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音乐课堂

2014-05-30 18:35张红霞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律动音乐课新课标

张红霞

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在现代音乐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音乐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相关的音乐教学策略,因而就有了我们的音乐课整合。新课标下强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创造就是主动参与的过程,他能够参与,一定意义上也就说明我们激起了他的兴趣,课堂上我们就成功了一步。要如何保持学生这种长久的兴趣与参与性,也是我们一线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

一、新课标下音乐教学策略

1、生动活泼主动参与

一堂好的音乐课,无非是让学生面对枯燥的知识也会感到有兴趣听,更能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那也就体现了音乐课的生动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只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即使是枯燥的基本训练,也能变得生动而活泼。生动活泼的更高层次是主动发展。没有主动性其生动性也是有限的,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生动活泼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展开。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主动性是审美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没有主动性就不可能产生美好体验,音乐教学必须生动与主动。

2、传授乐理知识与培养创造能力相结合

音乐教学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教师将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传授给学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必须把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统一起来,而创造力则体现更高的要求,更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一些教法比较先进的国家,他们的音乐教学体系都非常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即兴创作活动。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所要学习的。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创造性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特征,创造性更要贯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

3、让唱跳有机结合起来

在传统的音乐课中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大都采用一般文化课的静态形式,学生正襟危坐。严重阻碍了音乐教学的意义。音乐本身是非语义性的,当体态律动学诞生后,使人们对音乐心理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动态更能唤起人的本能,更能触发人的自由联想,有助于人的创造意识和行为。静态与动态的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是音乐课较为理想的一种策略。比如,在讲节奏这一问题,当我加上了体态律动环节时,学生们不但显得非常兴奋,更能够根据自己的律动自己找出节奏的特点。

二、音乐课教学策略

1、舞蹈进课堂

音乐和舞蹈是紧密结合的,比如在教律动时,以往总是“教师编,学生做”这种机械式模仿,束缚了学生们的手脚和大脑。我在教学中打破这个常规,让学生自己听音乐、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象,把听到的音乐用自己的手、脚做动作去自行发挥、自我表现。在课堂上,我总是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大胆地去表现自我,这既 有利于自信心的树立,也利于良好个性的培养。有一次,我让学生们给歌曲《校园的早晨》编排舞蹈动作,全班几十个人编了几十个小舞蹈,尽管有的大同小异,有的动作也欠优美,但我还是表扬和鼓励了大家,因为这毕竟是他们的心血,他们自己的“作品”。舞蹈可以让他们更好的理解音乐。

2、让美术伴着音乐课堂

要实现以音乐为基础的“音美融合”,作为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寻找两种艺术之间的自然联系及整合切入点。如音乐情绪与色彩的联系,速度与色调等一系列的联系,使音美有机整合起来。在形式内容上相互照应、相互配合,从而形成“音中画,画中音”。 比如在欣赏《梁祝》的时候,我让学生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音乐内容,不仅表达了学生的音乐感受,更使那些热爱美术的同学也在音乐方面逐渐的感兴趣。一堂课下来,有的同学意犹未尽,嘴里唱着,手舞足蹈着,学生们通过这堂课明白了,音乐意境用画也可以表达出来。

3、让语文陪着音乐课前进。从诗歌的特征看,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力是诗歌最显著的特点。其次,是个语言精练音调和谐有明显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评论家赫式列特说:“诗歌是幻想和感情的白热化”。 诗歌中有比喻、形象和韵律,比如在欣赏《空山鸟语》时,我问学生能不能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引用王维的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声… …”有的同学还能自己编创出一些诗,这让我不得不惊叹学生想象力和创新力。学生在自己创作的过程中也体验到了音乐与诗歌间所具有共性的艺术美,感受到“诗中音,音中诗”的美妙境界。虽然他们的作品不成熟,但作为教师我们要精心地耕耘和栽培,让孩子们幼小心灵中播下的创作种子得以生根、开花、结果。

新形势下音乐课的整合不能為了整合而整合,而应发挥各类艺术间所有的共性“恰当的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常教常新,学生才会常学常新,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确保学生在愉悦的基础上提高综合审美能力和达到丰富教学内容的目的,拓展学生艺术审美空间,增强音乐课堂趣味,激发学生音乐课堂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艺术教育审美育人的目标。

总之,课堂模式的整合是为了提高学生体验、实践音乐艺术及多元艺术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我们以科学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审慎的态度完美整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现多元艺术整合服务教学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律动音乐课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三个经济”律动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生命的律动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