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2014-05-30 18:31李静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严密性辨析思维

李静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性。高中阶段是人的思维趋于成熟的阶段。现代高中生已不满足于对事物的表层的认识,他们要求探索事物的本质,叩开未知世界的大门。因此,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不失时机地把打开未知世界大门的钥匙交给学生——教给学生思维、探索的方法。所以,在新课语文教學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显得至关重要。

教育学认为:“语文是人脑和感官相互协调,凭借语言形式进行认知和表达的思维系统。这个系统由三大要素组成:知识系统——思维系统——能力系统”。知识是构成能力的基础,这正如能量的产生需要燃料一样。但是,从燃料转化为能量的过程尚有一个中介环节——燃烧的过程。同样,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要转化为能力,也必需经过人脑的“高温冶炼”——这就是思维。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是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思维的过程就是人脑对信息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并作出决定的过程。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思维有密切的关系。“听”“读”的内容只有通过思维才能将外界信息综合贮存,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而“说”、“写”的内容则更是思维的产物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将思维训练与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我认为,在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快节奏、增大容量,以训练思维的敏捷性

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反应迅速、思维敏捷的人才。而快的反应、敏捷的思维并不是天生的,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形成。训练思维的敏捷性,首先要求教师的教学节奏快,语言简洁不罗嗦,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在一种高速、紧张的氛围中。其次对学生的训练量要大,使其没有时间慢条斯理地思考,久而久之养成快速思维的习惯。在教学中要遵循“紧扣目标,优化过程,强化反馈,提高实效”的原则。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就大大提高了。

二、辩证分析、综合归纳,以训练思维的严密性

现在的许多中学生由于接触社会少,思维时间少,故而往往有思维单纯化、片面化的缺陷。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也常有说理绝对化、论证肤浅化的弊病。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对社会、对人生进行严肃思考,以辩证的方法训练他们思维的严密性。

比较辨析是语文思维训练中不可的重要环节,它是增强思考推断水平的砥砺之举,也是推动学生思维严密性重要方法。在比较辨析中运用对比、反比、类比等方法提出问题,可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而增加思维的力度广度,并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形成优秀的思考习惯和思维品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辨析。(1)辨析课文中隐含的线索。(2)对事物正反论点差异的辨析。(3)对中心思想的正误与材料的完整性辨析。(4)以点带面,对普遍与特殊进行辨析。(5)对语言表达的有序性和规范性辨析。经过辨析,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密性,而且还能让学生有所表现,有所创造。

此外,还可利用一些思辩性强的训练材料以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古代一些成语闪耀着古人朴素的辩证思想,也是我们训练思维辩证性的好材料,如“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等。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还可出一些思辩性强的作文题,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如:《学和干》、《大和小》、《个人和集体》、《机遇与成才》等。

三、纵深掘进、层递设问,以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即抽象逻辑性,它集中体现在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找出客观事物的本质联系,揭示问题的实质。训练这一思维品质可以采用层递设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地探究问题。在教学中,可以就某一个教学专题或某一重要能力点,设计由高到低的几个训练层面。通过这样的训练,以引导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从表象上升到本质、从肤浅上升到深刻。

四、纵横比较、驰骋联想,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包括思维起点的多开端、思维过程的多途径、思维目的的多方向和思维方法的多形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纵横比较、驰骋联想,以训练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

在教学中可运用比较法和联想法。比较法,如:风格相类的不同国籍或不同时代作家、作品的比较;同时代的不同风格的作家、作品的比较;同作者的不同作品的比较。

五、大胆想象、合理探索,以训练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能够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要培养思维的独创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研究,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认识。因而,对已知事物变换角度去认识,就可能发现他人尚未发现的新的特征、新的性质和新的功能等等。在训练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形成全方位、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或横向推进、纵向深入或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引导学生破除思维定势,引导学生贯通知识,渗透知识,在变换中求广,改变学生思路的狭窄、片面、简单的现象。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从新的角度理解“读”“听”内容,训练学生不依常规思考和看待问题的习惯;在“说”“写”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于他人的见解。可以采用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文学作品续写,看图想象作文等方法,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以上这五种思维品质并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所以,这五项思维品质的训练也不能独立地进行,而要有机有序地结合或穿插进行。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教师要长期坚持将思维训练与听说读写的训练结合起来,使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传授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完整的、科学的教学体系。不管对于怎样的思维训练,我们教学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使之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猜你喜欢
严密性辨析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应用习题变式教学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600WM汽轮机高中压缸中分面漏汽分析及治理
借助选择性注意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征、伐、侵、袭、讨、攻”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