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坛有这样一位教练

2014-05-25 09:46柏强郝晓伟
游泳 2014年4期
关键词:全运会弟子教练

文|柏强 图|郝晓伟

泳坛有这样一位教练

文|柏强 图|郝晓伟

崔登荣与弟子陆滢

崔登荣打开自己的手机,上面仍清楚地显示着那些话和说这话的具体时间。他为她保留了一年多,不只是想让弟子验证自己的话,更是让弟子坚信自己能成功。

1

只知道挺早,可搞不清何时,崔登荣在队里有了一个绰号——“唐僧”。

若从形容气质上看,崔登荣获得此号,决不算离谱,但此名更多所指的却是他的一个特点:“像唐僧一样爱唠叨啰嗦”。

其实,崔登荣是个偏于内向,平时不太爱讲话,更不喜欢声张的人。他有一堆记者朋友,可无论谁提出采访,他都一概拒绝,以至于人们很少能在媒体上找到他的言谈。不过,面对自己的队员,他就不由自主地想说,不得不说,还不能少说,说了还要说……

为何如此,崔登荣也解释不明,只是知道“他们是我的财富,碰到一个好队员不容易,一定要好好培养,所以我不能不啰嗦”。

诠释此话的最好例子是给他起这个绰号的队员——大弟子陆滢。

12年前,已过了招生年龄的陆滢,被推荐到崔登荣面前。其时,她又瘦又小,测试成绩还不如年龄小于她的孩子,要不是业余体校教练说“她生病了”,崔登荣也不会说“那就先看看吧!”。试看了一个多月后,这个小姑娘的技术、感觉、有氧能力越来越好,让崔登荣的看法大为逆转,从此把她当成一个好苗子悉心培养。

2004年获200米蝶泳全国冠军,2005年夺全运会冠军,2006年进入国家队,陆滢可谓顺风顺水,可此后,她却掉进了漫长的低谷期,一直到2009年,训练上不去,成绩甚至达不到参加全国比赛的标准,人也离开了国家队,情绪更是掉到了极点。为此,崔登荣没少费心思,更没少费口舌。

一天,陆滢和另一个队员训练200米蝶,“那成绩一塌糊涂,还不如刚来的小朋友”,而且神情疲惫,脸色难看。崔登荣向弟子报完成绩后,只说了一句话:“后边不用游了,你们放松去吧!”拎起包先自走了。包括陆滢在内,所有人都认为崔指导生气了,发火了,因为以往在这种时候,他不会这样少言寡语的。

崔登荣的话留在了几天后陆滢情绪平稳之时。他主动找弟子聊天,实话实说,那天他没有生气,也很想说上几句话,可看到陆滢极度沮丧的表情,他觉得再多说一句话,哪怕是一句安慰或鼓励的话,都会使弟子瞬间产生心灵崩溃,大哭起来,就此不练了,与其如此,不如不说。但这事还是得说。接着,他告诉弟子,作为运动员,每天都有累的时候,有时即使不练,也会感觉累,练到这个份上不容易,但要说放弃却是很容易的,一句话就行了,此时就看谁能够咬牙坚持了……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崔登荣在家看游泳比赛直播,看到各路高手奋勇争先,创造佳绩的场面,他很是激动,于是言由心生,有话要说,他拿起手机给正在放假,处于低潮期的陆滢发去这样的短信:我们好好练,好好配合,相信一年以后,也会赶上他们的……陆滢回复:好的!

2009年,陆滢状态回升,崔登荣提起这句话。陆滢说,事情记得,但那些话已从手机上删掉了,崔登荣打开自己的手机,上面仍清楚地显示着那些话和说这话的具体时间。他为她保留了一年多,不只是想让弟子验证自己的话,更是让弟子坚信自己能成功。

崔登荣坦言自己“爱唠叨”,但那是工作使然,“这样做一是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队员,二是便于沟通,三是能看出队员的反应。”尤其是后者,“训练之后,你说笑几句,他们也与你说笑,这说明队员情绪正常,身体能恢复过来,训练课是成功的。反之,他们没反应或迟钝,情绪低落,哪怕训练成绩再好,作为教练,你就要去查找原因了。”

崔登荣的执教感悟——

一,相信队员,而且要真心地相信他们。队员说今天不舒服,我绝不会说“你是装的”。只有我敞开心扉,他们才会相信你。

二,观察与沟通。了解队员不能只是从训练上比赛中,还要从生活中,包括吃饭睡觉,言谈神情,要注重细节,心中有数。每个队员都需要沟通,沟通不是我说你听你做,而是相互的。

三,坚持。我不相信偶然性。商人可以借助某个平台和机会一下子发财,体育人来不得投机取巧,总要经过一个漫长过程,只有耐心坚持才有成功。顺境时不存在坚持,逆境中才显坚持可贵。队员需要坚持,教练更要坚持。

2

崔登荣的“唠叨”不讲大话套话,讲的常是一些具体、带有针对性和哲理性的小比喻。比如在他常对陆滢讲,我们的进步像是上台阶,每天只能走一节,别人可能走两节或是一层。我们虽然慢,但只要不停步,就会缩小差距,甚至赶上别人。他还时不时地把弟子的每一点提高,一一道来,让她知道在向上走。如此这番的“唠叨”多了,在陆滢心里会点点滴滴积累下来,不知不觉地受到正面激励。到一定时候,崔登荣再让她回头看,在其惊喜自己迈出一大步的时候,再适当点评几句。

