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种植文字的山

2014-05-24 02:31青州剑虹
岁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魏碑文字书法

青州剑虹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大自然的风采,令人心旷神怡,总有些风景令人流连,一再重游。带着一种初见的心情,我又来到玲珑山。玲珑山,位于青州城西南方向三十余华里。穿过明代的井塘古村,再往南行约一里路程便可抵达。“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都是热爱自然山水的意思。玲珑山相较于云门山、驼山的热闹而言,显得有些清寂,清寂容易产生思想,在大山里种植思想,花朵一样四溢流芳。游山不仅仅是为了登顶,其间的过程,一路上饱览的风光,把沿途的美好细节装点身上的行囊,才是幸福的所在。人在山水中游,人也幻化成山水风景。农人种田,文人耕耘文字,体味的都是一种生活的诗意、快乐。又进玲珑山,玲珑山向人们呈现它的本真,山没有雕琢,犹如走进原始森林,绿树花草,肆意地生长,处处弥漫着一种野味。山中的林石沟壑,有花草相生其间,湿润的土石,滴答的水痕,洼涧处,积水如镜,如散落在杂草枝间的玉石。一派浑然质朴的景象,一切都是原生态。如果你看倦了人工堆砌的风景,这里的天然姿色显得尤为亲切,就连它的空旷,也滋生着深长的意味。山中的空气格外新鲜,是吐故纳新的好地方。你倘若心有郁积,若得一日的闲逸,虽无如古人那般骑头毛驴,或乘一顶小轿,也可攒足了足够的勇气、毅力与耐力,选择步行抵达玲珑山。当然,大多时候人们都是驾车而来。现代工具的好处是节省了时间,速度可以改变想像,一些遥远的触不可及的,变得瞬间面前。速度好比飞翔的翅膀,快与慢,那些风中闪现的镜像,只在各自用心体会。不同的角度、视野,远、近、高、低,玲珑山给人以不同的意象。它三面崖壁陡绝,只有一条蜿蜒小径可以通达山顶。蓊郁青葱的山林,烟霭氤氲。身置山中一隅,透过相互交映的枝叶远远望去,山顶上嵯峨的石峰林凸起浑圆,犹如一座雄踞山巅的古代城堡,壮美感人。玲珑山有玲珑剔透的怪石,众多的洞窟,她又像一块巨大的盆景石,搁置在天地之间。山体不乏意象:玲珑山主峰如一尊巨石,凸凹有形地被锯分为三截,这景观好似书案上的一个笔架,素朴典雅而又惟妙惟肖。单纯的游玩实在轻松,如果与历史掌故相连,便多了份厚重。我慢行欣赏、捕获它不同的姿态。玲珑山,秦汉时称逄山,因殷商时有逄伯陵而得名;北魏时又称石膏山,因山色泽润如膏,故名;此外,还有北峰山、笔架山等名称。玲珑山顶端瑞台的王母宫东墙,有康熙十一年青州府学教授魏世名《游北峰山记》的石碑,碑文说:清康熙初年,隐士吴恪三于地震后发现山腰石畔有隙,依稀有光,遂召集子侄发之,愈发愈曲,通体玲珑矣。这便是玲珑之名的起缘。登上山顶,感觉到这名字是那么的名副其实,内质贴切。不去细说这一个个贯通山体,剔透各异的山洞。一抬首便见飞来石、天降石,气势震撼,感叹造物者的玄妙神工。单说这“天降石”,大约五吨的重量,搁在一根孤耸的石柱子上,用蓝天做了背景,有白云缭绕,望中禁不住疑问:是风在动?还是云在动?抑或柱在摇石都在动?在山巅的石栏前远望,视野之处开阔壮美,精神愉悦,心中突然有了一种空的感觉。远处的山野:薄阳轻笼,林田青翠,一条山路逶迤绵延,似一条白绸带飘向云烟深处。那里或许就有一个桃源仙境吧!玲珑山是秀丽的。你看这山中众多的火炬树,葱茏茂盛,绿绿的叶子,红红的火炬,与山中的侧柏树,各种植物交织,给玲珑山织就了一件绚美的衣裳。有魏晋的玄风吹过,天籁之音自顶上的林叶间传来,如鸣佩环,似泉叮咚,自然的箫声,音质纯美。更有枝上鸟语,草间蛩声,青山深处自有它不息的脉动。玲珑山是精美的。玲珑山是热闹的。它的魅力,在于种植在山中的文字。