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写作源于生活

2014-05-30 06:32龙娟娟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生活化作文生活

龙娟娟

纵观中外古今,凡不朽之作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真情的流露。学生作文,虽非文学创作,也强调真情实感。可是面对初中生的作文,却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是不少学生觉得作文没有东西可写;二是不少学生作文中出现了假大空的现象。我经过一段教学研究发现,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素材的平时观察积累,因而感悟生活的能力不高。为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把写作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的写作源于生活。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早就说过“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这就一语道破了作文教学必须以生活为本源,回归生活,体验生活。因此,在生活作文研究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引导学生从各种生活中尽情体验,主动的获取知识,知道学生从生活中走进作文,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提高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一句话,“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本源。只有积极地投入生活,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把自己的感情融入生活之中,才能产生深切的感受。一些学生往往感到写作文时写不出东西来,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对生活缺乏理解,缺乏热情,对周围许多生动的人和事不了解,不熟悉,置身事外,漠然处之;二是观察和感悟能力不强,不会体察生活,不善于在观察中思考。往往有这样的现象:有的同学在作文中所写的人和事是从别人的文章中“借鉴”得来的,不仅材料是“借”的,连感受也是“借”的,出现了假、大、空的现象,甚至有时是胡乱“嫁接”,让人看了感到啼笑皆非、摇头叹息。这类现象之所以产生,主要是我们对学生缺少正面的指导。

那么,怎样让学生接近生活,体验生活,拓宽视野?又如何让他们用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使他们的作文“生活化”呢?

一、观察生活,作文充满“生活”的痕迹

从作文教学的角度说,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并从中增强感悟能力,是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切实可行的做法。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为了培养学生写作,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上理解生活,热爱生活,另一方面则要指导学生去熟悉身边的人物,洞察周围的事物。尤其要激发他们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养成其感受生活的习惯,做好观察与积累。

一方面我们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调动一切感官去观察生活中的一切。如对一个熟悉的人,观察他的肖像、衣着、举止、言谈,揣摩其内心活动等。如指导学生观察菊花,通过视觉了解菊花的形状颜色姿态;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通过触觉,触到它的实体;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如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场景,可以去听场景中人物的语言,可以去看人物的神态、动作,可以去区别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等等。另一方面,利用可以利用的的时机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如学校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参与;利用节假日,要求学生走向生活,观察生活。教师可以布置任务,强化学生的观察意识饿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做好积累,要及时把观察到的“生活”记录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每天观察到的生活及时记录下来,这是一种很好的的方法。也可以要求学生写周记,引导学生回顾一周的生活,记录生活中的精彩片段或事件。也可一个学期下来,整理自己的习作,并加以修改提炼,形成自己的作文集。总之,方法手段多样,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假以时日训练,一定能够养成学生“生活”是自己的写作源泉的意识,关键是我们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做到“坚持”,这样才能养成习惯。

学生作文题材有了,内容有了,有话可写,作文也就不会胡编乱造。学生头脑里的材料丰富了,作文时自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会生动活泼、各有所长、各有情趣了。做好“观察于积累”, 学生作文就能解决“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的老大难问题,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能走向成功。

二、融入“生活”,作文富有“生活”的情意

有了观察,有了写作的材料,这是生活化写作的基础,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融进文章,融进生活中去,不能仅仅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叙述事件。这给人的感觉是学生在讲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与自己毫无关联,就像一杯白开水,太淡了,没有一点自己的情味,这是我们作文教学或生活化的作文教学不提倡的。

著名评论家孙绍振先生曾说:“文章成功的关键在于贴近自我的心灵,把生活的特点和自我心灵的特点结合起来,才能有所创造。”作为教师,有责任教导学生“言为心声”,鼓励学生从诚实的内心出发,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做的事,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风采、鲜明的个性。要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写出真情实感。

那么,怎样在作文中体现真情实感呢?

一要坦然吐露真情,按照“我手写我心”的原则,在扣题的前提下,写自己亲历的事情,不必回避自己的过失,不必着意取悦他人;二要找准抒情的载体,在描写中自觉的涂抹上情感的色彩;三要描画动情细节,将情感集中到某一点上,着力描画好这个“动情点”。做到这样,作文就能以情动人。

三、 感悟生活,作文渗透“生活”的哲理

“生活”是原材料,“生活”这个原材料常常由许多故事或细节构成。也许一些细节的不起眼,却常常令人感悟或警醒,它们有的是显性的,直观的;有的也许是隐形的,是多面的,需要亲历者或旁观者去思考那些蕴含在其中的“哲理”。只有指导好学生的反思感悟,才能更好的引发自我的思考,真正的把事件与生活紧密的连接起来,透过生活的现象去看“生活”的本质,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观察意识,强化观察,渗透思考,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学生的写作就会和生活紧密的连接在一起,生活化的作文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与提升生活。

我们可以结合作文材料,从文章记叙的事件中去思考其蕴涵的意义。写作时要善于思考,由事件中去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所作所为,能否给我们有点启发或警示。当然材料的意义可以从多角度去思考,在展开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材料的主要方面,否则会读者造成错觉:立意与材料不一致。另外一定要引导学生适当地“由事及人,拓展深化”,即事件与生活的对接,对人生的启发。

四. 写作生活化,写作成为“表现生活”的形式

作文教学,不仅仅是追求作文的技巧和语言、情感的表达,我想还有一个重要的追求:让写作成为学生生命表达的一种形式,让写作成为学生生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联系我们的工作实际,我们有时候的一个命题常常使学生无话可说。因为我们在用成人的眼光,成人的思维与情感在命题。在看待学生的作文,评价学生的作文方面,我们老师也是以自我为中心,从教师的角度来评价学生,因此作文分数低,评语不尽人情,导致学生厌恶作文。如果我们教师能立足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思维与语言出发,出生活化的题目,或让学生自由命题、自由写作,我想学生肯定能写活文章。如果我们能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那么我想,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能力定会有很大的提升。解脱写作的镣铐,引领学生生活化写作,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必修的一项课程。

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不是轻巧的事。它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也没有什么“诀窍”。 学生只有把写作与生活紧密联系,在老师耐心的引导下精细地去观察,深入地去思考,刻苦地去积累和写作,反复地去琢磨,坚持不懈,才会熟能生巧,下笔“有神”。

猜你喜欢
生活化作文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