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初探

2014-05-30 13:11李赓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技术培训

李赓

[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益深入和广泛,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本文就针对如何提高和培养教师的信息化素养问题进行初探,以求适应现代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素养 教师教育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教育信息化的要素包含网络、资源、应用、产业和人才,而最主要的要素是人才——教师,教师信息化素养是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包含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并将这些有关的基础知识综合运用为表现的综合素质。

一、培养教师信息化素养的重要性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维度都有了相应的扩展,教育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不断丰富,教育形式朝着多元化发展,改变了过去单一的通过课堂教学获取知识的方式,将课堂的形式多样化、高效化。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不仅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同时为探索新的教学结构和模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已然成为限制学校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方面的一种阻力和障碍。尤其在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显得尤其重要。

二、培养和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1.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

当下对于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存在着一定误区,培训时候更多的是重视技术层面的培训,而忽略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根本宗旨,是为学校的课堂教育教学服务,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更好的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实现从观念转变上推动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由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高促进观念转变的良性发展。

2.全员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

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教师信息化素养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点面相结合,即有针对性的开展全员培训和针对部分教师的骨干培训。全体教师共同提高信息化素质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高的一项新的要求,针对全体教师推行信息化素质提高培训有助于提高学校教师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但是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不同的个体差异,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性。在全员培训的同时,还需有针对性的对学校中思想先进、信息素养较高的骨干教师进行单独的提升性培训,通过点带面、强带弱,进而促进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3.校本培训与自我培训相结合

教师进行在职信息技术培训是有效提高信息化素养的一种手段。学校可根据全校教师的整体水平,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观摩等形式开展校本培训。但是由于经费等方面的限制,校本培训往往只能进行简单层面的培训,更多流于表面。要使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进而推动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还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阅读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相关资料、开展经验交流等形式的自我提高。

4.专题培训与学科教学实践相结合。

组织理论学习、专家讲座、技术操练等培训形式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师信息化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但在实际重要避免流于形式。教师信息化素质培养与学科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促进学科教学与信息化有机融合,真正体现出信息技术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方面的价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信息化。

三、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实施策略

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包含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能力,是将这些有关的基础知识综合运用为表现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要注重信息技术培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有效途径。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可以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入手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过程。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过程中,以学科特点与教材重难点为基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启发学生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2、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从而认识客觀世界,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的学习形态。整合教学过程的设计实际上就是知识的探究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在教学过程设计中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使教学流程设计合理、流畅,过程架构简洁、新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实现知识的探究、问题的解决,师生的信息化素养都将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提高。

3、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注重总结教师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并上升为理性认识,以建构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智能结构,是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探索教学反思的方法途径,发挥教学反思的最佳功能,把信息技术观念融入到自己的思想观念中,使信息技术自然地应用到日常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素养。

4、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专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其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价值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活动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主要载体。运用新的学习理论,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所建立的适合的评价指标,可以科学评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质量,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1]

不断改进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新时期对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必然要求和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1]曾冬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0,2(4):117-118。

猜你喜欢
信息化信息技术培训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培训通知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