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地区发展特色农牧产业的思考

2014-05-30 12:34殷福顺平措郎杰普布尼玛江巴泽仁
企业技术开发·下旬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农牧业思考

殷福顺 平措郎杰 普布尼玛 江巴泽仁

摘 要:2014年是学习实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深化改革和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前不久,西藏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确定了2014年的8个工作重点:包括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种养殖业。文章通过对西藏昌都地区发展的区位优势、农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关于发展我区农牧业特色产业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西藏昌都;农牧业;思考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4-0123-02

西藏昌都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金沙江以西、伯舒拉岭以东的横断山区,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流域的中上游,平均海拔3 500 m以上。昌都地区是青藏高原人类原始文化的发祥地,是连接藏、川、滇、青的交通枢纽,有西藏东大门之称。由于受到高山峡谷、横断山区的影响,昌都地区工业起步晚,发展缓慢,该地区因地制宜,政府鼓励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产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潜力,开发农业产品附加值,变不利为有利因素,走特色农牧产业发展道路。

以昌都镇为中心,幅员广阔,面积10.87 万km2,昌都地区是三江并流保护的源头,西藏的第二大林区,水量年径流量近400亿m3,耕地面积达72 427.08 km2,占西藏地区耕地面积的17%,全县耕地面积最多的是丁青县。其中芒康、察雅、贡觉、丁青四县耕地面积约占全区耕地面积的51%,牧草地为5 771 543 km2,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5%,农牧业的发展特别适合本地区农业产业化道路。截至2012年底,昌都地区现辖11个县、130多个乡镇,总人口达60余万,少数民族人口占90%多,分布着藏、汉、回等民族。三江上游宽阔平坦的山原上是牧业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气候属于高原温带湿润——半干旱类型,基本特点是冬季干旱、寒冷,夏季凉爽,气温较低,霜期长,降水量较多集中在7~9月。其中耕地多集中分布在海拔3 400~3 900 m河谷平坝、台阶和山坡地上;夏秋牧场主要分布在海拔4 000~5 000 m的高山草甸带,属昌都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基地。高于海拔5 000 m的地方为稀疏垫状植被,森林主要分布在海拔3 600~4 300 m之间。三江中游山地区也有重要的牧场,如邦达草原。三江南部高山峡谷地区主要在左贡、芒康等地,高山峡谷相间排列,整个地势北高南低。

从西藏整个地区农牧业看:2013年农作物种植面积248.57 km2,比上年增加4.62 km2。其中:青稞面积123.85 km2,比上年增加5.59 km2;小麦面积37.81 km2,增加0.08 km2;油菜籽面积24.33 km2,增加0.44 km2;蔬菜面积23.86 km2,增加0.14 km2。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96.15万t,比上年增长1.3%;油菜籽6.34万t,增长0.6%;蔬菜66.99万t,增长2.2%。年末牲畜存栏总数1 948.31万头(只、匹),比上年末减少108万头(只、匹)。其中:牛598.86万头,减少26.06万头;羊1 272.42万只,减少80.04万只。全年猪牛羊肉产量达29.21万t,比上年增长0.9%;奶类产量32.52万t,增长2.6%,如图1所示。

可见,西藏地区的蔬菜、猪牛羊的生产有较快发展趋势,所谓“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昌都交通不便,单靠内地运输必然制约之一地区的发展。因此,农牧业关系到昌都地区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昌都地区本是一個以农牧业为主、发展缓慢的东部藏区。研究和发展昌都地区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对缩小东西部差距,增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同时,也是贯彻落实“依法治藏、长期建藏”及“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重要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

1 西藏昌都地区发展特色农牧产业的现状

2012年,昌都地委、行署坚持从农牧民最关心的、要求最紧迫抓起,加大农牧区投入力度,优化环境“八到农家”,改善农牧区条件,解决了9 205名僧尼及寺管会人员、3.6万农牧民和5 862名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截止2013年底,区党代会提出的如广播电视户户通、太阳能公共照明和地委行署“十二项”民生工程,完成农牧民安居工程10 356户,加大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了对农牧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着力实施了牧区草原建设和游牧民定居、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农村沼气、优质青稞基地、特色农牧业开发、种养殖良种工程、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等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改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2012年,在丁青、昌都、类乌齐三县实施了退耕还草工程,投入2 680万元,实施休牧80万亩、退化草原补种23万 km2、建成设施棚圈2 000多个;在芒康、贡觉、洛隆、察雅实施了优质青稞基地建设项目,投入5 390万元;洛隆县实施了种养场建设项目;全地区完成低产田改造9.86万亩,完成农村沼气用户建设4 153户。

