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构建新型课堂之我见

2014-05-30 13:11四郎拉姆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师生语文课堂教学

四郎拉姆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已经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忽视了发现和探索。学生的学习成了被动地接受,机械地记忆。这种学习方式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提高,摧残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行为,做到以人为本,凸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从而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已有的记忆,开启心智的窗户,调动学习的兴趣。

一、建立积极互动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的实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交往,这种交往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对话,意味着相互建构。在交往的师生观中,教师的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学中有了师生关系的平等和谐,才会有民主的教学氛围,才能培养出创新型学生。《鸟的天堂》主要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然而在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了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学完课文,学生意犹未尽,还深深陶醉在这一美景中。这时,教师趁势利导:这里不光是鸟的天堂,更是人们所向往的乐园,让我们大家来为这“鸟的天堂”出一份力,让它变得更美好。想想能为它做些什么呢?然后师生共同设计保护方案。学生可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因为有了老师的平等参与,学生的思维显得空前活跃,有的编成优美的解说词,旨在吸引游客,让大家共享美景;有的画成颇具创意的广告画,并配广告词,以唤起人们的保护意识…… 面对一件件独具匠心的作品,我感慨万千,师生之间只有形成动态的信息交流,才能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这种师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发,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这样的境界,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在愉悦交往中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教室成为创造性传递的最好场所。

二、构建民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語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就告诉我们学好语文的关键是实践。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小语课堂教学中,应解放学生的口、脑、眼、手、时间、空间,让学生充分地读,认真地想,无拘无束地说,心领神会地写,津津乐道地画,手舞足蹈地演。如教读《黄山奇石》一文时,课始,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以此开放学生地思维空间,唤起主动意识积极参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课中,从学生的提问中筛选出主要问题,让学生围绕主要问题自由组合,合作学习,自己去文中找答案。课末,配上高山流水似的乐曲,让学生当小导游介绍黄山奇石,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融入实践活动之中,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学生通过动口动脑的实践,很快对黄山奇石有了更深的了解。课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除了课文中写到的,你还想对黄山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吗?” 、“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风景名胜?”从而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现有文本的知识领域,去探索相关知识。

由此可见,只有打破机械、沉闷、程式化的课堂结构,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气和乐趣。要让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勃勃参与课堂活动。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富有个性化。这样,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创设宽松的学习空间,还学生选择性学习的权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了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应努力贯彻统一性与可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学生的选择意识不是天生的,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并积极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

1、自主选择学习目标

素质教育的真谛是从学生不同的身心成长条件和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出发,实施因材施教。所以,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分层要求,找出他们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域加以训练。让好学生吃饱,学困生吃好,使所有学生在认知学习和能力发展上获得普遍成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兴趣与目标的和谐,会促使学生更加积极愉快、自主创新地学习。例如,背诵古诗文,教师只需规定一星期必须完成的量,至于掌握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则由学生自己确定。

2、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和信任,享受到人的尊严和价值。建构这样平等对话的情景,才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自我需求。如写作训练,教师就应提供自主写作的广阔空间,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少写命题作文。

3、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教材的不同,及学生认知水平和情感特点的差异,选择适合自我的学习方式。同样是理解一个词语有的同学喜欢用图画、图示形象地阐述;有的喜欢用动作、肢体语言直观地演示;有的则用口头语言直接地描述。对于文中一美妙的意境,既可用诗歌激情吟诵,也可用形象的画面来再现,或用动听的音乐来赞美,只要能表达出自己的心声。

4、自主选择学习形式

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逐渐减少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强开放性和选择性。增加课堂的多向交流,特别是生生互动,因为在分组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是平等的,可以自由地发表个人的见解。学生的思维是全开放状态。通过讨论,可以集思广益,互相合作,加速知识的同化建构。让学生在互助学习和思维碰撞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与他人相处的艺术,使自己具有一定的亲和力,逐渐形成团队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构建新型课堂要求以人为本,实现师生和谐共存、和谐共处、和谐共荣。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让知识变得栩栩如生,让学生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是素质教育的最低要求,是语文教学的起码理念。

猜你喜欢
师生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麻辣师生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