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新课程改革中的体会

2014-05-30 18:35金玉莲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课堂气氛教师应新课标

金玉莲

新課程改革绝不仅只是一种流行。现在很多学校人人都讲新课改,学习新课标,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可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呢?很多人误认为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一些教师也总觉的现在的学生素质反而下降了,而且越来越难教。难道是新课改本身存在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不能流于形式赶时髦,要深刻理解什么是新课程,新课程的标准又是什么。就这些疑问本人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但在于新课程本身,更重要的是让任教的老师真的运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传统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而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学生理解、学会和掌握新的知识并不是像填鸭般地被填塞,而是一种重构,在他已有知识、经验和观点上的重构。因此适时的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面对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理清的关键。

二、新课程改革的存在问题。

1.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为了实现《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教师不仅要把教材处理好,课备好,而且要准备好一些教具、投影仪等,条件好的学校要准备课件。但是,由于有些农村中学的硬件条件跟不上,教材的配套教具也不多,从而造成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上课只能让学生看课本或在黑板上绘画,失去了实物形象的效果。其实,教师自己制作一些教具,或让学生自己课前准备一些学具,学生会很感兴趣的,同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部分教师课堂纪律难于控制,教学任务难于完成。其实,教学任务完不成,并不是新课程结构有问题,而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策略。对课堂不能调控,主要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为此,教师应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请先把机会交给学生,也许他们自己能够想办法解决。一旦碰到教师也不会的问题时,教师应坦诚地说:“咱们课下可以一起研究。”放下架子,这样教师反而会觉得很轻松。有些课虽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发展,也是值得肯定的。

3.教学活动流于形式主义。新课标要求下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合作交流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改变。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就草草收场。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4.教师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克服情感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让学生身心愉快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提高学习效率。中学生情感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以情感人,特别是“差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怀、爱护。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给他们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并不断鼓励他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良好的素养、专业水平和教学方法,正确的人生观等各方面的言传身教,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应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总之,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化,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同样也要求能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猜你喜欢
课堂气氛教师应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