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合作学习的机会

2014-05-30 13:11杨春荣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图形面积交流

杨春荣

新课标强调:学习应是学生自己主动参与的一项智力活动。合作交流式的学习应是最主要的方式,要想使合作学习取得实效,就必须特别注意选准合作的时机。

一、学生独立思考陷入困境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学习问题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性,独立探索遇到障碍是很正常的。这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启发,实现思维和智慧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灵感,以解决问题。

二、学生独立完成效率低时

许多知识是建立在学生对大量个别材料的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安排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大量试验,获取每一个数据,课堂教学的时间就会明显不足,有时也是不可能的。这时采用小组合作既可以保证为学生归纳知识提供更为充分、可信的感性材料,使结论更为准确,同时也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力量。在等可能性时,为了让学生体验等可能性,我先让学生每两人一组抛硬币并记下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共做20次。然后,每两个小组比较结果并进行汇总,接下来,再请邻近的两组合作,收集数据,汇总成一张表格。这时,请学生观察表格并在小组里交流各自的发现,请大家猜测:如果把全班的数据收集起来,结果又会怎样?并且当场进行验证。这样,原始数据的个数就大大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也大大增强。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对等可能性的体验也更为深刻。合作学习所发挥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作用也会深深刻印在学生头脑中。

三、学生认识出现极端时

由于小学生思维方式、思维水平、认识能力和相关经验的缺乏,对一些问题的个人认识往往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学生之间认识问题的角度也不同。这进可以考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组内成员充分发表意见,通过有意义的讨论和交流,相互补充,生成新的认识。在六年级“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课上,让学生讨论,如果靠墙围一段篱笆,怎样才能围出最大的面积。讨论时,他们有的说应围成一个正方形,有的说应围成一个圆形,有的说应围成一个长方形……这时教师建议小组里每个同学画一种图形并算一算面积,然后组织交流,比较用相同长度的篱笆靠墙围成的空间,怎样面积最大。结果出乎很多同学的意料;半圆的面积最大。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思考;难道学过的“周长相等的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这一结论错了吗?如果不是,那又该如何解释?每个小组在激烈的碰撞后进行了交流,不仅进一步证实了已有结论的正确性,又对新问题作出了完美的解释,完善了每个人的认知结构。

四、学生认识争执不休时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学习经验不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解题方式和策略。所以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们各抒己见,提出的解题策略各异,甚至会因为彼此不同意对方的观点或认为自己的解法更好等而发生争执,這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会让问题越辩越明,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个性也从中得到展现。

总之,合作交流作为课堂活动的形式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因此合作学习一定要抓住最有利的时机。

猜你喜欢
图形面积交流
怎样围面积最大
如此交流,太暖!
最大的面积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巧用面积求坐标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