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语文素质教育

2014-05-30 18:35荆俊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语文课素质教育

荆俊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的需要。语文科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教材大纲(试行)》开宗明义地指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这不仅言简意赅地阐明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也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任务和方向。 语文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语文学科对其他学科的渗透性及其工具性功能。可见在初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中,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如何在初中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呢?

首先,要把语文课教成语文课,而不是其他课。

语文教学要以学习、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文工具为宗旨,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核心,提高听、说、读、写各种能力;要坚持“因文明道,因道悟文”的整体性教学原则,并结合语文因素的分析进行与具体语文内容相关的政治思想教育,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进行审美陶冶;要变语文形式教学的单一功能为知、情、意教育统一的多功能,提高语文教学的综合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向社会,贴近生活,扩展语文教育空间,通过语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素质教育要以人为本。在实践初中语文素质教育过程中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搞清楚“教学”这个命题。首先要认识到教学是双向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双向交流、互为主客体的。教学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形成教学合力,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能力,才能有效地体现素质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活力。毛泽东说过:“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的问题。”可见,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在教学中见物不见人、备书不备人,都是违反教学规律的。

其次,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言,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那是无效劳动。

这是因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不到落实。这个问题不解决,素质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和完善,要根据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需要传授最基本的具有发展前途的知识和技能,致力于开发学生的潜能。要在语文教学中注入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成功教育、愉快教育、情境教育”,使之成为整体性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催化剂,进而促进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要强化学生的主体能力,致力于促进、改善学生的学,把教师的外驱力转化为学生的内驱力,以期实现叶圣陶先生的“凡为教,目的在于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这是取得教学最佳效果的根本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再次,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实践中,要注重语文内容的人文属性。

不能把对语文知识的肢解作为对课文的分析,诸如这是单句、那是复句、这是比喻那是拟人等等,加以认识,如此而已,这是蹩脚的语言课,而不是成功的語文课。应当根据语文形式和语文内容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原则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领会语文形式表达了怎样的内容,鉴赏这种表现形式的优劣所在。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能只靠听和看得来,而要身经百炼,在自身反复的语言实践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语文课,特别是初中语文课,是一种技能课、能力训练课。因此,应以语言训练为中心,从课内向课外扩展,把知识迁移为能力,使学生从“我学会”变为“我会学”。

最后,语文教学又是一项多层次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能稿一视同仁,不能只是“先生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而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才施教,分类推进。教师要善于在课文(教材)与学生心灵之间搭桥,才不会以教代学脱离学生实际,才能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分类提高。 在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应结合素质教育的社会性来进行,要顺应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科教兴国这一战略目标服务。要结合教材辅以历史、地理、国情教育等,使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公民素养,培养对党、对人民和对社会主义祖国无限热爱的政治思想素质。这也就是不但教学生读革命的书,还要培养学生做革命的人。

总之,人的素质是一个有系统的整体,主要有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在语文教育中这些素质都要体现出自觉和不自觉的互相渗透、互相作用。教师应注意整体把握、互相协调,促进其和谐发展。例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材的智育过程中要注意到学生的体育,不能只强调本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以损害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代价来换取语文科成绩的片面提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德育、美育,来激发学生的原动力,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毅力,进而提高语文科的学习效率,促进智育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充分认识成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进行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使自己既是个专才又是个通才,不能满足于自己是“一桶水”,而要使自己成为“一条流动的河”。语文教师不仅要掌握语文学科的知识和教学方法,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科学的素质教育理论、方法与手段。要具备为人师表的风范,言传身教,真正做到在学生面前既是良师又是益友,在教学过程中勇于探索、勇于实践,那么,初中语文素质教育的成功之路是可以走出来的。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语文课素质教育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可怕的语文课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