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

2014-05-30 21:35陈艳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算式创设情境

陈艳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测、验证、归纳、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设情景激发思维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积极有意义的行动,需要激励、推动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力,从而达到学习目的,而这种内部动力产生于学习需要。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才会出现一种激励、推动自己去学习数学的心理力量,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和愿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考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针对他们和这一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上好数学课,让使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会学数学。我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营造情境问题的氛围,架起了实现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联系的桥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地探索,实现数学的再创造。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此,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挥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设计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3、30、300后填上合适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都为之感到新奇,议论纷纷。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到3米=30分米=300厘米,此时老师提出能不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于是学生就得出3米=3.0米=3.00米,3元=3.0元=3.00元,对于这几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的性质”,这样的情境创设,形成悬念,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欲望和意向,是形成创新动力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具有推动力的一种东西。兴趣是构成小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与兴趣是紧密在一起的。只有对学习感兴趣后,学生才能自主地、自觉地去观察、研究和探索。

所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每节课的开始,我都会精心设计一个生活情境,意在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到数学并不是那么难,它就存在于我们周围,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例如,在教学《统计》这一内容时,我针对小学生对自己的生日记得特别牢这一特点,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是怎么过的,分别来了哪些客人,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说道:“大象伯伯今天也要过生日了,请小朋友看一下,他家来了多少客人呢?”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争着说自己的发现。这时,我抓住时机又问: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因为这情景是学生所熟悉的,学生又提出了许多问题,课堂气氛显得尤其热烈。对老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后面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教学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三、创设合作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很难在认知过程中只凭借老师的讲解来获取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方法。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知识,真正达到“我做过了,我理解了”这一目的。并且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单独动手能力还比较弱,比较乐于和同伴共同来做一件事情。这个实践活动我一般是采用变“单独学习”为“集体合作”。

例如,在教学看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时,我让学生分成前后四人一组,然后让中的一个学生按要求圆片。先放四个,再放两个,然后让学生说说看到的图,并列出相应的算式。这时,分歧就来了,有的小朋友说:左边有三个圆,右边有两个圆,一共有几个圆?算式是3+2=5;而有的小朋友说:左边有两个圆,右边有三个圆,一共有几个圆?算式是2+3=5。为什么同一幅图,却会得到两个不同的算式呢?这个问题一下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有的甚至走下座位,说要看看对方的小朋友是不是看错了,后来通过自己的观察,学生发现原来是因为看图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才会得到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当学生自己得出这个發现以后,对老师下面要教的例题,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就不仅仅是只停留于怎么写,而且还知道了为什么能写出两个算式。是真正地让学生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总之,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教师要根据学情及教学目标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应用数学,探究数学。

参考文献

【1】唐新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的途径探索 《时代教育》2013年 第24期

【2】宋海艳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体会 《新课程学习:下》2013年 第9期

【3】吉婷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年 第30期

【4】白艳波 关于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思考《神州》2013年 第19期

【5】王力香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青年时代》2013年 第20期

猜你喜欢
算式创设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怎么写算式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好玩的算式谜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