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非替尼与化疗治疗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

2014-06-01 10:43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5期
关键词:吉非生存期肺癌

邱 纯

(海南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海南 海口 570311)

吉非替尼与化疗治疗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比较

邱 纯

(海南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海南 海口 570311)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与化疗治疗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肿瘤内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病例资料完整,确定存在EGFR突变的患者49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吉非替尼组和化疗组。采用Kaplan-Meier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药物的PFS及生存期。结果 发现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PFS为(10.2±1.8)个月,标准化疗组的PFS为(6.4±2.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生存期为(24.5±4.9)个月,标准化疗组的生存期为(22.7±3.6)个月,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非替尼组生存时间长于标准化疗组,并且随着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及多种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肿瘤个体化治疗将会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为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吉非替尼;化疗;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近几年来,其患病率及病死率逐渐升高。有研究表明,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15%[1],肺癌患病人数占全部恶性肿瘤人数的20.0%左右[2],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肺癌,可见肺癌是恶性肿瘤中危害较大的疾病,也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较为沉重的负担。大约75%~80%的肺癌属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NSCLC又分为3种组织学类型: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ncer,SCC)、腺癌(adenocarcinoma,AC)和大细胞癌(large cell cancer,LCC),其中SCC较常见[3]。

近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突破性发展和基因组学的快速进步,某些分子就成为肿瘤的标志物,采用针对性阻断治疗即分子靶向治疗,就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侵袭及转移。尤其是阻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etor receptor,EGFR)以治疗NSCLC成为这几年研究的热点。故本研究主要对吉非替尼和化疗治疗存在EGFR突变NSCLC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本院肿瘤内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病例资料完整,并能取得病例切片的NSCLC患者108例,对病理标本采用PCR-直接测序法进行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确定存在EGFR突变的患者。再根据治疗方法确定最终纳入49例,其中吉非替尼组30例,化疗组19例。2组治疗方法分别为:①标准化疗组:卡铂+紫杉醇方案治疗,静脉给药,每3周化疗一次,共4个周期。②吉非替尼组:250 mg/d口服治疗,持续用药直到疾病进展、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等。

1.2 随访及评价指标

对纳入的研究对象进行随访,主要采用电话随访。疗效分析采用疗效评价按照RECIST1.1标准进行评估,主要终点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生存期。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首先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对2组研究对象的均衡性分布进行比较。然后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2组药物的PFS及生存期曲线,并进行PFS及生存期的比较。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研究对象基本特征的比较

本研究共收集了4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外显子19缺失30例(61.22%),21点突变12例(24.49%),其他突变7例(14.29%);男性40例,女性9例;年龄在35~79岁。2组研究对象在职业、文化程度、吸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部位(原发灶/转移灶),肿瘤分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布比较均衡。

2.2 2组研究对象疗效比较

2.2.1 2组研究对象不良反应及毒性反应

吉非替尼治疗组,有15例(20.00%)发生了皮疹,9例(18.37%)转氨酶升高,6例(12.23%)发生了间质性肺疾病。在化疗组,贫血患者8例(42.11%),中性粒细胞减少者7例(36.84%),末梢神经麻木者4例(21.05%)。且化疗组的毒性反应率为70%,而吉非替尼组的毒性反应率38%。

2.2.2 2组研究对象无进展生存期及生存期的比较

经吉非替尼和标准化疗治疗后,发现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PFS为(10.2±1.8)个月,标准化疗组的PFS为(6.4±2.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而吉非替尼治疗的患者生存期为(24.5±4.9)个月,标准化疗组的生存期为(22.7±3.6)个月,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3 讨 论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GFR-TK)虽然在NSCLC患者中使用时间较短,但是却成为近几年来的热点,与传统的化疗方法迥然不同,成为2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吉非替尼作为EGFR-TK的发表,是通过与三磷酸腺苷竞争EGFR-TK催化区的结合位点,阻断EGFRTK信号传导,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4]。EGFR可根据突变特异性杀死肿瘤细胞,安全性较高,且毒性反应低,可以较好地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发现,吉非替尼治疗组的PFS均显著长于标准化疗组,吉非替尼治疗组的生存期与标准化疗组差异无显著差异,这与李付海等人[5]和王洁等[6]的研究结果有相似之处。

图1 2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曲线

图2 2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患者的生存期曲线

自2004年首次报道EGFR突变区域的肿瘤对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具有高度敏感性,且预后效果较好后,逐渐有不少的研究对EGFR-TK对肿瘤的作用进行研究,虽然许多研究均证实,吉非替尼治疗组的PFS均显著长于标准化疗组,但其总生存期与标准化疗组并无差异,这与本研究一致。原因可能是由于2组研究对象在治疗后采用的后续治疗影响了随访的结果,也有可能是吉非替尼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治疗失败,导致生存期并未明显延长,也可能是因为EGFR突变导致肿瘤细胞更具侵袭性和发生转移,一旦发展会使肿瘤病程进展更为迅速,从而抵消了近期疗效的优势[7]。本研究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测定EGFR突变,是一种较有效、经典的测定核苦酸序列的方法,是一个不依赖于生物体的体外系统,因此更容易标准化而且只测定一个单链序列使结果更具有准确性,但是其操作过程及结果判读较复杂,且灵敏度稍低。

综上所述,本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释,因此还需要进行长期大规模严格的临床研究来确定存在EGFR突变患者的生存期是否可以得到延长。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及多种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肿瘤个体化治疗将会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为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1] 陈万青,张思维,邹小农.中国肺癌发病死亡的估计和流行趋势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10,13(5):274-278.

[2] 王笑影.ARMs与侧序法枯侧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对比及其临床预测价值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1.

[3] Brambilla E,Travis WD,Colby TV,et al.The new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lung tumours[J].Ear Respir J,2001, 18(6):1059-1068.

[4] 赵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和血楽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比较[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

[5] 李付海,白桦,李夏南.EGFR突变状态对Ⅲ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化疗近期疗效和长期生存的预测价值[J].中国肺癌杂志,2011,14(9):715-718.

[6] 王洁.吉非替尼与标准化疗对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J].循证医学,2011,11(1):25-30.

[7] Wang X,Nelson R,Bogardus A,et al.Five-year lung cancer survival: which advanced 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attain long-term survival?[J].Cancer,2010,116(6):1518-1525.

R734.2

:B

:1671-8194(2014)05-0169-02

猜你喜欢
吉非生存期肺癌
派姆单抗作为二线可有效治疗晚期肝癌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的合成工艺探讨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吉非替尼的含量
除痰解毒方联合吉非替尼对肺腺癌H1975荷瘤小鼠Twist、Fibronectin表达的影响
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健脾散结法联合化疗对56例大肠癌Ⅲ、Ⅳ期患者生存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