他的“唠叨”讲究场合。平时,他喜欢在饭桌上,且与队员一起“唠叨”。那种轻松自如的气氛,利于他掌握情况,相互沟通。与队员言语冲突时,他停止“唠叨”,先自退却。别以为他会让出原则,等队员以为没事时,他会找上门来“唠叨”论理,不过,他得理时决不欺人骂人。发现一些潜在的苗头,他会提前找队员“唠叨”,决不让它形成后患。但大赛之中,他会择机而行,说到要处。

伦敦奥运会上女子100米蝶预赛上,陆滢获得第二,可半决赛时一下掉到第六,紧张郁闷情绪油然而生。决赛之前,崔登荣给弟子“话疗”解压:你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我也是第一次,能站到决赛场上我们都感到自豪了。再看看你周围的对手,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哪个都有一堆闪光的名头,你有什么呢?什么都没有,更不该有压力,你应有的就是拼掉一个是一个。还是想想比赛技术和过程吧,这些做好了,就是拿个第八名我都能接受……

出生日期:1969年6月18日

籍贯:上海

身高:178cm

经历:1990年12月进入上海游泳队执教至今;2009年进入国家游泳队

其实,那天崔登荣也很紧张,一下午没睡着,一直在头痛,脑子里全是对手和战术。出发前,他让陆滢坐班车,自己则步行去赛场。“两人一起坐班车,不说话有压力,说了话她也会紧张”。

以往比赛前,他总是上来就布置战术,可这回直到把弟子送到更衣室门口,他仍一声不响,陆滢忍不住问:“你就没话跟我说吗?”崔登荣一笑:“我想先听你说。”陆滢讲了自己的战术想法之后,崔才说:“你想的与我一样。”他要给弟子充分的自信。

陆滢第一次站到奥运领奖台前,崔登荣对平时不太爱笑的弟子一个劲儿地叮嘱:“拿了银牌也是胜利,上台后不许哭,不许沮丧着脸,要笑起来……”下台后,他与弟子又“唠叨”起比赛的得失来。

陆滢感到压力最大的还是去年全运会的100蝶决赛。那是有奥运会和世锦赛双料冠军刘子歌和焦刘洋出场的最为吸人注目的比赛。赛前,肩伤复发,状态不算好的陆滢却说说笑笑,一脸轻松的神情。可对她了如指掌的崔登荣还是看出背后的不自然,他一反惯例,把陆滢叫到房间,直言说:“你的情绪不对,肯定是压力大。”话刚说完,陆滢就哭起来,最后坦白道:教练您和您带过的队员都没有拿过全运会的单项金牌, 我们一起经过那么多的艰辛,自己很想为您拿到一块这样的金牌,所以……

这是一种危险的心理偏差,会让队员分神于比赛之外的东西。针对此结,崔登荣又是一番苦口婆心的疏导,把陆滢拉了回来。那天晚上决赛后,他看到弟子哭了,这是他带她11年来第一次看到她在公众场合没有控制住眼泪,但他很能理解,那是弟子夺金之后压力尽释的一种情不自禁。

“做教练真的很累,好像没有教练像我这么啰嗦。说得太多,好多东西还得不断重复,尤其大赛期间要指点七八个队员,一天下来人都快虚脱了。”崔登荣如是感慨,但一想到这些年自己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他还是感到欣慰:无论经历怎样的困难,他与陆滢等队员的信任感是稳定的,沟通顺畅;原属中游水平的陆滢,在他的带领下从大起大伏和彷徨不定中走出来,在国内外大赛上摘金夺银;现在她虽是中国游泳队年龄最大的队员,却仍努力坚持着,步步提高着。尤其让他难忘的是与陆滢的一次聊天——

崔:“中国游泳界有两个队员是在27岁参加奥运会,28岁参加全运会后退役的,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和2017年的全运会,你恰好也是这个年龄……”

陆:“我不光要达到她们那样的程度,还要突破她们的成绩:在27岁拿到奥运会金牌,28岁时再拿块全运会单项金牌……”

崔登荣很是激动,只说了一句:“有你这话,够了!”

的确,弟子思想的成熟比取得好成绩更让崔登荣高兴,他说有这种精神和素质,即使她明天练不了了,走上社会也不会让他担心。这也是崔登荣执教24年,始终坚守着这个岗位,为梦想而努力的一种心理支撑。

赛前,肩伤复发,状态不算好的陆滢却说说笑笑,一脸轻松的神情。可对她了如指掌的崔登荣还是看出背后的不自然。

3

全运会后,崔登荣参加了一次同学聚会,30多年前曾在一起学游泳的小时同学如今活跃在各行各业,许多人已是家业发达,惟有他一个人还留在泳池边。他把羡慕的目光投向同学们,没想到一位同学对他的坚守发出感叹:“人这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并且能干好,也不容易呀!”崔登荣听后很是安慰,同时觉得离开游泳自己真不知还能做什么,现在他只能也只想做好游泳这一件事。

他已习惯了队里那种氛围,也习惯了唐僧式的“唠叨”,甚至习惯了队员在训练之余拿他的绰号说事取笑的场面——

一队员问:“晚上吃什么?”

另一队员答:“吃唐僧肉。”

崔登荣觉得这种气氛和关系很舒服,说明大家训练状态好,他也会跟着偷笑。有时他也插科打诨地主动来上一句:“回去给你们吃唐僧肉!”

事实上,大家都明白,说崔登荣像唐僧,不仅是在“唠叨”上,还有那瞄准目标,历经麿难也痴心不改的执着劲儿。

猜你喜欢
全运会弟子教练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贪玩教练
第12、13届全运会田径项目成绩对比及建议
全运会日程表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弟子规
完美闭幕
弟子规
睡着了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