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导语设计策略

2014-05-30 08:42李清河许珊珊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导语孔乙己悲剧

李清河 许珊珊

一堂课要吸引学生,要活,就应该把握好整堂课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开始就应当提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一上课就能紧扣学生的心弦,让他们学有目标,思有方向,那后面的教学就容易取得成效。然而,有些教师却忽视了导入的设计,甚至有人认为导入是有可有无的。这势必会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大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导入的设计。“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因此,有经验的老师都十分注重导语设计。引人入胜的导入能创设出符合教学的良好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导语的设计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导语设计的方法也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所以导语设计的方法也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依据教学内容和任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可以将这些导语分为三大类:趣味性导語、知识性导语、情感性导语。

一、趣味性导语

故事导入。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有着一种特殊的魅力。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趣闻,或先把课文以故事形式讲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入境极快。如《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是鲁迅先生沉痛悼念,热情赞颂死难烈士;深刻揭露,愤怒痛斥反动派及其走狗的卑劣凶残,激励人们站起来斗争的文章。文章复杂、难懂,不易理解。我在实习试讲这课时,就先给他们讲神勇的黑猫警长和柯南。这样,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们的兴趣,班级的气氛也活跃起来,同学们的热情高涨,纷纷翻书、讨论。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直观导入。直观导入就是通过学生对实物、样本、模型、挂图、电影和录音等教具的观察和视听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引入新课。如:讲作文感知课,感知荔枝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分发给同学们一些荔枝,详细观察后,再品尝。这样可以使同学们更进一步了解荔枝。这种直观的,可视的教具不只是让枯燥的说明文变得生动,也可以让诗歌、散文、小说这一类文章变得别有情趣。如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可以用多媒体将康桥周围的景色展示给同学们,不仅有利于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怀,更有助于学生的背诵。

二、知识性导语

悬念导入。悬念,可以造成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于漪老师在教鲁迅的《孔乙己》是这样导入的:“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而易人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孔乙己的悲剧是怎样的悲剧呢?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里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答案。”这则导语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巧布疑阵,而且还明确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很大程度的提高。

析题导入。即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从而领会题意和文意。课题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讲授内容的眼睛和窗口。因此,对某些课文从释题入手导入新课,能让学生理清线索,摸清思路,抓住重点,把握中心,同时还极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如《石钟山记》可简介石钟山,然后举出以前学过的《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等,讲解“记”在古代是一种不定体,写法可分两类:一类是由景物之中自然生发出情理,而常以“卒章显志”的方法表现出来,本文即属这类;一类是寓情于景物中,如《桃花源记》、《核舟记》等。这样一来,既会让学生了解文章,又可让学生学习了新知识。

三、情感性导语

激情导入。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意志,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一旦融情入境,教师教起新课来就会兴致勃勃,学生学起新课来也会情趣盎然。如:特级教师于漪在讲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是这样导入的:“每个同学的图画书里都有这样一幅画--人民英雄纪念碑。啊!巍峨啊,它有十层楼那么高,看到它,先烈们的高大形象如在眼前;坚硬啊,花岗石,汉白玉那样庄严,那样雄伟,象征着革命先烈意志如钢。站在纪念碑前,忆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岁月,看现在解放后的幸福生活,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深感一定要继承先烈的遗志,在新长征中勇往直前。”这段导语描摹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巍峨和质地坚硬,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以前就有了大体的概念,而且语言极有感情,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其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

情境导入。人的情感是一定情境的产物,教师若能在开讲中迅速地创造出一种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教学艺术情境,学生就会在这种情境中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引起他们愉悦的学习情绪。如:刘志双老师在教授《感悟自然》时的导入是这样的:“如果没有对生活炽热的心,不会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热情浪漫;如果没有对祖国山水,人文风情的痴迷,怎会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浓浓诗情?怎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陶醉?山川、花草和树木,就是今天我们所共同感受的内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感悟自然》。”这段导语简单而传神,同时也抒发了主观情感,激起学生对自然的向往及探索。

综上所述,三类导语导入的形式各有千秋,但这三类导语总的目的就是创建一个良好的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新的知识。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使这堂课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更为重要的是,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体现这些要求,关键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又专又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所以教师应在备课时重视导入的设计,在走进课堂之前都要十分认真的推敲一下这堂课开始的三言两语。这样,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导语孔乙己悲剧
伟大的悲剧
导语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孔乙己(下)
孔乙己
导语
猫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