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启示

2014-05-30 12:34柯瑞芬
企业技术开发·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经济全球化

柯瑞芬

摘 要: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层出不穷,在世界经济舞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推动着全球经济向更高层次的一体化不断迈进。文章首先介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论述了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析了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进而对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选择和具体的方针策略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

中图分类号:F11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4-0116-02

1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1.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之上,依据自然地域之间的相互联系,立足于区域分工和协作,由政府间通过协商缔结条约,建立多国的经济联盟,以消除贸易壁垒,实现区域内资源、商品、劳务和资本等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区域内贸易的增长和经济的繁荣。所谓区域经济一体化,其实质是逐步实现生产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的动态化进程。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区域性经济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这不仅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也在客观上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1.2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态从低级到高级依次为优惠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以及完全经济一体化六种组织形式。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不同的组织形态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在优惠贸易协定阶段,区域内国家或地区会以签订互惠协定的方式在贸易领域给予成员国削减关税,减少进口限制等的优惠政策;自由贸易区形成后,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贸易壁垒,实现商品的自由贸易;到了关税同盟阶段,不仅实现了区内商品的自由贸易,而且所有成员国都以一个关境的形式存在,并对区外国家实施统一的关税政策;共同市场形成后经济一体化的范围由商品领域拓展到生产要素领域,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都可以不受各国政策限制地在区域内自由流动;经济同盟阶段则在前面政策的基础上,各成员国开始制定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内的趋同的经济政策;若在一体化组织内开始成立超国家的管理机构,协调各国经济文化乃至政治的运行,甚至各国开始使用统一的货币,这时一体化组织达到了最高级的阶段,实现了区域内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2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组织的发展趋势和

特点

2.1 区域经济一体化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区域经济合作也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在WTO成立之后,平均每年大约成立15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这一方面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也有利于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从而促进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增强自身抵御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风险的能力。此外,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世界市场的不断完善,迫切要求生产资料的自由流动和市场范围的扩大,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空间范围、贸易壁垒、政治体制、国家利益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这种全球化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由小范围慢慢扩展从而逐步实现全球化的过程。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反映了各国、各地域之间经济水平和生产力发展的现状,也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在现阶段发展的一个客观、必然的选择。

2.2 区域经济组织的空间跨度越来越大

随着区域经济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空间范围越来越大。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交通运输、人员往来和信息传递变得更加安全和便利,区域合作从一开始的相邻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发展到更大范围内的合作,乃至跨洲的经济合作组织的出现,比较典型的是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这些经济组织的出现,使得更广大范围内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变得越来越密切,促进了劳动力和资源的自由流动和配置,也促进了市场相互之间的开放和更大市场的形成,从而推动了经济一体化向着更高层面的经济全球化的迈进。

2.3 区域经济组织之间联系加强,相互融合

区域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使得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为了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各个经济组织之间也相互加强了沟通和联系。此外,由于区域经济组织的不断发展和各国经济利益的需要,各个国家参与的经济组织数目也逐渐增多,从而使得各个经济组织之间成员的交叉重叠,这也在客观上将之前相互独立的区域组织联系了起来,形成了逐渐融合的趋势。

2.4 区域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明显

由于各成员国之间国家利益、政治体制、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在国际交往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摩擦,甚至是政治和军事层面的激烈对抗。即使是在相互合作的经济领域,也会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贸易政策、贸易壁垒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而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但可以确定的是,由于各个国家利益最大化的需要,各个成员国仍将会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框架内开展各方面的合作。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有竞争,共同迎接未来的机遇与挑战从而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将是我们最明智的选择。

3 对中国的启示

3.1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流,在此背景之下,任何国家想要谋求自身经济的发展,都必须积极参与到区域经济的协作中去,在区域竞争与合作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而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也依靠不断发展的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力量来抵御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愈加激烈的竞争和风险。显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和贸易大国要想更好地开展国際贸易发展自身经济就必须保持一种更加积极和开放的姿态,主动开展与相关区域经济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并将积极发挥自身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和作用。

由于受“不结盟政策”和当时现实国情的影响,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2001年5月,中国加入《曼谷协定》拉开了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序幕。截至目前为止,中国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和自由贸易区主要有《亚太贸易协定》(其前身为《曼谷协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加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等。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中国正越来越多的参与到经济一体化的合作中去,这有利于在亚太地区建立更加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环境、促进我国与亚太区域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开展更加便利的经贸往来,也有利于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和持续发展。

3.2 中国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选择及相关策略

3.2.1 中国面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选择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进步,世界各地之间的相对距离已经变得越来越小,融合度也越来越高。在经济方面,跨国公司的出现使得生产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布置,优化了资源配置,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技术的扩散和各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推动了世界大市场的形成。现实和经验告诉我们,中国要想抓住发展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以更加积极和包容的姿态参与到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去。

3.2.2 中国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策略

在区域经济一體化的实施过程中,中国也应当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及时制定和调整自身总体战略。参照当前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相关情况,中国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①应当确保国家的安全稳定、社会的繁荣发展、人民的幸福安康,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营造出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只有保证一个和平稳定的开放环境才能增强自身的吸引力,促进国外技术和资本的引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②要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应当首先从地域相邻、往来密切、贸易互补性强、政治关系友好的国家开始建立双边的FTA,这样有利于减少合作中的矛盾和摩擦,同时也有利于一体化组织向着更深层次发展并熟悉运作流程和积累相关经验,为后续的双边和多边经济合作做好准备。

③要全面协调、突出重点。在进行有关决策时要兼顾各方利益,保持各组织之间的协调和平衡,积极利用各方的优点和长处来弥补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从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时还应当学会抓住重点,促进与优先组织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例:中国与东盟之间存在着诸多的贸易互补关系,东盟的消费人群能给中国带来更多的销售市场,同时东盟国家也可以为中国的产品生产提供更多的原材料。此外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改造的进程之中,产业转移可以为东盟国家带去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促进使得当地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当地社会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④构建以中国为中心的FTA网络,努力推动多边贸易自由化,从中国的自身优势和当前的发展机遇来讲,中国应当采取更加积极地姿态,以全方位、多层次的方式来构建自身的FTA网络。采用双边的FTA模式可以避免WTO多边贸易模式中各方的分歧和摩擦更好地现实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同时,双边FTA的实现又可以为以后多边贸易自由化的实现积累经验,并促进多边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彬.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 刘晨阳,于晓燕.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3] 石建勋,李海英.国际经济关系与经济组织[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 王志民,熊李力,乔旋,等.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政治因素及中国的对策[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

[5] 张恒俊,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自由贸易区经济全球化
RCEP生效!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生存发展分析
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现的路径分析
探究新时期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
世界主要自由贸易区介绍
关于自由贸易区
欧美自由贸易区贸易便利化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江西省自由贸易区建设思路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