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大力发展规模化、自动化、标准化畜禽养殖,不断提升农业设施化水平。到“十二五”末,全市基本实现农业高效化,亩均种植纯效益达到2000元以上,力争到2018年达到3000元以上。

加快“三大”载体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建设“三大载体”是盐城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创新,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效果很明显,社会反响也很好,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推进力度,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特色立园”和科教兴园、加工强园、机制活园、合力建园的思路,坚持规划先行、基础先行、政策先行的原则,加强展示中心、种苗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检测中心、休闲娱乐中心等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园区的引领带动功能。全市重点规划建设十大现代农业园区,每个县(市、区)重点建设一个万亩以上特色产业园区。二是加快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按照“市有区域性批发市场、县有综合市场、镇有专业特色市场、村有田头市场、组有农民经纪人”的要求,加快农产品五级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力争在健全流通网络、壮大流通主体、提升流通载体、优化流通环境上求突破。发展壮大新型农产品合作流通组织,大力扶持和培植农产品物流、连锁经营、直销配送、电子商务、期货交易等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积极推进农企、农贸、农超、农校对接,确保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每年提高两个百分点。三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一方面,注重战略招引。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盐城市农产品资源优势,瞄准世界五百强企业、国家大型央企、国内上市公司和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战略布局,突出日韩、港台地区招商,主动对接、积极沟通、跟踪联系,全力引进国际、国内战略投资者,培育发展产业主导型农业龙头企业。每个县(市、区)都招引一批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另一方面,注重培大育强。深入调研现有农业龙头企业,筛选确定10家左右市场前景优、发展潜力大的成长型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培育。通过挂大靠强、兼并重组、技改扩能等途径,实现产业延伸、资本运作、合作发展,扩大行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

加快生态农业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范围,调整严重污染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耕地用途,有序实现耕地、河湖休养生息。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调研农业农村工作时强调:要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盐城市坚持“源头治理、全程监控、标本兼治”的方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产业链接循环化。一是加强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的要求,加快制定和完善农业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引导农民、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标准组织农产品生产,尽快解决农产品无标生产、无标上市、无标流通问题。积极推进农产品全程质量监控,严格把好农业投入品监管关、食用农产品产地监管关、安全用药关、市场准入关,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农业投入品监管体系、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农产品市场准入体系,实现农产品从田头到市场的全程质量监管。二是加强农业品牌化建设。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切实加大各类品牌农产品的开发、申报和认证管理力度,积极扩大东台西瓜、射阳大米、阜宁生态猪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的影响力,形成以“三品”认证为主体、农业投入品认证为补充的认证体系,努力提高品牌覆盖率。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园区、交易所等经营主体申报各类名牌产品,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名牌的产品分档分级给予奖励,力争每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一个,省名牌产品五个以上。三是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按照“增产出、增效益、降消耗、降排放”的要求,从节能、节肥、节水、节地、节种、节料、节药等环节入手,大力控减农业物耗,减少污染排放,发展低碳农业。加强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切实加大农村沼气建设、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综合资源化利用力度,大力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实施新一轮绿色盐城建设,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加大农业基础投入,大力推进农业集约化

“三农”工作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因此,要从全局的、战略的、城乡统筹的高度,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一是加强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是盐城市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的最大优势。应着力加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农业增加值指标提前达标。认真实施沿海农业发展规划,推进百万亩沿海滩涂围垦、中低产田改造、盐土改良、土地整理、万顷良田等工程建设。加快推广300多万亩桑林果园立体利用和大棚立体种养模式,充分开发利用荒滩、荒坡、荒地、荒水等“四荒”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达到灌溉设施配套、农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齐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要求,实现高产农田标准化。加快推进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土壤改良技术,大幅度提高耕地质量。三是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坚持把推进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注重农机农艺有机融合,突出粮油生产机械化、高效农业机械化两大重点,大力发展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的现代农业机械,积极推广水稻机插秧、玉米油菜生产机械化、现代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秸秆还田机械化等新技术,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尽快实现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幅度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调研农业农村工作时强调: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必须注重利用现代技术装备农业、改造农业,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农业产业层次质的飞跃。一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拓展农业科技创新途径,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行动,重点加强生物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智能农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等五大领域科技创新,加快创新型农业建设,力争盐城市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全国领先、全省一流。二是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四项行动”。以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高效生态技术集成、农业信息化、设施农业、健康养殖等关键技术为重点,开展农业品种技术更新行动;以“五有”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农技推广体系为重点,开展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行动;以加快培育新型农民,推动由经验型向知识型、单干型向组织型、兼业型向职业型转变为重点,开展农民技能培训行动;以建设生物、设施、智能、生态、质量等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和扶持建设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为重点,开展农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创建行动,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引领、支撑和保障能力。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快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在农业上的普及和应用,重点加强农业信息数字化系统、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系统、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和农业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推进农业精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努力走出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之路。

猜你喜欢
农产品农业建设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