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加强写前指导能激发写作热情

2014-05-30 15:39侯兰芬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材料

侯兰芬

[摘 要]众所周知,材料是构成文章的重要因素,任何文章都由一定的材料加工提炼而成,它既是文章中心思想形成的基础,又是表现中心思想的支柱。没有详实的材料,就会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文章自然就会失去感染力。

[关键词]写前指导 写作热情 材料

学习语文与学习其他学科不同,它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一种现象,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要运用到语文知识。如今,我们早就提倡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提高学习能力。而语文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一个最为广泛的话题,在小学中,认字、写字能力;用词造句能力;语言组织、口头表达能力;读书看报(阅读理解能力);作文能力等等这些都可以算是语文能力,而学生的作文最能体现这种语文能力,即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因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也就成了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了,当学生有了创作的热情和欲望时,他们才能充分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语文能力。

如何加强写前指导,为学生写作排忧解难,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变老师“要我写”为“我要写”,本人曾做过一些探索。

学生不知写什么,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即使是空话、假话连篇,无病呻吟。我曾查看过很多来自农场中学生的作文。在看的过程中,首先令我欣喜的是,学生作文中所写的是农场里他们的真实生活,如大人们的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插秧种菜,养猪放鸭等,但令人感到非常失望的是,他们作文中所涉及到的事物的面太窄,写来写去,还是为应付而“硬写”出来的。如相当一部分是写星期天回家,帮家里割马草、喂鸡、喂猪、放鸭子。这样的内容,写一次两次倒也无可非议,但遗憾的是,为数不少的学生这次是写喂猪、割马草,而下次又是割马草、喂猪。翻来覆去,他们写的,成了割马草的平方、喂猪的立方。这分明是收集材料的问题。农场生活丰富多彩,田园风光秀丽,春耕、夏锄、秋收,家事繁多,尽可作为素材通过分析、整理、提炼之后在作文中反映。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土生土长的学生,作文时竟无事可写,无话可说。问题反映在学生上,根源都要归咎于教师的指导无方。

众所周知,材料是构成文章的重要因素,任何文章都由一定的材料加工提炼而成,它既是文章中心思想形成的基础,又是表现中心思想的支柱。没有详实的材料,就会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文章自然就会失去感染力。学生收集材料的问题,关键是教师的指导,指导要有的放矢,既要有明确的目标,又要有具体的要求和安排。比如要作写景文章,老师可事先命好作文题,在带学生去观察、体验之前提出相应的要求,诸如怎样选取观察点、观察角度,怎样抓住景物的特征等等。只要教師指导得当,不愁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诚然,不可能每次作文都能去观察、体验一番,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作文教学计划,平时就应该要求学生注重对事物、景物的观察了解,养成有意识地收集材料的好习惯,到作文时就可信手拈来。

学生掌握了写作材料,“言之有物”,写什么已不是问题,但要使文章写得好一些,达到作文教学的要求,老师还得一鼓作气,指导学生如何写。传统作文教学的内容:命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环节当然不可不讲,但老师的主要精力宜放在指导学生行文的思路上。因为这思路就是学生在写作中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理解、认识过程的反映,是他们把所写的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理出个头绪的框架。例如我指导学生写一篇《春游》作文时,首先强调在行文中的思路问题:思路就如同参观的游路,这篇文章的行文,就以游路为序,并强调学生运用在语文课中学到的“移步换景法”,到一个景点,就要扣住这个景点的特点来描写,重点景点应重点刻画、详写,集中笔墨,尽可能将其突出。而对于一般景点则宜略写,一带而过。因为要求得具体,学生的叙写既表现出了整个过程,同时又根据他们的观察点、观察角度的不同,从各个侧面详略分明地刻画出了各个景点的特征。言之有序,思路清晰,这应该是一篇好文章的先决条件。为解决好怎样写的问题,教师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指导学生解决行文思路问题上是值得的。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仅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还进一步懂得了怎样写。随着老师的指导,学生写作的兴趣随着作文的次数一次比一次浓厚,他们写作的积极性也会逐步调动起来。此时还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我的感受和做法是:除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常规的批改和评语外,还对学生进行更切实、更有效、看得见、摸得着的指导——写“下水作文”。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教师写“下水作文”,本身就是对学生的激励。学生的作文,也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先做个示范,让他们模仿着做,就像教幼儿学步,先扶着他们走,这又何尝不可?如果老师光讲不写,这就无异于体育教师,只会站在场外评头论足,指手画脚,而不会做示范动作。这首先在感情上与学生有隔膜,学生有反感情绪,指导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相反老师“下水”,亲自给学生做示范,就能在心理上接近学生,甚至与学生心心相印,其指导就更有针对性、现实性、实用性和启发性,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自始至终都应抓紧指导,这是必然的。但相比较而言,学生写前的指导更为重要。教师针对学生写作的困难,为他们解决了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而且能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示范,长此以往,就不必愁学生作文没有积极性,一旦激起学生写作的热情,“要我写”的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语文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使其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叶老对语文作过这样的概述:‘语就是口语,‘文就是书面文,合称语文。可见“书面文”——即写作文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加强写前指导是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一条捷径。语文教学改革是多方面的,如何面对新时期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如何开展素质教育,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还有待我们不断去探索和开拓。

猜你喜欢
材料
◆ 焊接材料
焊接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 焊接材料
用各种材料来制版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新材料俏
LED封装材料
LED封装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