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灌肠法配合穴位按摩在胸腰椎骨折后便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1)

2014-05-30 04:03欧敏芳梁霞英黄元龙陈敏茹潘爱雯
护理研究 2014年20期
关键词:肛管灌肠腰椎

欧敏芳,梁霞英,黄元龙,陈敏茹,潘爱雯

胸腰椎骨折是骨科常见病,居于脊柱损伤的首位[1]。便秘是胸腰椎骨折后临床上的常见症状,如果出现便秘,病人用力排便常常导致血压、颅内压增高,造成颅内血管再次破裂出血[2];亦可导致心脏负荷加重,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3],从而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胸腰椎骨折后便秘不仅是引发机体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发源地”,也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原动力,因此尽早解除胸腰椎骨折后便秘症状是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100例出现便秘的胸腰椎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18岁~78岁(45.06岁±13.73岁);高处跌落36例,车祸28例,摔伤22例,重物撞击14例;胸椎2骨折18例,腰椎1~腰椎3骨折68例,胸、腰椎均有骨折14例。所有病人住院期间均出现便秘,通过临床确诊为胸腰椎骨折,无合并脊髓损伤。随机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两组病人均采取以下常规护理。①体位护理:采取轴型滚动式翻身,不可强行翻身,应确保病人颈、胸、腰椎在同一水平线,从左侧45°→平卧→右侧45°顺序进行,慢慢过渡到60°。②心理护理:向病人解释便秘原因以及有效防止方案,减轻病人住院期间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让其知道不良心理状态与胃肠功能减慢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克服不良情绪是缓解便秘的关键。③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导病人多进食富含植物纤维的新鲜水果、蔬菜,戒烟戒酒,忌辛辣油炸食物,鼓励病人多饮水。④功能锻炼:适当床上被动运动,病情许可时床旁活动,保持腹式呼吸,进行缩肛训练。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照组实施传统大量不保留灌肠:病人采取左侧卧位,护理人员将一次性灌肠袋连接一次性肛管,取0.1%~0.2%肥皂水500mL~1 000mL作为灌肠液,温度39℃~41℃,然后将肛管轻轻插入肛门,深度7cm~10cm,保留5min~10min。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改良灌肠法配合穴位按摩。

1.2.1.1 改良灌肠法 采取小量不保留灌肠法,病人取左侧卧位,将臀部抬高至10cm,连接一次性导尿管代替肛管轻轻插入15cm~20cm,灌肠袋内盛液状石蜡和生理盐水各50mL,溶液温度39℃~41℃,液面离肛门距离小于30cm,采取调节器将流量调至10mL/min~15mL/min缓慢灌注。当灌肠袋内溶液快灌注完时,再增加50mL生理盐水继续灌进,整个过程约需15min。灌肠结束后协助病人取屈膝仰卧位,嘱其尽量保留溶液10min~20min再排便[4]。

1.2.1.2 穴位按摩 在灌肠后进行。由经过中医护理技术培训的专业人员操作,取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天枢(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上巨虚(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4个穴位,操作前嘱病人排空尿液,取屈膝仰卧位,放松腹部,操作者双手重叠(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放在病人左上腹部,通过大鱼际肌和掌根用力,沿着中脘、天枢、气海顺时针方向反复按摩30次,力度由轻至重,腹部下陷约1cm,每天1次;然后用拇指指腹按揉中脘、天枢、气海、上巨虚4个穴位,力度适宜,以产生酸胀酸痛感和肠蠕动为佳,每个穴位按揉1min~2 min,每天1次。

1.2.2 观察指标

1.2.2.1 舒适度评价 舒适:整个灌肠过程中病人自觉无腹胀感,无液体外流,容易忍受;轻微不适:灌肠过程中病人自觉轻微腹胀、肛门有排便感,但经过深呼吸训练和降低灌注速度后能够忍受,没有液体流出;不适:整个灌肠过程中病人自觉腹胀明显,排便感强,有液体外流,难以忍受,不能灌完液体,或者需要≥2次插管才能灌完[5]。

1.2.2.2 灌肠效果评价 显效:大便充分软化,完全排出,便后无不适感;有效:病人自觉排便不尽感,没有将大便全部排出,便后仍有轻度腹胀症状;无效:少量或无大便排出,腹胀、肠鸣音减弱等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6]。

1.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电脑,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舒适度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舒适度比较 例(%)