2012年6月昌都县实施了“昌都县藏药种植基地”,在日通乡建设日光温室20座,项目总投资110万元;自2010年以来,昌都与天津中新药业逐步确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12年,中新药业从昌都县共收购大黄150余t,农牧民增收180余万元。同时,2012年实施第一期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近4 000万,建设日光温室440栋,每栋温室实现纯收入5 000~9 000元。

2012年,以昌都芒康县为例,该县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重点抓好藏东珍宝酒业有限公司、绿叶食品有限公司两大龙头企业的发展扶持。2012年生产葡萄酒和青稞酒分别达到100 t和30 000瓶,产值突破1 000万元,葡萄种植大户收入增加,生产的松茸、獐子菌、木耳等产品成功销往北京、重庆、拉萨等大城市。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资金不断扩大,农牧业补贴资金不断提高。青稞、马铃薯、油菜等粮油作物良种补贴政策全面落实,牲畜良种补贴进一步完善。目前已建成藏猪、藏鸡生产基地,开发出虫草、贝母等林下资源产品;核桃、花椒、葡萄等三江河谷优势经济林木,初具规模。

2013年,昌都地区紧紧围绕农牧地区增效、增收、农牧地区发展稳定大局,利用地区优势,着力培育新时期新农牧民,突出高原农牧业发展特色,积极落实各项强农惠民政策,农牧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5 831元,同比增长17.5%。

2 昌都地区发展特色农牧产业的基本思路

在加快农牧业产业化建设过程中,按照“育龙头、兴产业、建基地、带农户”的思路,抓产业化带动。着力开发荞麦、糌粑以及牛羊加工;开发虫草、贝母、松茸等林下资源产品;积极发展核桃、花椒、葡萄等“三江”及其支流干热河谷优势经济林木;建设藏猪、藏鸡生产基地。扶持糌粑、荞麦、辣椒与葡萄、牦牛等绿色种养业发展,加快产业化进程,促进昌都地区带种养业上规模、上档次、出效益。形成昌都地区特色农牧产业,推动优势农畜产品和特色农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地理标志农产品,提升农牧业发展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 昌都地区发展特色农牧产业的重要举措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精神,按照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及西藏经济工作会目标要求,稳步提升农牧业发展水平,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而努力。

3.1 坚持突出特色,完善服务指导

按照“上水平、抓重点、突特色”的经济发展思路,围绕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以政府相关政策服务为引导,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加快发展特色工业,繁荣发展第三产业,提升產业发展水平,完善服务指导,拓宽多种渠道,强化政策扶持,通过特色产业开发、非农产业发展及农牧业补贴政策,使农牧业发展呈现新特点。

3.2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和要求,提高农牧

业技术

扎实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建设,突出抓好牦牛短期育肥、荞麦深加工等特色产业开发,依靠科技,推动了特色农牧业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派驻村的区位、气候等优势以及沿路、沿江、沿边城镇和人口密集城镇的辐射作用,引导当地转变发展方式,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策”,调精种植业、做强林果业、做大养殖业、做优畜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培育发展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组织群众参与工程项目建设,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3.3 竭力保障民生,精心组织扶贫

抓住政府扶贫机遇,对长年贫困、土地贫瘠、灾害严重、条件困难的农牧区,积极帮扶,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农牧业补贴范围,提高补贴资金。一是提高本地区青稞、马铃薯、油菜等粮油作物补贴资金,加大牲畜良种补贴力度等。二是以“一安居”、“两保”、“六通”为重点,通过精心组织,统筹实施了农村公路、安全饮水、扶贫农发、生态惠民、光明工程等强基惠民系列项目,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农牧民群众的心坎上。

3.4 培育新型农牧民,授人以“渔”

以开展“热血青年爱国成才创业工程”为契机,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积极组织引导富裕劳动力参与驾驶、建筑、手工技能、种植养殖培训和军旅式培训,培育了一批种植养殖能手、科技示范户、致富带头人,帮扶一批文化不高、缺乏技能、收入偏低的群众,引导群众消除“等、靠、要”的思想,提升群众的就业能力。

3.5 重视援藏工作,充分发挥援藏干部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由重庆、江津的援藏工作队陆续到昌都地区传经送宝,为包括昌都地区在内的广大藏区输入资金、技术、先进的生产观念等,如2014年短期援藏项目,重庆市农科院、区县农服中心“一对一”为芒康、类乌齐等县提供蔬菜大棚等种养植技术。

参考文献:

[1] 闫思泽.昌都农牧业产业化建设稳步推进[N].西藏日报,2006-09-05.

[2] 巴桑次仁.创新发展思路,落实各项措施昌都农牧业工作力争实现五个突破.[N].西藏日报,2010-05-10.

猜你喜欢
农牧业思考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浅谈西藏农牧业信息资源管理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锐意创新 扎实推进农牧业经济发展
以科技创新转变生产方式 发展现代农牧业
如何提高农牧业舆情应对与新闻发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