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中函数的解题思路分析

2014-05-28 10:38杨志明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4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新方法

杨志明

【内容摘要】写作是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应有所创新。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创新作文呢?应让学生学会观察,丰富作文创新的源泉;训练学生思维,教给作文创新的技法;贴近学生生活,增强作文创新的动力;作出科学评价,营造作文创新的氛围。让学生自觉追求作文的创新,写出有新意的文章。

【关键词】作文教学 创新 方法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既然是“创造性表述”,作文就不能总是拾人牙慧,亦步亦趋,要写出新意。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曾说:“即使愚笨也好,但必须是你自己的……这一点最重要!”强调的也是写作应有所创新。那么,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创新作文呢?

一、学会观察,丰富作文创新的源泉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人们了解生活,认识生活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只有学会观察,才能丰富作文创新的源泉。法国作家福楼拜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怎样引导学生观察呢?首先,观察不只是看,是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感知事物,体察生活的过程。古人说:“五官生五觉,五觉出文章。”就是这个道理。其次,应学会全方位、多角度观察。远眺近观,俯仰生姿,观察的角度不同,感知的景象往往也大相径庭。多角度观察才能全面、深入、细致、准确地认识事物。再次,观察应伴随着思考。没有“心”的参与,通常只是熟视无睹,充耳不闻。观察过程中认真思考,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最后,阅读也是一种观察。要有丰富的写作源泉,单凭自己的直接观察还不够。个人生活的时空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历,阅读可以将别人的观察所得为己所用。阅读是一种间接观察。

比如写一篇同学们课间活动的文章,我引导学生对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同学细致观察,看他们的动作、神情,听他们的嬉笑怒骂,感受他们的荣辱悲喜,联系他们的生活学习,并将之入文。结果许多同学的文章,事例生动、人物鲜活,血肉丰满,充满新意。

二、训练思维,教给作文创新的技法

作文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刘勰说:“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意指在凝神思想之间,眼前就展现出风云变幻的景色。作文的创新,离不开思维的训练。怎样训练学生的思维呢?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逆向思考、换位思考、联想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能力。如“滴水穿石”,普遍认为是要人们“持之以恒”,但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水滴不落在一处会怎样呢?就会得出“水滴未必石穿”、“团结就是力量”等创新的启示。再如“玩物丧志”,如果引导学生思考:有多少发明创造不是从“玩物”开始的呢?学生很快就能得出“玩物未必丧志”、“玩物也能得志”等启示,从而写出充满新意的文章。又如,教学布封的《马》之后,可以引导学生由马及人,展开联想想象。由战马可以联想到人的勇毅果敢,由家马可以联想到人的任劳任怨,由观赏的马可以联想到人的虚荣炫耀,由野马可以联想到人的豪迈洒脱……思维之门一旦打开,文章就能写得开、写得活、写得奇、写得新。

英国小说家萨克雷说:“作家最吸引人的力量有两个:使人们熟悉新事物,使习以为常的事物变得新鲜。”只有通过思维训练,才能让学生不落窠臼,独具慧眼,将习以为常的事物变得新鲜,让作文于平淡中见深刻,于无声处听惊雷。

三、贴近生活,增强作文创新的动力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同学平时似乎沉默寡言,但当面对自己的亲密玩伴,谈论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话题的时候,却能够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作文亦是如此。许多时候,学生作文敷衍塞责,尽是陈词滥调,空话、套话,那是因为作文命题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和情感,学生缺乏写作的动力。正如叶圣陶所说:“学生的写作成绩不好,你只须心平静气的问问自己:①平时对学生的训练是不是适应他们当前的积蓄,如何不阻遏他们,并且多方诱导他们,使他们尽量拿出来?②平时给他们的题目,是不是贴近他们的见闻、理解、思想等等?总而言之,是不是贴近他们的生活?③学生对作文的反映是不是作为非常自然的、不做不快的事,而不认为是教师硬要他们去做的无谓之举?”作文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写他自己们感兴趣的、愿意写的内容,才能增强他们作文创新的动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内部表达欲望为基点,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允许学生自主选题,写他们自己的文章。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和情感都是独一无二的。当作文真正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许多学生动力十足,而且都能把自己独特的经历、发现、体验、感悟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使作文“新”意盎然。

四、科学评价,营造作文创新的氛围

教师对作文的评价,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导向作用。我们在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时,要尽量摒弃那种过于重视技巧和形式的做法,大力鼓励创新作文,以科学的评价,为学生营造创新的良好氛围。无论是作文的内容还是表达,哪怕只是其中的一段内容,甚至只是一句话,只要有新意、有创意,体现创新意识,就应该大张旗鼓地给予表扬和宣传。还可以把这样的作品贴在教室里让全班同学看,或者把它们汇编成班级“创新作文集”,让学生感受到“上榜”的荣誉和愉悦,体验到创新的成功和收获。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写作贵在创新,并且把是否写出新意作为判定作文优劣的重要标准,拒绝陈词滥调、人云亦云。长此以往,必能在学生中形成人人争“新”的浓厚氛围。

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说:“推陈出新是我的无上诀窍。”创新应该成为学生作文的自觉追求。在浓厚的创新氛围中,相信只要学生拥有不竭的创新源泉,掌握一定的创新方法,保持足够的创新动力,作文就一定会“创”意丛生,“新”意迭出。

(作者单位:安徽省颍上县黄坝乡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创新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