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平媒”思维 创新“平台”理念

2014-06-07 05:50本刊编辑部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9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转型理念

□本刊编辑部

摒弃“平媒”思维 创新“平台”理念

□本刊编辑部

面对新媒体冲击和互联网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传媒业界大呼狼来了,更多中小媒体甚至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一时间,传统平面媒体如临大敌,惊呼传统报业走向死亡的大有人在。连个别平面媒体的休刊或转型,都被解读为“死亡样板”。几乎全国上下,传统媒体转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转型的动作一个接一个。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有人甚至发出这样的感叹:“不转型会死,转型死得更快!”

的确,面对龙卷风似的新媒体冲击和新技术革命的狂潮,墨守成规只能是死路一条;毫无准备,没有方向,盲目左冲右突,同样死得难堪。传统媒体若抱残守缺,自然会被大浪淘沙。而如果散尽钱财、跟风转型,在互联网大佬屁股后面亦步亦趋,人家做什么你做什么,一旦人家迅速搭建更新的平台,你就只能喝风。这样的转型就将被互联网大佬们拖死。

正当传统媒体面临转型困境时,中央全国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中央推出的《指导意见》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确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这无疑是中国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福音,为处在彷徨中的媒体人注入了兴奋剂。

传统媒体究竟应该怎样加快深度融合的谋划与思索?我们认为,必须摒弃“平媒”思维,创新“平台”理念。强化互联网思维,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优势互补,其结合点就在于打造“平台”。长期以来,传统地市报纸作为一方主流媒体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传统保守,市场意识引入不足。这种“平媒”思维,也正是媒体转型的羁绊。以平台建设为主的新媒体彻底颠覆了传统媒体的营运模式,他们以市场为先导,展开内容、形式和盈利模式创新。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灵活的市场化运作,成为新媒体的特征。那么,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的挑战,面对媒体融合的大趋势,就必须摒弃“平媒”思维,创新“平台”理念。也只有实现从“平媒”思维向“平台”理念的彻底转变,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实现媒体融合,才能使传统媒体拥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当然,从“平媒”思维向“平台”理念的转变并非一定是华丽转身,需要勇气和力量,需要决心和信心,甚至需要内部的革命。传统“平媒”的优势是明显的,有诸如强大的区域性政经信息优势,有稳固的报纸发行系统,有互联网无法比拟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等等。要实现深度融合,就必须从“平媒”思维中跳出来,通过创新“平台”理念来实现传统媒体的品牌保值、增值。

目前,全国一些地市报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已开始多途径寻求与新媒体嫁接、融合,做强做大平台。他们或依托强大的区域政经信息优势,打造政经信息交流平台;或利用传统媒体优良的发行系统,展开包含快递、牛奶配送、电子购物等内容丰富的物流运输;或利用强大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打造融资平台……等等。作为传统媒体人,尤其是传统媒体的领导者,更要放宽视野,以包容开放的姿态,不断创新“平台”理念,用全新的商业模式,来改写传统媒体的经营状态。此外,传统媒体必须摒弃“平媒”思维,在“平台”建设中强化服务意识、强化产品意识、强化市场意识、强化客户意识。在媒体深度融合中,做好顶层设计,充分运用互联网新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在打造新“平台”过程中不断重构媒体的产品形态、组织方式、价值评价体系、盈利模式,不断重构媒体的发布平台、分配体制。

创新是一切融合发展的动力源。只有摒弃“平媒”思维,才能创新“平台”理念。只有创新“平台”理念,才能使传统地市报业在新技术革命和媒体融合大潮中,实现华丽转身。才能使传统媒体在抛弃传统单一经营模式,依托多元化经营,实现跨越式融合发展。我们期待全国地市报界,借中央深化媒体融合改革发展的东风,在与新媒体深度融合中大胆创新,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转型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