2.2 两组病人灌肠效果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灌肠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病人由于椎体受伤导致后腹膜血肿,脊髓神经受压,神经功能降低,对腰背部的迷走神经、交感神经造成极大影响,致使机体胃肠蠕动缓慢,容易出现便秘[7]。而且发病后需长期卧床、肢体活动受限、饮食规律被打乱、不良情绪等诸多因素影响,致使肠蠕动减慢,出现暂时性肠麻痹,大便不能及时排出,如果处理不及时常常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肠粘连以及感染等并发症,甚至导致病人死亡[8]。因此,胸腰椎骨折病人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据报道,目前临床上处理便秘的方法较多,如服用导泻药物、开塞露塞肛、胃肠减压、灌肠等[9]。服导泻药物会增加大便次数,而早期腰椎骨折病人要求绝对卧床休息,过多翻身、搬动会加重病人的痛苦,增加护理工作量,大便次数的增加也会相应增加泌尿系感染的几率;开塞露塞肛法通过润滑、刺激直肠下段,促使排便,但对于肠麻痹、消化道动力不足者疗效欠佳,且会形成药物依赖性;国外有学者认为,胃肠道减压能有效减轻病人的腹胀症状,但病人一般都难以接受,且行胃肠减压时由于胃管长时间刺激咽喉,病人容易出现咽痛、喉间有痰等不适[10]。灌肠法是通过肛管,将一定的溶液通过肛门经过直肠灌入结肠的一项技术,起到清洁肠道、促进排便作用。但传统大量不保留灌肠因为肛管较粗,而且大量肥皂水进入肠腔时易出现腹胀难以忍受,特别对于一些年老病人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而且灌注压力大、液量多对于一些肛门括约肌松弛病人,容易出现灌肠液外流现象,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又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

本研究采取改良灌肠法,将液状石蜡作为灌肠液,因其属于矿物油质,不容易吸收,可以润滑肠壁,软化大便,促进排便。灌注压力低、液量少、保留时间长,能使灌肠液与粪便充分混合,软化粪便,易于排出。且改良灌肠法使用一次性导尿管替代普通肛管,管径较细,表面光滑,软硬度合适,对肠壁刺激性小。传统的灌肠肛管插入肛门内的长度为7cm~10cm,肛管头端正好达到直肠排便反射最为敏感的部位,当灌肠液在直肠内积聚150mL~200mL,压力达到7.3kPa时,直肠壁感受器发生强烈兴奋,通过神经反射产生强烈便意[11]。而改良灌肠法的插管深度为15cm~20cm,使导尿管的头端达乙状结肠中段,减轻腹胀等不适,也减少了灌肠液外流的现象。穴位按摩是在人体体表特定部位上,运用一定手法进行按摩,起到调节机体生理、病理功能的作用,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中脘有理中焦、调升降的作用;天枢为大肠的募穴,可升清降浊,调畅气机以通腑实,畅利三焦;气海为气中之海[12];上巨虚属于足阳明胃经,不但可以治疗局部病证,而且可以治疗本经循行所涉及的脏腑疾病,如便秘。穴位按摩取穴中脘、天枢、气海、上巨虚,诸穴配合,起到调整脏腑气血功能,共奏通腑除秘之功,预防便秘。穴位按摩预防便秘体现了中医护理的特色与有效性,避免灌肠及用药之苦,更有利于康复,且病人乐于接受[13]。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病人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灌肠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对胸腰椎骨折后便秘病人采用改良灌肠法配合穴位按摩可以有效解除胸腰椎骨折后便秘症状,提高病人舒适度。

[1]何彩玲.胸腰椎骨折引起腹胀、便秘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3):534-535.

[2]屠晓辉.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3):288.

[3]Correia MI,da Silva RG.The impact of early nutrition on metabolic reponse and postoperative ileus[J].Curt Opin Clin Nutr Metab-Care,2004,7:577-583.

[4]言芳.改良灌肠法治疗老年病人便秘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2011(6):134-135.

[5]李冰,梅芳,杨娟,等.改良式灌肠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并发便秘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0,9(1):75-76.

[6]卢丽琼.莱菔子热敷配合腹部按摩对骨科术后肠蠕动恢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8A):2020-2021.

[7]张玉梅,陆海华,梅芳瑞.胸腰椎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6):1230-1232.

[8]王运龙,赵医琳.大承气汤加腹针及按摩治疗椎体压缩骨折后腹胀86例[J].中医药导报,2009,15(10):43.

[9]兰天,郭群英.腹部按揉结合穴位按摩治疗急重症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0,17(7B):56-58.

[10]Moraca KJ,Sheldon DG,Thirlby RC.The role of epidural anesthesia and analgesia in surgical practice[J].Surg(Am),2003,238:663-673.

[11]谈敏娟,倪静玉,周漪,等.穴位按摩及腹部按摩对患者排便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657.

[12]谢秀彩.穴位按摩防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便秘3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2,44(4):90-91.

[13]张红剑,沈雪琴.腹部穴位按摩配合生大黄贴敷预防老年便秘50例[J].护理研究,2012,26(5A):1214.

猜你喜欢
肛管灌肠腰椎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有限减压配合Sino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