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程下英语教师观念的转变

2014-05-30 15:39汪艳荣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转变观念英语

汪艳荣

[摘 要]传统教学中,总是由教师实施评价,注重单纯的语言知识结构的考查,以考试为中心,忽视人文性,而新课程倡导开放,宽松和民主的评价氛围,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对学生的评价重激励、重发展、重能力,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关键词]英语 教师 观念 转变

英语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教,学生在课堂上怎样学,一直是研究者探讨的重要问题。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基础英语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它的鲜明标志是新课改、新课程和新教材。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是发展的主题,要使学生产生动力,光讲大道理、明确学习目的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使自己的课生动有趣,吸引学生,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因此,要能真正得心应手地运用新教材,我认为首要的是教师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创建《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

一、 转变传统观念,落实新的教育观

教育思想观念是教育教学行为的先导。教育的不适应,首先是教育观念的不适应;收效不大,主要是教育观念转变不够。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在这种大变革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必须抛弃落后的、陈旧的传统观念,树立先进的、现代的教育观念。

新课程英语教师观念转变之一——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在不少教师观念中,认为教材、计划、大纲就是课程,是既定的和封闭的,其实不然。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教材的更新虽然会使我们一时难以适应但教材是服务于教学的材料和工具。因此,教师不应该再是教材忠实的闡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根据学生需要和教学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研究教的内容和方法;不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由此可见,教师只有从原来的教材观中迈出来,要清楚教材仅仅是提供了平台,如何充分而合理地利用教材是要靠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创造的。

新课程英语教师观念转变之二——树立正确的教师观。①由昔日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认为教师首要和基本的职能就是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教师要充分发挥促进者的作用,才能有效推动学生生动活泼、快乐自由地发展。②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体系的建构者。新课程体系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建构者,成为教育资源的开发者,教学过程不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将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和建构过程。③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平等的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新课程英语教师观念转变之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进入中学的学生心理有一个明显特点是:自尊心强。新课程课堂教学由学科本位转向人的发展本位:“以学科为本”的教育理念,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一切教学活动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的个性及差异性,这符合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和时代发展的需求。

新课程英语教师观念转变之四——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促使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教师来说,评价不仅仅要促进教师业务水平、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更要调动教师自评的积极性,发展其自我反思能力。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原则的整体性,也就决定了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有:①档案袋法。通过收集学生个人的学习成果,建立学习档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人纵向评价,就能很好地激励学生的自我发展。②观察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并加以记录,就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较为全面的评价。③活动法。通过活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

二、 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更新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在新课程指导下的集体备课,要求教师在吃透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精讲精练,充实课堂教学容量,从发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点出发,讲究课堂教学的层进性,实行分层目标教学。变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体系,由浅入深地对目标予以网络构建。

着力改变自己的备课方式,加强科学性和针对性。在传统观念中,传授知识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在学校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新课程坚持实践的观点,认为知识的获得和掌握,都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因而,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种探究、选择、创造、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造精神乃至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能力的过程。教师的备课就意味着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需求的话题作为具体的载体。

总之,新课程改革将给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鉴于二十一世纪教材的渐进性,教师要迅速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意识,努力创建平等、民主、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让学生“自由活动、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保障《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推动素质教育与和谐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转变观念英语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健康观念治疗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读英语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