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

2014-05-30 15:39赵旭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整合生物信息技术

赵旭

[摘要]目前,信息技术正以其空前的渗透力,影响和改变着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为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为生物学教学找到了新的生长点,让高中生物学的学科特征得以凸显并熠熠生辉。它实现生物学教学由微观向宏观的转换,由抽象向直观的转换,由静态向动态的转换。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技术叩开了学校的大门,作为全新的教与学的工具和手段,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课程。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为生物学的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展现了新的前景,找到了新的生长点。

[关键词]生物、信息技术、整合

“信息技术”主要指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代表,具有“信息高密度、传递高速度、交互高强度、反馈高效率”的特点。

所谓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而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相整合,就是在生物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变革教学行为的工具,提供课程资源,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以及支撑学习活动的基本要素,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和谐互动的课程整体。

一、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

我日常教学设计的原则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协作学习;分层次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个性化学习,激励学生创新,培养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科学创新精神。

二、整合的优势

由于生物学科的特点,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较其他学科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1、生物的微观性

生物的细胞结构极其微小,肉眼无法直接观察,通过挂图和语言描述,往往使学生难以理解。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模拟放大显示任何细胞结构的详细部件,可以极大地延伸人的各种感官、思维,极大地拓宽时间、空间领域,实现微观的东西宏观化,生动形象,感染力强,使学生易懂好记。

2、生物的运动性

生命是运动的,其生长、发育、繁殖等生理过程很难利用通常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细胞分裂的三维动态过程、DNA双螺旋结构及碱基互补配对过程的全过程等。

3、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有200多万种,每一种又有许多个体,每一个体又有许多结构和生理特征,生物现象更是纷繁复杂、包罗万象;而利用信息技术于生物学科中,则能在瞬间表现那些用一般教学手段所不能表现的许多生物现象,例如,不同环境中生活的生物、生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海底世界的奇妙、克隆羊多莉的诞生等等。

三、整合的方式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的方式主要是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课件的类型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辅助教师讲解为目的开发的多媒体课件,这类课件一般呈现一条主线,按照教师的讲解过程逐步演示,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详细;另一种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发的多媒体课件,它可以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由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相比之下,后一种课件更能体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也是今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的方向。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现代信息技术,课前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本节课有关的动画、录像、图片、声音等,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节课中,首先播放新闻短剧《生物圈II号》,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引起思考,激发兴趣。

2、应用多媒体突破教材的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可以很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如第四章第二节《神经调节》中的“兴奋的传导”这个难点,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出兴奋在“神经元内”“神经元间”的电位变化和突触内递质的释放过程,以及电位传导和化学刺激的转化,学生很容易在头脑中理解兴奋的传导机制达到教学目的。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3、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试验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真实的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但有时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主要用于:

由于有些实验结果不够清晰或受到时空条件限制的原因,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需教师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再模拟予以补充。例如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教材上的叶绿体色带分布,我们在实验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和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导致实验结果不清。用计算机模拟获取准确的实验结果,纠正实验中的误差。

中学不可能做出的实验,完全可以用模拟实验进行教学。如《光合作用》的教学,需要认识光合作用中所释放的氧是来源于水而不是来源于二氧化碳。这个实验在中学生物实验室里不能做。计算机模拟美国科学家普宾与卡门的实验,有效的模拟了水的光解及氧的生成过程,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课程复习,高效迅捷。在生物复习课中,教师借助计算机网络和投影技术,把预先准備好的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投到大屏幕上或是投到学生计算机的屏幕上,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加大了课堂的容量,而且便于教师精讲。实际上每位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不同的,教师把知识网络交给学生以后,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水平对未掌握的知识有侧重点地复习或重新学习,有的放矢,新旧结合,大大提高了复习的效率。在复习课中,一个较好的课件,既对基础较好的同学起到提纲挈领、高效系统复习的作用,又可照顾基础薄弱的同学起到“新授”、重新学习的作用,从而保证了每个同学都“有的吃”,“吃的饱”。

猜你喜欢
整合生物信息技术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第12话 完美生物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