在山下的白驹谷,再次观赏一块块碑刻。《白驹谷题名》是郑道昭最后一次游览玲珑山时留下的,当时,他在青州刺史任上。忽一天,接到朝廷命令,要他回京都洛阳再次担任秘书监(秘书省长官,管理图书著作等事)。已是晚年的郑道昭对自己待过一些时间的地方颇为留恋。启程之前,他再一次来到玲珑山,饱览这里的秀美风光。告别这“仙山琼阁”。晚上借宿“逄公祠”,应祠中住持道人之求,挥毫写下19个径尺大字“中岳先生荧阳郑道昭游乐之山谷也,此白驹谷。”嘱托住持道人把它镌刻在白驹谷中的西崖石壁上。玲珑山因此而名声大噪,蜚声国内外。郑道昭,字僖伯,自称中岳先生,北魏开封荧阳人。累官至秘书监、荧阳邑中正,先后出任光州和青州刺史。他“少而好学,综览群书,好为诗赋。”是北魏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尤其是在书法上造诣甚高,被誉为“北朝书圣”,与王羲之并称为“南王北郑”。目前所知,郑道昭遗存在世的书法刻石有四十余处,无论是碑铭,还是摩崖石刻,都是魏碑体的典范之作,备受书坛崇拜景仰,世称其为“魏碑鼻祖”。郑道昭留在玲珑山上的碑刻有三处:山顶二处,山下一处。山顶的两处分别曰:《白云堂题名》、《北峰山题名》,山下的为《白驹谷题名》,这些碑刻字径最大,冠郑道昭诸多碑刻之首。在书法史上,北魏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对随后的隋和唐楷书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历代的书法家在创新变革中也多从其中汲取有益的精髓。玲珑山上的这些石刻作为中国“魏碑三奇”之一,是研究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和中国文字变迁的珍贵资料。郑道昭所处的南北朝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化的年代,文字和书法也在这个时期逐渐地由汉隶向楷书演变,并且在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魏碑”体。康有为称魏碑有十美,概括了魏碑书法雄强、朴拙、自然天成的艺术特点。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风烟,一千五百多年的浩瀚时空,人渺小如微尘。而这些历尽繁华沧桑的文字,作为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留芳于世人。近年来,有众多的中外著名书法研究者前来玲珑山谒拜。特别是每年都有数百名日本书法界名人来此谒拜,参观游览。他们的虔诚,令人敬重!“雄冠魏碑一成风,白驹笔走似飞龙”,这是人们谒青州玲珑山后对此书法遗迹的赞誉。四时风景不同,山中风物各具特色。玲珑山,这是一座种植文字的山。一座古朴幽雅、美轮美奂的山。写景状物,抒发情怀。在山中种植文字,把情思寄托在山水之上,存放于天地之间。现代书法家舒同,欧阳中石、于希宁、武中奇等当代的名家亦有墨迹刻于山崖石壁之上,与魏碑相映成辉,为奇秀俊美的玲珑山又增添几许儒雅神韵与人文气息。玲珑山成了一座极富特色的书法山,文化名山。初见的时光,淡然而又美好。而这人生之路,又怎能只是之初呢?唯有那一颗赤子之心。我知道,总有些风景会从眼中消失,总有些风景烙刻在时光深处,且将这浮生一日的美丽时光珍存,这一次,我不想挥手道“再见”……endprint

猜你喜欢
魏碑文字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书法欣赏
第二届“魏碑圣地·全国魏碑书法大赛”暨“魏碑书法论坛”在洛阳举行
种出来的“逍遥居”
魏碑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